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文獻來源。
(垂死掙扎 后梁末帝 朱友貞)
后梁集結了所有的兵力,打算出其不意,趁著李存勖沒有防備,大舉反撲,企圖逆轉局勢。
朱友貞想要玩個燈下黑,但是他沒想到,自己這邊人心不齊,就在后梁準備發動奇襲之際,己方陣營里的一個重要將領,叛變了。
這個人,就是康延孝。
康延孝,最早在河東晉王李克用的手下從事,當然那時候他不是大將,不是先鋒,甚至連個偏將也不是,他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普通士卒。
普通士卒康延孝有一次在軍中違紀,按律要吃軍棍,康延孝尋思不成,因為軍棍這個東西,它太玄妙了。
執棍的人要是往輕了打,一百棍打完連皮外傷都留不下,可是如果要往重了打,要往死了打,那妥了,一棍子下去,自己就得見太奶。
思來想去,康延孝選擇了他、逃走,他離開河東軍,投奔了后梁。
所謂樹挪死來人挪活,康延孝到了后梁軍中,他還真的有點時來運轉,他也是從普通士卒做起,靠著一點一點積攢的軍功,竟然升到了小校,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慢慢的竟然真的讓他混成了軍隊中的高層將領。
當時,康延孝隸屬于段凝麾下。
事實上,康延孝對段凝的印象很不好,不止康延孝,軍中士卒普遍都不太服段凝,因為段凝能有今天,靠的是拉關系走后門,并且他還氣量狹小,不能容人,王彥章那樣在軍中甚有威望的將領,都讓段凝給排擠走了。
(臨陣倒戈 右先鋒指揮使 康延孝)
主帥無能,累死三軍,康延孝是段凝麾下的右先鋒指揮使,一旦開戰,段凝肯定讓自己先沖上去當炮灰。
朝廷里呢,奸權當道,一個趙巖,一個張漢杰,趙是姐夫,張是外戚,倆人殘害忠良,禍亂朝綱,段凝還見天兒的給他們送金子行賄。
站在黃河邊上,河面浮動著碎金般的光斑,正值伏秋大汛前夕,平緩的波峰間藏匿著陣陣漩渦,混黃的浪頭拍擊著長滿青苔的拴船石,渡口處,一個老艄公蹲在木棧道上修補槳櫓...
江山如此美好,何人能不留戀?
康延孝長嘆一口氣,終于做出決定,他絕不能跟著這個已經無藥可救的帝國一起陪葬。
打定主意,康延孝立刻帶領幾百親兵,投靠了李存勖。
敵將來投,真如天降大喜,李存勖非常激動,親自接見了康延孝,不僅高官厚祿一頓封賞,甚至還把自己身上穿的袍子解下來給康延孝披上,又把自己的腰帶拆下相賜。
您想想,當年康延孝可是叛逃河東,投奔后梁,此時復投李存勖,他心里直打鼓,沒成想李存勖真乃明公也,對自己好的不要不要的,快趕上國士之禮了,這給康延孝感動壞了,立刻就把后梁的所有軍事布防和下一步的戰略計劃全都一股腦的匯報給了李存勖。
此時此刻的李存勖如果有臺詞,那一定是趙本山老師小品中的那一句:
唉呀媽呀,還有意外收獲。
康延孝的變節投誠,給李存勖提供了兩個重要信息,第一,后梁幾乎集結了所有的重要兵力,全都布防在了前線,分路出擊,打算大舉反撲。
第二,后梁將士們全都被征調到了戰場上,甚至是朱友貞的護衛親軍都被派到前線打仗去了,因此后梁的都城汴州,此時十分空虛。
(志在天下 后唐莊宗 李存勖)
后梁分兵分了幾路呢?分了四路,這的確是李存勖沒想到的。
河東軍才剛剛和王彥章在黃河激戰數月,此時元氣大傷,尚未恢復,后梁抓住這個時機一把梭哈,來和自己決一死戰,那么選擇就擺在了李存勖的面前。
是撤退?是防守?是講和,還是迎敵?
以宣徽使李紹宏為首的很多大臣建議,形勢不妙,最好是和后梁講和,咱們已經占領的鄆州還給他們,咱們給了他們鄆州,他們也把他們占領的衛州交出來,這么一來就扯平了,他們退軍,咱們也退軍,以后再找機會南下。
李存勖聽完,他是怫然大怒,喝道:
如此一來,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憤怒,其實往往是氣憤自己無能的表現,就如李存勖雖然發怒,可是眼下面對后梁的多線壓迫,他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只好揮退左右,獨自坐在大帳里唉聲嘆氣。
明知道打不過,可是李存勖卻不想要撤退。
俗話說,遇事不決,可問春風,那誰是李存勖的春風呢,不是別人,正是小諸葛郭崇韜。
郭崇韜太懂李存勖了,所以當李存勖召見郭崇韜問計的時候,郭崇韜毫不猶豫,俯首跪拜,立刻講出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轉戰南北,如今已經到了第十五個年頭,十五年來,有多少天,陛下都沒有梳過頭,沒有洗過臉呢?還不是因為要為國家雪恥,為先帝報仇?
如今陛下已經御極天下,而黃河以北的百姓卻仍然翹首盼望天下一統,今日我們得到了一個鄆州就不能堅守,要白白送出去,日后廣闊中原,我們又如何守得住?
(無勇無謀 后梁北面招討使 段凝)
此時撤軍,軍心動搖,黃河天險拱手讓與他人,我河東將士們豈不寒心,士氣若受損,何時才能恢復?
梁軍勢大,人多,可他們的主帥段凝不過庸才而已,他想要帶兵奇襲我軍的意圖,我們已經全然洞悉,既如此,臣下倒有一計:
我軍兵分兩路,一路在正面戰場上牽制住段凝,另外一路由陛下您親自率領,直撲汴州,汴州空虛,我們一舉拿下,便可俘獲梁皇帝朱友貞,到那時,天下彈指可定!
最后,郭崇韜還意味深長的補上了這么一句話:
如果陛下不采納臣的意見,那么以后事態會如何發展,我也不能預料了,畢竟今天河東地區的糧食收成不好,軍糧也只夠支撐半個月了。
郭崇韜不愧是五代前期第一名臣謀將,他的這段勸諫,堪稱天花板中的教科書。
首先,郭崇韜精準的喚起了這位在危機面前有些躊躇的后唐皇帝的情感共鳴,激發了李存勖的血性。
你不洗臉不洗頭是為了什么?你這么多年努力是為了什么,老爺子李克用病逝的時候留給你三支箭又是為了什么?
郭崇韜這么一整,先把李存勖內心的激情給點燃了,這就叫做以君王使命感包裝軍事冒險,讓孤注一擲成為了崇高而必然的選擇。
其次,郭崇韜瓦解了李存勖所面臨的風險,用理性的分析消除了皇帝的恐懼心理。
大家都認為后梁軍強大,但是郭崇韜一下就指出了關鍵,梁軍雖強,但是帶兵的段凝很無能,后梁四路大軍,眼看就要拿下咱們河東軍,可是轉過來一想,他們既然傾巢出動,那么他們的都城必然空虛,所以這看似是危機,實際上也是給了我們一個好機會,所以郭崇韜緊接著就提出了可行性計劃,奇襲汴州,直搗黃龍。
最后,郭崇韜還有意無意的用士氣不足,天險喪失,軍中缺糧來制造緊迫感,這是明擺著讓李存勖在最優解和最差結果之間做選擇。
打,還有一線生機,還有可能搏一搏,單車變摩托,不打,說白了那就廢了,完蛋了。
情感上煽動,戰術上分析,心理上施壓,可以說郭崇韜一席話,堪稱古代謀臣游說巔峰之作。
(陳獻奇策 后唐樞密使 郭崇韜)
不要不相信語言的藝術,你要不會勸諫,就是跪在地上把頭磕破了,也只能一直在那喊,不能退,必須打。
你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皇帝怎么會聽你的呢?
李存勖聽的時候,本來他還在椅子上坐著,這回一聽完,他是直接拍案而起,騰一下子就站了起來,抓著郭崇韜的手慷慨陳詞:
大丈夫頂天立地,成則為王,失敗了,也不過是淪為俘虜,我意已決,大事已定,發兵奇襲!
軍帳外,夜色像一塊浸透了墨的綢緞,沉沉的壓了下來,火把在風里忽明忽暗,河對岸忽然飄來一聲梆子響,驚得夜梟撲棱翅膀掠過河東軍的大營,一陣風掀動了某頂帳篷的簾角,漏出一線暖黃的光——已經凌晨兩點多了,李存勖的手里還握著中原的草圖,手邊半盞冷透的茶湯,茶杯旁,三兩支蠟燭,燭淚落下,正被穿帳而入的風一點點凝固。
郭崇韜看著眼前不過三十八歲的唐天子,一股莫名的情感襲上心頭,一瞬間郭崇韜把古往今來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們想了個遍,卻想不出,李存勖到底和誰似曾相似。
不過,也就是在這一刻,郭崇韜意識到,眼前的君王,已經不再是西突厥沙陀部的混小子,不再是晉陽平原上縱馬馳騁的貴公子,也不是在府里吹笛子的世子了,這一刻,李存勖真正蛻變成了一代帝王。
郭崇韜更加明白,也許就在幾天之后,亂世就將要結束,新時代就要在自己的計策下,在李存勖的劍下,重新鑄造了。
持握輿圖虎帳,燭臺照影如明。
十二旒遮云外日,九鼎塵封塞上兵,玉階點點星。
血染龍旗未冷,霜凝鐵笛先驚。
收拾山河金匱裂,踏碎黃粱鼓角鳴,誰聽白露聲?
李存勖,前進吧!你終將成就你的,不世功名。
參考資料:
《新五代史 · 卷四十四》、《新五代史·卷二十四》
五代十國政權交際述論. 張榮波.山東大學,2014
陳宇超.五代軍人主獄論析.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