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持續至今,帶來的只有無盡傷痛與損失。俄軍以13枚伊斯坎德爾導彈摧毀烏克蘭兩大關鍵軍工廠,看似在軍事上取得重大成果,可自身也深陷經濟泥沼。
能源出口受阻,歐洲市場流失,即便降價轉賣他國,仍難以填補財政缺口,國內經濟壓力巨大,公務員工資拖欠、石油工人以酒抵薪等問題頻出。
烏克蘭處境更是悲慘,核心軍工廠被炸毀,彈藥供應鏈斷裂,前線炮彈補給銳減70%,士兵甚至要拆煤氣罐自制炸彈。美國突然停止軍援,還威脅關閉星鏈系統,歐洲的援助又因炮彈不通用難以發揮作用,這讓烏克蘭在戰場上舉步維艱。
歐洲國家本想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波蘭建液化氣接收站卻因港口冰凍無法使用,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因缺氣關閉化工廠,法國農民因俄羅斯化肥斷供,小麥減產,面包價格飆升。歐洲的工業、農業都遭受重創,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而美國在這場沖突中,表面支持烏克蘭,實則小動作不斷。不僅悄悄批準向俄羅斯出口煉油設備,還與俄羅斯秘密會談。美國軍火商卻在戰爭中賺得盆滿缽滿,可這是以無數人的生命為代價換來的。
戰場上,雙方的“互相傷害”越發失控,導彈落入居民區、無人機偷襲頒獎典禮,平民深受其害,戰爭性質似乎已變味。如今,俄烏沖突早已不是簡單的勝負之爭,各方都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烏克蘭的兵工廠成廢墟,俄羅斯能源滯銷,歐洲工廠倒閉,只有美國軍火商從中獲利。
戰爭帶來的是家園破碎、經濟衰退,當基輔郊外的向日葵田被戰火摧毀,人們不禁要問,到底還要犧牲多少生命,這場荒唐的戰爭才能結束?和平,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終歸宿,各方都應停下戰火,坐下來談判,尋求和平共處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