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統治結束
希克索斯人作為外族人在進入埃及之初,主要是為埃及國王服役的水手和工匠,他們在埃及建立統治,勢必引起埃及人的反抗。但第二中間期早期和中期,埃及境內沒有能夠戰勝希克索斯人的政權,因此未形成強大的反抗之勢。隨著上埃及底比斯王朝(第17王朝)的興起,埃及人開始了他們的反抗斗爭。這場曠日持久的斗爭以底比斯國王塞肯內拉·泰奧與希克索斯國王阿波斐斯之間的沖突為導火線,到阿赫摩斯在位的第11年埃及人攻取阿瓦利斯,結束希克索斯人在埃及的統治為止。薩里葉I號紙草上保存的《阿波斐斯和塞肯內拉·泰奧的故事》為我們講述了阿波斐斯和塞肯內拉·泰奧之間的矛盾。據記載,阿波斐斯國王給塞肯內拉·泰奧捎信說:“拆除(你)城市東邊的河馬池塘!因為河馬不分晝夜叫喊,不能使我入睡。”從表面上看,這是阿波斐斯對塞肯內拉·泰奧的無理挑釁,但如果深入分析,我們就會看到另一種畫面。底比斯人在這一時期開始恢復了傳統的在河馬池塘舉行叉魚的儀式,這是“一種神圣的儀式,它可以確保埃及君主在一切事務中的安全”,然而這一行為卻觸犯了希克索斯王朝的統治者,因為河馬是希克索斯人的主神塞特的一種形象。塞肯內拉·泰奧可能是想利用這種方式間接地反抗希克索斯人的統治,最終引起了阿波斐斯的不滿。依據現有的資料,還無法確定在這之前埃及人與希克索斯人是否存在沖突,但是這件事明顯是雙方沖突的表現。之后雙方的矛盾開始公開化,最終演變為埃及人反對希克索斯人的戰爭。
巴拉斯的考古發掘證明了塞肯內拉·泰奧所進行的軍事活動。1900年喬治·賴斯納的發掘以及1980— 1986年彼得·拉克瓦拉的調查,在巴拉斯發現了一個包括兩座“宮殿”的設防城市遺址,這一遺址位于底比斯北40公里處的沙漠邊緣,該城由塞肯內拉·泰奧所建,以后的卡莫斯和阿赫摩斯都將其作為反對希克索斯人的軍事駐扎地。遺址的最南端,有一塞肯內拉·泰奧時期的建筑物遺跡,但該建筑物已被破壞,只留下一個巨大的樓梯,很可能是瞭望臺的殘垣。站在瞭望臺上,可以俯視周圍的情況,而且其四周有沙漠圍繞,因此這里是一個理想的軍事要地。同時在遺址中還出土了大量用于烹飪和食物貯藏的科爾瑪陶器,說明在這一軍事要地有大量的科爾瑪努比亞人居住。在這樣一個偏遠地方建筑宮殿和居民點,具有明顯的軍事性質,在此地塞肯內拉·泰奧召集了一支包括科爾瑪努比亞人在內的軍隊,以對抗希克索斯人。雖然塞肯內拉·泰奧作了這些準備,但他的斗爭最后還是歸于失敗,他本人也死于反對希克索斯人的戰爭中。
塞肯內拉·泰奧死后,卡莫斯即位。有關卡莫斯反對希克索斯人的戰爭,主要保存在卡納克神廟中豎立的兩塊卡莫斯石碑上。卡莫斯石碑I(《卡納翁書版》)的開頭描述了當時埃及的形勢:亞洲人在阿瓦利斯,他們的邊界到了庫塞;從庫塞到厄勒藩汀被埃及人控制;厄勒藩汀以南是庫什王國。石碑上記載,在統治的第3年,卡莫斯從底比斯出發,派努比亞偵察兵在前面偵查敵人的動向,這次攻擊的首要目標是庫塞北部的希克索斯人要塞尼弗魯什,要塞的管理人是埃及人。卡莫斯很快攻陷了這座要塞,并掠奪了大量的財產,之后繼續北上,到了培爾沙克。從這以后一直到進攻阿瓦利斯以前的經過還不得而知。
二、古埃及第十五王朝
希克索斯人建立的第十五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根據曼尼托的記載有六個最重要的統治者。
薩里梯斯是希克索斯王朝最早的建立者,他在中王國時代進入三角洲,在阿發里斯建立起首都,奠基了第十五王朝。他和自己的直接繼承著共六人通常被稱為“偉大的希克索斯”或簡稱為“大希克索斯”。
雅庫布赫爾,又名麥盧塞拉,第十五王朝的第二位國王,可能是曼尼托記載的布諾,根據都靈王名冊上記載,他在位8年或18年以上。
希安,又名修塞連拉,肯能是大希克索斯王朝的第三位國王,他采用了埃及王名修塞連拉和傳統的埃及頭銜“善神”和“拉之子”,還為自己選定了一個赫魯斯名,意思是“地方的擁抱者”,表現了他主宰埃及的野心。他的名字出現在巴勒斯坦的圣甲蟲上,巴格達的花崗巖獅子上,這些表明當時埃及與西亞地區的貿易已經恢復到了中王國時代的水平。
阿波斐斯一世,又名阿塞拉,大希克索斯的第四王,他在第十五王朝中是統治時間最長的,至少40年以上。這是希克索斯人統治埃及的全盛時代。在法尤姆發現的一些碑文和圣甲蟲上記錄了他的頭銜是“拉之子,它的實體之子,它愛他”。在后來的底比斯第18王朝的阿蒙霍太普一世的王墓中,發現了一個雪花石膏甕,上面銘刻了阿波斐斯的女兒赫里特公主的名字。一種推測認為這個雪花石膏甕是代代相傳,可能是這位公主和同時代的一個王子結婚,因此成為了后來新王國法老的祖先。由此推斷,大多數時間里,阿波斐斯一世時代的希克索斯王朝與第十七王朝處于相互友好的狀態之中。但是在他統治的末期,雙方關系惡化,底比斯的塞肯內拉·泰奧二世挑起了戰爭,但他在一次戰斗中中了埋伏死去。他的長子卡莫斯王,第十七王朝的末代國王,繼續戰斗,阿波斐斯一世被迫退卻到阿發里斯附近邊界,最后死在那里。
阿波斐斯二世,又名阿昆內拉,他的荷魯斯頭銜可能意味著“使兩地滿足”,他統治時間非常短暫,帝國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
卡穆底(?)或許是阿塞拉,第十五王朝的末代國王,在位時間不超過一兩年。在阿發里斯被底比斯人擊退后,他顯然開始考慮希克索斯人的撤退問題。
三、古埃及第十六王朝
關于第十六王朝,曼尼托僅僅談到了“第十六王朝又是牧人王,總共32人,他們統治了518年。”事實上,第十六王朝與第十五王朝都處于同一時代。第十六王朝是由一些與大希克索斯王有關系的”小希克索斯王統治者。盡管在都靈王名冊上和曼尼托的任何名單上沒有他們的位置,但是從發現出來的具有他們名字的紀念物上,往往刻有“陛下”、“善神,兩地之主”等頭銜,根據現代考古學提供的情況小希克索斯王至少有8名。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