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這樣:
- 工作干了3小時,真正有效的可能不到30分鐘;
- 一邊寫方案,一邊刷手機、回微信、開會……
- 班回家覺得累炸了,回頭一看,今天其實什么都沒做成。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從來沒有真正“專注”過。
今天這篇文章,分享一個我自己用了2年、極度高效的時間管理方法:
“90分鐘專注法”——
不用打雞血、不靠自律,也能讓你執行力暴漲!
一、為什么你總是“忙一天,啥也沒干成”?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清晨信誓旦旦要搞定一天任務
- 一開電腦就陷入“信息泥潭”:郵件、會議、社交群、突然來的電話
- 想寫點東西,一小時過去,只寫出標題
心理學把這個現象稱為:“偽忙碌”陷阱。
你一直在“動”,但沒有“推進”任何重要的事。
真相是:我們的大腦,根本撐不起長時間高效運作。
二、90分鐘專注法,到底是什么?
這是源自**“超限學習”理論**的一種時間切塊策略:
每天劃分一個或多個 90 分鐘“深度工作塊”,
每個時間塊只專注做一件重要的事,全程屏蔽打擾,進入心流狀態。
你不需要從早干到晚,只要在90分鐘內爆發一次真正的專注力,你完成的質量和速度,都會遠超以往。
三、具體怎么做?只要5步就搞定
? 第一步:選“重中之重”的任務
每天早上列出今天最重要的1個任務。必須是:
- 能帶來成果的事(寫方案、做項目、備考)
- 有明確“完成”標準的事
不是回信息、處理雜事!
? 第二步:劃出90分鐘的專屬時間
找出你最清醒的時間段(比如上午10點-11點半),提前封鎖這個時間段,不要安排會議、接電話、回群消息。
? 第三步:設置“專注空間”
- 手機開飛行,微信設免打擾
- 桌面只留一個窗口:當前任務
- 倒計時鬧鐘定90分鐘,讓大腦知道:這不是一整天,只是一場“沖刺”
? 第四步:進入深度狀態的“開場儀式”
給大腦一個暗示——我要專注了!
比如:
- 播放一段固定的專注BGM(Alpha波音樂)
- 寫下今天這90分鐘的目標
沖一杯黑咖啡 + 戴耳機,開始!
重復幾次之后,你大腦會形成條件反射,一啟動就進入專注狀態。
? 第五步:90分鐘后,必須休息!
不要追求“超時爆肝”,否則你會在下一輪徹底崩盤。
90分鐘后,休息15~20分鐘:
- 起身走走
- 喝水
- 放空思維
執行力強的人,不是干得多,而是節奏穩。
四、我用這個方法,一周內完成了過去1個月都沒寫完的項目
我做個真實對比:
- **以前狀態:**每天寫寫停停,一周寫不完1個腳本
- 用“90分鐘專注法”后:
連續5天,每天1個專注塊,5天搞定腳本5篇,質量還提高了!
關鍵不是“努力更多”,而是把努力集中到真正重要的時間里。
五、寫在最后
專注是一種超級稀缺的能力。
你每天不是沒時間,而是沒有創造專注時間。
別再指望靠“熬夜+自律”救自己。
你只需要每天一個90分鐘的深度專注時段,就足以打爆你的執行力,拉開和普通人之間的差距。
如果你覺得這篇有用,記得收藏 + 關注!
接下來我還會寫:
《拖延癥終結指南》《3小時時間賬本法》《怎樣高效執行碎片任務》等實操干貨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