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走日,象走田,老伙計這步棋有妙招!”東大街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的棋藝室內,此起彼伏的落子聲與歡笑聲交織成溫馨的日常。自社區推行“功能室活化計劃”以來,這片空間搖身一變,成為轄區老年人以棋會友、樂享晚年的熱門場所。
資源整合,讓“閑置空間”變身“活力驛站”
為破解老年群體精神文化需求與社區場地資源的矛盾,社區通過走訪調研,精準對接老年居民“想下棋、缺場地”的訴求,投入專項資金對原有活動室進行改造升級。新棋藝室配備象棋、圍棋、跳棋等4套專業棋具,設置2組桌椅及按摩椅舒適休息區,并配備飲水機、急救箱等便民設施。“以前想找個安靜下棋的地方不容易,現在到社區就能和棋友切磋,還有茶水,太方便了!”退休教師王大爺笑著說。
多元互動,以“小小棋盤”凝聚鄰里情誼
棋藝室不僅是對弈空間,更成為社區構建“銀齡社交圈”的紐帶。每周二、四固定開設“棋藝交流日”,邀請轄區棋類協會志愿者開展技巧指導;每月舉辦“鄰里棋王爭霸賽”,以賽促融;遇到重陽節等節日,還會組織“老少對弈”特別活動,讓不同年齡群體在棋盤上碰撞智慧。72歲的李爺爺從“觀戰者”變成“參賽者”,他感慨:“在這里認識了不少新朋友,下棋動腦子,聊天解悶兒,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長效運營,用“貼心服務”守護幸福晚年
為保障棋藝室常態化運行,社區組建了由黨員、網格員、退休居民構成的志愿服務隊,負責日常管理與安全維護。同時開通“棋友意見箱”,動態收集改進建議。“我們計劃聯動周邊學校、醫院資源,開展‘棋藝課堂’‘健康義診進棋室’等延伸服務,讓活動室既有煙火氣又有文化味。”社區黨委書記介紹。
方寸棋盤間,落子見真情。棋盤上縱橫交錯的不僅是楚界漢河,更是串聯起鄰里情感的細密絲線。日均20余人次的到訪量、居民自發組建的“銀齡棋社”,見證著這里從物理空間到精神家園的蛻變。東大街社區正以“小棋盤”撬動“大民生”,讓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在方寸之間生根發芽,織就一幅溫暖鮮活的社區養老圖景。
(作者:馬曉玲 審核:趙芳 編輯:袁曉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