“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小農戶數量占農業經營主體的98%以上,小農戶的從業人員占全部農業從業人員的90%,小農戶經營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70%。
近日印發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提出,實施小農戶能力提升工程,鼓勵小農戶通過聯戶經營、聯耕聯種等方式開展生產。這是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重要舉措,有望帶動小農戶擁抱“大農業”,提升小農戶發展水平。
立足國情保障好小農戶利益,才能讓小農戶平穩轉型,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
小農戶發展目前主要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市場化程度低,小農戶生產規模小、銷量有限,議價能力偏弱,且主要參與生產環節,難以在全產業鏈獲得更多的增值利益。二是運用現代生產技術、信息手段的能力不強。小農戶占有的土地、裝備等資源體量小,學習新技術的收益有限、激勵較弱,加之社會化農業服務支持的缺失,導致發展現代農業的先天條件和后天動力均不足。
這些難題背后,反映的是我國小農戶“小”“散”“亂”“弱”的狀況。為此,要著力提高小農戶的組織化、專業化水平,解決小農戶發展難題,不斷提升小農戶發展能力。
引導和支持小農戶開展合作,提高組織化程度。要支持小農戶通過聯戶經營、聯耕聯種、組建合伙農場等方式聯合開展生產,共同購置農機、農資,接受統耕統收、統防統治、統銷統結等服務,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同時,引導小農戶依法組建產業協會、聯合會,共同對接市場,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健全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專業化水平。要鼓勵各類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針對小農戶急需的農資供應、綠色生產技術、農機作業等領域,推出更多優質農業服務,引領帶動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向小農戶覆蓋,助力小農戶更好運用現代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此外,還要提升農業生產托管、農產品產銷對小農戶服務的覆蓋率,解決小農戶生產、銷售難題,消除小農戶發展的后顧之憂。(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賴奇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