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掀起金融市場的“風暴眼”。他公開批評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降息速度太慢”,甚至表示正在考慮撤換其職位。這一言論迅速在金融圈掀起波瀾,不僅引發了市場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也讓人重新思考美國貨幣政策未來的走向以及全球市場的命運。
一、特朗普為何要“拿下”鮑威爾?
特朗普向來以“直接”“敢說”著稱。在其第一任期內,他就頻繁施壓美聯儲降息,認為高利率壓制了美國經濟發展和股市表現。如今,在沖刺連任的背景下,他再次將炮口對準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這背后的核心邏輯是——貨幣政策影響選情。低利率意味著更多的企業融資、更高的股市表現、更強的經濟數據,這些都可能成為特朗普競選連任的有力武器。他顯然希望鮑威爾配合“政治需要”,而非只堅持經濟理性。
但鮑威爾是奧巴馬時代任命的美聯儲官員,在特朗普任期內被推舉為主席,并始終強調美聯儲的“獨立性”。兩者之間的矛盾,其實從2018年起就已經埋下伏筆。
二、權力邊界的挑戰與爭議
特朗普的“炮轟”并非空談。白宮團隊明確表態研究撤換鮑威爾的可行性。根據美國《聯邦儲備法》,總統可因“有因”罷免美聯儲主席,但該條款界定模糊,且歷史上從未有過成功先例。一旦特朗普強行撤換,將打破美國政治不干預金融的底線,引發資本市場劇烈震動。民主黨已發出警告,稱此舉可能導致美股崩盤。
三、市場擔憂的核心矛盾
市場真正焦慮的并非鮑威爾去留,而是美聯儲獨立性的存亡。過去幾十年,美聯儲獨立于白宮決策是美國金融穩定的基石。若總統能隨意干預貨幣政策,資本市場將失去穩定預期,進而引發美元波動、國債收益率飆升,甚至導致美股暴跌。更嚴重的是,全球央行可能對美聯儲失去信心,加速資產向非美元資產轉移。
四、貿易博弈的戰略布局
特朗普施壓美聯儲,實則為未來全球貿易博弈鋪路。上一任期,他通過關稅戰、低利率和美元貶值,試圖推動美國再工業化并迫使他國讓步。此次若成功連任,他極可能加碼類似策略。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獨立性,正是限制其施政空間的關鍵障礙。因此,撤換鮑威爾或是其“經濟戰術”的重要一環。
五、全球市場的連鎖反應
這場風波將在多維度沖擊全球市場:中美貨幣博弈或因美元貶值加劇,特朗普可能借機重啟貿易談判;黃金價格短期內受避險情緒推動上漲,但恐慌性拋售風險并存;A股和人民幣走勢取決于美元波動,若外圍市場暴跌,中國市場也難獨善其身。
六、風暴將至的不確定性
特朗普與美聯儲的對峙正在升級。美聯儲若向政治壓力低頭,雖能短期提振市場,卻將損害長期信譽;若堅守獨立,特朗普可能通過人事變動掀起更大波瀾。無論何種結果,全球資本市場的動蕩才剛剛開始,每一個決策都可能重塑世界金融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