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口道恩集團的實訓車間里,24歲的高校畢業生小王正專注地調試著生產設備。去年,他通過校企合作項目進入這家企業,如今已成為產線骨干。“沒想到剛畢業就能參與這么重要的項目。”小王說。
道恩集團連年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走進企業,處處可見就業新氣象。去年,該企業吸納近200名像小王這樣的應屆畢業生,其中不乏名校人才。更難得的是,這些新入職員工的留存率達到90%。這背后,是一家民營企業探索高質量穩就業新路徑的生動實踐。
聚焦“高質量發展”,道恩集團與青島科技大學、沈陽化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22所高校建立實習實訓基地。企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習、實訓機會,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此舉不僅可以實現人才的定制化培養、提升員工忠誠度,還能促進技術與知識的更新、增強品牌影響力、優化人力資源結構。
“我們不是簡單地提供崗位,而是構建人才培養的生態系統。”道恩集團人力資源負責人介紹。這一理念體現在校企合作的每個環節:從入學時的“雙導師制”,到入職后的“人人持證”技能認證體系,再到實施“揭榜掛帥”項目化培訓,鼓勵員工參與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學,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人才成長通道。
就業服務創新同樣值得關注。道恩搭建的智能招聘平臺,通過AI技術實現精準人崗匹配。同時,依法保障勞動者權益,落實入職福利與職業晉升通道,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
道恩集團還積極協同政策資源,服務區域就業大局。參與縣域經濟與鄉村振興崗位開發,結合山東龍口本地產業需求擴大制造業用工規模,并聯動政府減負政策,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增強崗位穩定性。
民營企業在穩就業中大有可為。從道恩集團的實踐可以看出,穩就業不能僅靠增加崗位數量,更要提升就業質量。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創新培養模式、完善職業發展通道,企業既解決了自身的人才瓶頸,又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更探索出了一條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新途徑。在推進共同富裕的背景下,這種多方共贏的就業生態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
YMG全媒體記者 張孫小娛 通訊員 都杰 姚佳均 郭豪銘 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