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這個時代,找工作究竟難到何種程度?相信這是無數人心中的疑問。有網友無奈吐槽,自己投遞了 8000 多份簡歷,卻至今仍未覓得一份工作。而這并非個例,找工作難已然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與此同時,身處職場的打工人也并非一帆風順。想要進入大廠,競爭激烈程度猶如過獨木橋,千軍萬馬中只有少數人能夠成功上岸;而小公司又常常面臨各種不穩定因素,員工時刻擔憂朝不保夕。就連曾經被視為就業退路的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行業,如今也已 “卷” 得讓人喘不過氣,仿佛已無路可退。
然而,令人心寒的是,某些如 “羊毛月” 般的人,卻將畢業生投遞上百萬份簡歷以及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的困境,簡單粗暴地歸結為個人不努力。但正如《傲慢與偏見》中所言:“我不認為努力能改變一個人的本性,也不認為它能改變命運,除非一個人本來就有改變的機會。”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成就絕非僅僅依靠努力,而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上周,一家人聚餐時,本因小侄子考研上岸而充滿喜悅。但當話題一轉至就業,整個氛圍瞬間變得壓抑沉悶。聽聞如今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甚至有傳言稱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要被納入低保,成為低保戶,著實令人心塞。更讓人揪心的是,學歷提升后,就業的性價比卻不升反降,碩博研究生的就業率竟低于專科生。
就拿近年來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2022 年,有 1076 萬大學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這一年,就業環境已然面臨諸多挑戰,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使得企業的招聘需求有所收縮,眾多畢業生在求職道路上艱難前行。到了 2023 年,畢業生人數進一步增長至 1158 萬,競爭壓力愈發巨大。市場上的就業崗位增長速度難以跟上畢業生數量的攀升,導致眾多求職者不得不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許多人投遞大量簡歷,卻收獲寥寥。2024 年,畢業生人數持續走高,達到 1200 多萬,就業市場的 “內卷” 程度可想而知。企業在招聘時更為謹慎,對應屆生的要求也水漲船高,使得畢業生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預計 2025 年,畢業生人數將增至 1600 萬,屆時就業市場的競爭壓力將達到一個更為嚴峻的程度,新增就業崗位與畢業生數量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就業形勢愈發不容樂觀。
而這背后,關稅戰也是造成就業減少的一個重要因素。關稅戰的爆發,使得國際貿易環境變得錯綜復雜。許多依賴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受到了嚴重沖擊。一方面,加征關稅導致企業的原材料進口成本大幅增加,產品出口難度加大,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為了維持運營,企業不得不采取裁員、縮減招聘規模等措施,直接導致就業崗位的減少。例如一些沿海地區的制造業企業,原本訂單充足,能夠吸納大量勞動力,但關稅戰使得其海外訂單銳減,企業經營陷入困境,不得不大量削減崗位,許多工人因此失業,也使得面向應屆生的招聘計劃大幅縮水。另一方面,關稅戰引發的連鎖反應,使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受到牽連,導致整個行業的就業需求下降。這種影響不僅局限于傳統制造業,還波及到相關的服務業、貿易業等領域,進一步加劇了就業市場的壓力。
如此龐大的畢業生數量,給就業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按照 5% 的 GDP 增長來計算,新增就業崗位頂多 1200 萬左右,其中六七百萬是提供給農民工群體的,真正面向應屆畢業生的崗位僅有 500 - 600 萬個。這顯然遠遠無法滿足需求,也就意味著每年大約有 400 - 500 萬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如此疊加下來,這幾年將會有 1000 萬左右的畢業生處于無業狀態。過去,大家習慣通過考研來延遲就業,但所有的延遲最終都有推向市場的一天。
相較于中年職場人,應屆大學生就業的困難程度更甚。中年職場人畢竟已經歷了社會化的改造,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即便薪資和職業前景可能不盡如人意,但至少還有一定的基礎。然而,站在企業管理者的視角,應屆生心態的不穩定才是他們最為擔憂的問題。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大多對自己的未來滿懷憧憬,往往將第一份工作視為通往更大、更有前途崗位的跳板。這對于中小企業主來說,無疑增加了用人成本,畢竟頻繁更換人員的成本是相當高的。在與小侄子的交談中,我深刻感受到他最大的問題在于缺乏社會心態。不得不說,如今大部分高校所教授的知識與社會現實嚴重脫節。而小侄子這三年一心閉門考研,反復學習的那些知識不僅未能幫助他更好地融入社會,反而加劇了他對社會、企業以及成年人的恐懼,這對他未來的發展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不僅當下的畢業生面臨如此困境,未來我們自己的孩子也極有可能遭遇同樣的問題。以我兒子為例,他現在十歲,22 歲畢業時是 2037 年,那時應屆畢業生數量預計將達到 1700 萬的頂峰。如果他選擇讀完碩博研究生,情況或許會稍有好轉,2039 年后總畢業生人數會降至 900 萬左右。大家不妨想象一下,這樣的數字是多么令人震驚。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里,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將極其巨大。而 20 年后,畢業生人數又會驟減到七八百萬,這種變化不可謂不劇烈。從宏觀層面來看,這有積極的一面: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讀上大學甚至大專,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知識型勞動力,從中也能選拔出骨干和精英,推動國家未來的發展。但從微觀角度而言,如果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社會活力將會大打折扣。年輕人本應是充滿激情與創造力的群體,他們的活力本應被用于推動社會進步。然而,若他們長期游離于社會之外,不僅自身未來會受到影響,還會給社會帶來巨大風險。
國家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嚴峻問題,并提出了幾個解決方向。其一,減少行政干預,讓市場承擔起吸納畢業生的重任,通過企業免稅、應屆生補貼等方式,鼓勵企業招聘應屆生。但一項調查顯示,愿意進入民營企業的應屆畢業生比例僅為 12%。其二,為失業大學生發放低保補貼。其三,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其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家長們的觀念也有所轉變,越來越愿意讓學生去讀職高,認為學習一門手藝技能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其五,強化監管,高校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然而,上述方法的實施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而且即便發展新興產業,所能吸納的勞動力依然有限。
作為中年人,我們此刻面臨的壓力可謂巨大。一邊是中年危機,另一邊是社會老齡化,還要為孩子的未來焦慮,擔心他們在未來可能面臨的劇烈競爭,這些壓力都需要我們一一扛下。在我看來,如果家里有小孩正在或即將面臨這場就業競爭,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多去實習,提前進入社會,體驗真實的職場環境。對于那些熱愛學習且有能力考上頂級學校的孩子,可以選擇去讀研究生。但對于大多數孩子而言,直接去工作占坑或許更為明智。倘若實在不知從何種崗位起步,不妨嘗試銷售崗位,無論什么專業都能從事。我始終認為銷售崗極具鍛煉價值,從 CEO 到一線業務員,任何崗位都需要具備一定的銷售能力,只不過銷售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本質是相似的。所以在未來,個人的經歷將愈發重要,學歷的價值可能會進一步被弱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