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郭媛丹】新加坡《聯合早報》20日報道稱,中國官媒披露了一款中國新型無人機,該型無人機形似“保溫杯”,其載荷系數被稱全球最大,報道認為這是中方持續加強無人作戰力量的最新例證。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21日表示,該型無人機體積小、載重大、使用AI算法,自主飛行及抗干擾能力強。
中國官媒披露了一款中國新型無人機,該型無人機形似“保溫杯”
《聯合早報》援引“央視軍事”日前的一篇報道稱,一款形似保溫杯的無人機“是中國國內唯一一種面向步兵班組全體戰斗人員無差別列裝使用、1公斤以下級別的微型作戰無人機”。該型無人機大小跟傳統的木柄手榴彈差不多,可以靈活地飛向天空,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所有無人飛行器中有效載荷系數最大的。
《聯合早報》還引用中國軍事刊物的報道稱,在202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國也曾展出一款保溫杯大小的無人機。這款被稱為“飛行手榴彈”的單兵無人機價格便宜,可以大量裝備部隊。
報道稱,該型無人機有五大特點。首先是身材小,但在戰場上用處很大,既是偵察兵,又是戰斗能手。微型作戰無人機采用模塊化設計,可通過掛載不同的任務載荷,執行不同工作和任務。執行偵察任務時,它可以悄無聲息地飛到敵方陣地附近,通過高清攝像頭將敵方的兵力部署、武器裝備等情報實時傳回己方陣地。戰斗時,它能攜帶武器作戰,一次可攜帶3枚手榴彈。
其次,攜帶方便,能承載2倍自重。這款無人機的槳葉可以折疊,在戰場上需要執行任務時非常容易把無人機取出。它使用共軸雙旋翼結構,具有上下兩副旋翼,能有效利用空氣動力,產生更大的升力,從而可以搭載自重2倍的貨物或設備。
第三,該型無人機有AI技術加持。該無人機可以事先對感興趣的目標進行學習,之后它在戰場上可以自主地執行相關任務。
第四,該型無人機可以增加士兵的打擊距離。這款無人機還有一個其他無人機不具備的本領——可以通過35毫米槍掛榴彈發射器進行拋射,大大增加了單兵的打擊距離。
第五,可組裝變形,提升整體性能。在特殊場景下,這款微型作戰無人機可以組裝成多旋翼無人機。也就是動力部分可以快速組裝,變成一個4旋翼或6旋翼無人機,這樣可以提升它的整體升力,執行不同的任務。
“這款無人機是制式化的微型無人機,繼承微型無人機的優勢,使其更適合軍用場景。”軍事專家張學峰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張學峰介紹,微型無人機、巡飛彈在俄烏沖突中已經展現出巨大的軍事價值。不過這些自殺式無人機大都屬于在商用微型無人機的基礎上進行簡易改裝的產品。“而最新報道的這型無人機繼承了微型無人機的優勢,創新的設計使其更適合軍用。它體積小,攜帶方便,便于使用。載重系數大,說明能用更小的機身搭載更多的有效載荷。另外,它具有AI算法,可以降低對人員的依賴,具有很強的自主飛行能力,也提升了抗干擾能力。”
延伸閱讀
作為中國最受關注的兩種六代機之一,出現在成都的殲-36最近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內——而且是以低空從公路上飛過的方式,從而讓外界有了更清晰查看該機特征的機會。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7日稱,該視頻不但展示了殲-36作為新概念超重型戰斗機的證據,而且還首次讓外界得以近距離查看其機頭座艙:似乎它罕見地采用了并列雙座布局。
圖為外媒報道截圖
報道稱,這段視頻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拍攝者與這架中國最先進戰斗機的距離非常近,當時它正在低空掠過機場外圍的高速公路。可以看到當時殲-36正在準備著陸,它的重型起落架已經展開,每個起落架都有兩個機輪。大型分裂式舵面作為穩定減速板,在視頻中也清晰可見。
結合該視頻和以前的照片,殲-36的三個起落架均采用雙輪結構,足以說明該機的重量。美媒提到,無論是中國的殲-20隱形戰斗機還是美國的F-22隱形戰斗機,都屬于常規意義的重型戰斗機,最大重量在35噸左右,但它們的起落架也都只用了單輪。而殲-36的起落架均采用雙輪布置,說明它的起飛重量遠遠超出傳統重型戰斗機的概念。
F-111機體笨重但具備驚人的載彈能力
不少西方媒體因此認為,殲-36應該是類似F-111那樣的戰斗轟炸機。因為通常來說,機身重量偏大通常會影響近距離機動性能,不利于格斗作戰。但正如筆者之前所言,不能拿傳統三代機四代機的理念來套用在六代機身上,在此方面突出的是超遠距離獵殺和高速遠程巡航能力,未必需要強化近距離空戰,因此機身重量偏大對于其作戰模式的影響并不大。強勁的三臺發動機,足以為殲-36提供持續的高速飛行能力,并應對先進航電設備帶來的電力供應需求猛增。
“戰區”頻道還提到,最新視頻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殲-36駕駛艙區域的圖像,該區域明顯采用流線型設計,與前機身頂部的線條融為一體。結合該機非常寬闊的機頭部分,“這強烈表明該機采用了并列雙座布局”。
正巧F-111也是采用并列雙座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并列雙座布局被認為是更有利于飛行員的相互交流,特別是在復雜戰場環境下執行任務,不但有來自各種傳感器提供的海量信息,而且還需要快速指揮無人僚機協同作戰,這就更需要兩名飛行員高度協同作戰,因此并列雙座設計能夠顯著提升未來戰斗機的整體作戰效能?。
此外,美媒還注意到,這段視頻中提供了殲-36的側面外觀,可以清楚地看到背部發動機進氣口,及其明顯的DSI設計。“隨著這架原型機接近跑道,們還可以清晰地看到三臺發動機的尾噴口,這是現代戰斗機中非常獨特的動力裝置布局”。
殲-36的側面外觀
最后美媒還注意到一個細節——殲-36的背部進氣口周圍和后部有明顯的淺色塊,除了割裂式迷彩外,“還可能是某種鏡面涂層,美國多種隱形戰斗機都曾經測試過這種涂層”。
美軍三種隱形戰機都測試過不同類型的鏡面涂層
根據美國媒體之前報道,無論是早已經退役的F-117戰斗轟炸機,還是F-22和F-35隱形戰斗機,都在近年的測試中在機身上貼滿了不同類型的鏡面涂層。當時美媒分析稱,鏡面材料被認為可以減少飛機正面和側面半球的紅外信號。這將降低敵方IRST系統的有效性。隱形戰斗機現有的消除雷達發射信號的技術對其沒有任何影響。在當前隱形技術擴散、雷達探測能力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各國都在尋找針對隱形戰斗機的探測新手段,而紅外信號被認為是隱形戰斗機最容易被發現的特征之一。
筆者認為,如果美媒的猜測屬實,這也證明殲-36的技術成熟度非常高,在完成基本的飛行性能試飛科目的同時,還開始測試配套的各種新概念多頻段隱形技術,這已經遠遠走在了PPT狀態的美國六代機F-47前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