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重度肥胖患者[定義為體重指數(BMI)≥35 kg/m2]而言,代謝減重手術是有效的干預措施之一,如Roux-en-Y胃旁路術、袖狀胃切除術和可調節胃束帶術,但何種術式最優尚無確切答案。事實上,當前對比不同術式療效的臨床證據仍比較有限,因為在相關臨床試驗開展的過程中,患者對不同類型減重手術的偏好、手術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等因素會妨礙正常的隨機分組,從而造成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偏倚。
近日,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發表By-Band-Sleeve研究結果,表明在減重效果、提高生活質量和減少合并癥方面,Roux-en-Y胃旁路術、袖狀胃切除術優于可調節胃束帶術。Roux-en-Y胃旁路術在減重效果方面又優于袖狀胃切除術。
截圖來源: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By-Band-Sleeve研究在英國12家醫學中心接受治療的重度肥胖患者中開展,探索對比Roux-en-Y胃旁路術、袖狀胃切除術和可調節胃束帶術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所有患者均在術前2~4周接受低熱量飲食,研究人員會根據個體情況酌情使用抗血栓藥物和抗生素。三種手術術式均在腹腔鏡下進行。
研究共納入1346例患者進行隨機分組,排除隨機分組后實際未手術者及術式交叉的患者,最終405例患者接受Roux-en-Y胃旁路術,342例患者接受袖狀胃切除術,383例患者接受可調節胃束帶術。基線時,所有患者平均BMI為46.4 kg/m2。
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年,Roux-en-Y胃旁路術組、袖狀胃切除術組和可調節胃束帶術組減重至少50%的患者比例分別為68%(276/405)、41%(141/342)和25%(97/383)。研究設定組間差異<12%,則達到非劣效性。因此,三種術式對比,Roux-en-Y胃旁路術、袖狀胃切除術在減重效果方面不劣于可調節胃束帶術,甚至優于可調節胃束帶術;再進一步對比發現,Roux-en-Y胃旁路術減重效果優于袖狀胃切除術。
減重≥50%的計算方式為:(術后第3年BMI-隨機分組時的BMI)/(隨機分組時BMI-25)×100%。
▲實際按研究方案接受手術人群(綠色)和按研究計劃分組人群(紅色)的三種術式減重至少50%的患者比例非劣效性對比(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在生活質量(EQ-5D-5L評分)方面,三種術式之間的差異也和減重效果的差異模式相似,Roux-en-Y胃旁路術組、袖狀胃切除術組和可調節胃束帶術組EQ-5D-5L平均評分分別為0.72分、0.68分和0.62分。Roux-en-Y胃旁路術組和袖狀胃切除術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可調節胃束帶術組;而Roux-en-Y胃旁路術組和袖狀胃切除術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差異不顯著。
生活質量(EQ-5D-5L)評分:包含EQ-5D描述系統問卷和EQ視覺模擬量表。其中EQ-5D描述系統問卷分為5個維度,分別為行動能力、自我照顧、日常活動、疼痛/不舒服和焦慮/抑郁。每個維度有5個水平,分別為沒有任何困難、有一點困難、有中度困難、有嚴重困難和無法進行/有非常嚴重的困難。EQ視覺模擬量表由患者自評自身健康狀況,垂直視覺模擬尺兩端分別為數字100和0,對應“最好的健康狀況”和“最差的健康狀況”。
▲Roux-en-Y胃旁路術組(藍色)、袖狀胃切除術組(紫色)和可調節胃束帶術組(紅色)生活質量評分變化趨勢(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根據研究設定,若術式A和術式B對比,兩組減重超50%患者比例差值<12%(非劣效界值)且接受術式A的患者生活質量(EQ-5D-5L評分)更佳,則認為術式A療效優于術式B。以此評估認為,Roux-en-Y胃旁路術和袖狀胃切除術優于可調節胃束帶術,而Roux-en-Y胃旁路術又優于袖狀胃切除術。
減重帶來的益處同時反映在肥胖相關合并癥指標的變化上,如血糖、血脂等,整體而言,三種術式中,Roux-en-Y胃旁路術仍更具有益處:
▲三種術式部分次要指標對比(內容來源:參考文獻[1];圖表制作:藥明康德團隊)
安全性方面,術后共報告了1651起不良事件,其中Roux-en-Y胃旁路術組、袖狀胃切除術組和可調節胃束帶術組分別報告了6.0起/年、5.7起/年和4.6起/年。
總之,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建議患者優先選擇Roux-en-Y胃旁路術,若存在手術禁忌證或其他原因無法行該術式,可考慮行袖狀胃切除術,不支持將可調節胃束帶術作為嚴重肥胖患者的標準治療術式。
參考資料
[1] The By-Band-Sleeve Collaborative Group. Roux-en-Y gastric bypass,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 or sleeve gastrectomy for severe obesity (By-Band-Sleeve): a multicentre, open label, three-group,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Published March 31, 2025.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DOI: 10.1016/S2213-8587(25)00025-7
撰文 | 醫學新視點
編輯 | 阿拉斯加寶
版權說明:梅斯醫學(MedSci)是國內領先的醫學科研與學術服務平臺,致力于醫療質量的改進,為臨床實踐提供智慧、精準的決策支持,讓醫生與患者受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