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廢黜十七歲的唐哀帝,自立為帝,并以自己的老巢汴州為開封府,建為東都,又以大唐東都洛陽為西都,建立后梁王朝,是為后梁太祖。稱帝后的朱溫并未停止征戰的腳步,當年五月,朱溫以康懷貞為潞州(今山西長治)行營招討使,率軍八萬攻打潞州,潞州是通往太原的必經之處,朱溫計劃奪下潞州后,再進攻太原,繼位徹底解決河東(今山西)的李克用集團。
梁軍渡過黃河后連下晉州、絳州、慈州、隰州等地(大致在今山西省石樓、汾西、霍州以南和安澤、垣曲以西,即山西西南部地區),朱溫在此設置河中軍鎮,管轄以上諸州縣,并讓自己的養子、冀王、中書令朱友謙為河中節度使。開平二年(908年),晉王、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繼任。此時的河東風雨飄搖,朱溫得知宿敵李克用已死,遂親率10萬大軍征討河東,大軍進屯潞州、澤州(今山西晉城)之間。
然則,天不亡河東,新上位的李存勖就像開了外掛一樣,第一次上戰場就大敗擁有40多年豐富戰斗經驗且占據絕對優勢的朱溫,殲滅梁軍精銳數萬人,徹底粉碎了朱溫奪取潞州的野心,解除了太原的威脅。潞州之戰后,朱溫被迫將主力撤回黃河南岸,但朱溫并不死心,朱溫將大量精銳梁軍充實河中軍鎮,河中成為梁軍在山西最后的據點,也是梁軍經略山西的“橋頭堡”。李存勖曾多次組織進攻河中軍的戰事,但都被朱友謙擊破。
就當李存勖對朱友謙束手無策的時候,后梁內部發生了一場劇烈的宮廷政變,直接改變了河中的命運。乾化二年(912年)六月,朱溫被自己的次子朱友珪弒殺,朱友珪忌憚手握重兵的朱友謙,提拔朱友謙為侍中,并召朱友謙到開封任職,企圖以此剝奪朱友謙的兵權。朱友謙一眼就看出了朱友珪明升暗降的把戲,遂拒不奉詔。朱友珪以自己的親信舊將韓勍為招討使督率康懷英等部精銳梁軍5萬人討伐朱友謙。
朱友謙自知難敵朝廷大軍,于是舉河中全境歸降晉王李存勖,是為朱友謙降晉事件。朱友謙的歸降,使得后梁徹底丟失了在河東(山西)境內最后的據點,也解除了李存勖南下攻略后梁的后顧之憂,梁晉之間的戰略競爭愈加朝著李存勖有利的一方傾斜。
李存勖在得到夢寐以求的河中之地后,迅速出兵馳援朱友謙,并在解縣大破康懷英軍,梁軍倉皇逃回黃河以南,李存勖盡取山西全境。貞明六年(920年),后梁末帝以梁軍名將劉尋為帥,統率梁軍討伐朱友謙,意欲收復河中地區。李存勖以河東名將李存審率軍馳援朱友謙,并在河中大破梁軍。戰后,李存勖為表彰朱友謙的忠誠,冊封其為西平王,加守太尉,并提拔朱友謙的兒子朱令德為同州節度使。龍德三年(923年),李存勖攻破開封,建立后唐王朝,李存勖加封朱友謙為太師、尚書令,并賜免死鐵卷,意在利用朱友謙的影響力,安撫好后梁群臣和舊部。
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攻滅前蜀(今四川)政權,開始寵信宦官、伶人,國政愈加混亂。伶人景進公然向朱友謙索要賄賂,被朱友謙拒絕,景進遂向李存勖誣告朱友謙勾結郭崇韜陰謀造反,李存勖遂將朱友謙改任義成軍節度使,不久后,又派朱守殷在朱友謙前往義成軍的途中將其誅殺,連同朱友謙在河中的全家也被誅殺,史載:“天下冤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