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學校違規上課被查處后果有多嚴重?遠非僅僅只是通報批評那么簡單。最新消息:2025年3月27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印發《查處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為典型案例》的通知明確指出中小學生在校時間過長和節假日補課等不規范辦學行為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教育形象。各地要深化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切實采取有效措施。
該《通知》通報了幾起違規辦學行為典型案例:2025年2月5日,河北省教育廳對一個市的1所學校組織高三學生違規補課進行了全省通報批評,取消其三年內省級評優評先資格,省級在分配改善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條件補助資金時,對該校所在市按最低檔執行。同時,明確規定,任何學校一經發現存在違規補課行為,取消學校所獲省級榮譽稱號。
2025年2月7日,江蘇省教育廳對存在假期違規補課行為的兩市一縣的4所學校分別給予取消省四星級普通高中稱號、兩年內不得申報省普通高中星級評估等處理。2025年2月12日,河南省教育廳對存在提前開學、違規補課問題的兩個市的3所學校全省通報批評,約談了兩市分管負責人和教育局主要負責人,兩市有關部門對三所學校主要負責人給予免職處理。
在現行的唯分數論招考體系以及由此帶來的應試教育下,教育主管部門評價學校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標準就是學校的升學率和排名,學校評價教師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標準也自然是教師的教學成績和排名,教師評價學生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標準也就自然而然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排名了,這是基礎教育一直都存在的“三部曲”。
2021年7月份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規定不得有考試排名等行為,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也是禁止學校和教師公開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排名,這樣做的出發點當然是保護學生隱私和自尊心、減少攀比、避免歧視,緩解應試壓力。
與學生的壓力相比,教師的壓力有過之而無不及,教師的壓力最主要是來自于學校對教師所授學科成績的排名和公開。現在的學校教學評價都是直接跟教師所教學科的班級考試成績掛鉤,而掛鉤的直接手段就是看所教班級學科成績的綜合排名,包括人均分、優秀率、及格率等,更多時候是直接看人均分,簡單省事直觀。
雖然教育部2022年印發的《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南》明確提出不給年級、班級、教師下達升學指標,不將升學率與教師評優評先及職稱晉升掛鉤,但在現行招考體系難以改變的大環境下,教育部的規定是很難奏效的,甚至可以說校長為了提高學校的升學率通過瘋狂地違規補課延長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并最終通過教師的教學成績公布和排名給教師施壓。
之前看到有位山東的老師發布的與此相關的信息(如上圖所示),說月考結束后,校長先將每位教師的教學成績和排名在學校辦公群里公布讓全校教師知曉,然后又將每位教師的教學成績和排名張貼在每層教學樓的走廊里讓全校學生知曉,最后又將每位教師的教學成績和排名張貼在學校的大門口讓全體家長知曉。
與基礎教育存在的“三部曲”相比較,月考后校長對教師教學成績和排名采取的“三部曲”盡顯了校長的瘋狂,將每位教師教學成績和排名如此昭告天下讓教學成績和排名靠后的教師承受了很可能是難以承受的巨大心理和精神上的壓力,這不僅違背政策的規定而且還違背學校教育管理的規律。公辦學校校長除瘋狂違規上課無限延長學習時間外,這應該算是一種最后的瘋狂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