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軍太平洋空軍司令部于4月16日發布的通報,美軍兩架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自德克薩斯州升空,經長途飛行跨越太平洋后,順利抵達日本青森縣的三澤空軍基地完成著陸。次日,這兩架B-1B戰略轟炸機再度出動,驚現朝鮮半島上空,并與韓國空軍的F-35A戰機協同執行了名為“延伸威懾”的軍事行動,期間進行了聯合編隊巡航飛行以及聯合戰術協同演練等多項訓練科目。
朝鮮國防省發言人當地時間16日發表談話,譴責美國將B-1B戰略轟炸機派遣至朝鮮半島。談話稱,4月15日,美國和韓國以增加“延伸威懾”為名,派遣B-1B戰略轟炸機進行了挑釁性聯合空中訓練。美國此次行動明顯展現出其對朝鮮的強硬對抗態度與決心。美韓兩國的此次軍事挑釁行為,直接對朝鮮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同時進一步加劇了地區的軍事緊張態勢,使其達到了極為危險的程度。朝鮮國防省對此發出嚴厲警告,指出美國的軍事行動不僅對朝鮮的國家主權構成了嚴重危機,還可能對整個地區的穩定形勢造成深遠影響,美國必將因此面臨嚴重的安全后果。最后,該發言人強調,朝鮮將采取強有力的遏制措施作為回應。
那么,美軍派出B - 1B型轟炸機為何會引發朝鮮如此強烈的反應?B - 1B戰略轟炸機部署至日本三澤空軍基地,其背后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意義?難道僅僅是為了應對朝鮮半島局勢嗎?
B-1B戰略轟炸機,素有“空中軍火庫”之稱,其強大的武器掛載能力令人矚目。在特定作戰需求下,該機型能夠搭載多達24枚巡航導彈,并可額外配備數十枚JDAM精確制導炸彈及核航彈等先進彈藥。此外,B-1B還具備超低空突防的飛行特性。盡管當前所有B-1B型號均未配置核武器掛載功能,但技術層面實現此類改裝并非難事。
近期,B-1B戰略轟炸機執行了一次具有戰略意義的飛行任務,其先期抵達韓國,隨后在朝鮮半島空域與韓國空軍聯合開展了代號為“自由旗幟”的軍事演習。此次演習中,韓國空軍出動了包括F-35A、F-15K、KF-16在內的多型先進戰機,而美軍則以更大規模參演,除B-1B戰略轟炸機外,還動用了F-16、F-35B等90余架戰機,參演人員規模超過1100人,彰顯了美韓軍事同盟的強大協同作戰能力。
更重要的是,對于美軍的B-1B戰略轟炸機,朝鮮并沒有什么有效的反制手段。
此次美軍B - 1B轟炸機的部署呈現出典型的“精準卡位”特征。美軍精心挑選了日本三澤空軍基地作為部署地點,該基地在地理位置上具備顯著優勢,既能夠覆蓋朝鮮目標,又讓朝鮮面臨較大的反制困難。從地理位置數據來看,日本三澤空軍基地距離朝鮮半島僅約1000公里。就朝鮮現役導彈情況而言,其最先進的火星 - 11導彈射程上限約為1000公里,而該基地恰好處于朝鮮現役導彈射程的臨界邊緣。這意味著,朝鮮若要對三澤空軍基地實施有效打擊,面臨極大挑戰,除非動用核武器。一旦朝鮮選擇使用核武器,局勢的性質將發生根本性轉變,極有可能引發全面沖突升級。
因此,若B-1B戰略轟炸機自三澤空軍基地升空,以超音速巡航狀態飛行,其可在不足一小時的航程內抵達朝鮮東海岸預設發射陣位,并對朝鮮境內關鍵戰略目標實施高精度打擊。鑒于朝鮮空軍及防空力量的現有作戰能力,其難以對該類打擊行動形成有效制衡。
此次美韓聯合軍事演習內容豐富,不僅涵蓋戰斗搜救、近距離空中支援等傳統科目,更涉及防御性制空、空中封鎖等高強度任務。從演習科目設定及訓練強度來看,其對朝鮮的針對性已顯著增強,朝鮮方面的強烈反應也在意料之中。
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部宣稱,此次部署旨在“支援亞太地區盟友進行聯合演習,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美軍B-1B戰略轟炸機現身朝鮮半島,其真實意圖是否僅限于向朝鮮展示武力,值得深入探究。
值得注意的是,三澤空軍基地坐落于本州島最北端,地理位置特殊,距離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僅約800公里。鑒于B-1B轟炸機的作戰半徑約為1200公里,從三澤基地起飛的該型轟炸機能夠輕松覆蓋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甚至更廣泛的區域。此外,該基地設施完備,擁有一條長達3000米的跑道、近60個加固的混凝土機堡,以及日本本州北部規模最大的彈藥庫,可儲備萬噸級各型彈藥。
經分析可見,美國在三澤空軍基地部署B-1B轟炸機雖名義上旨在強化對朝鮮半島的威懾力、配合其東亞戰略布局,但深入探究后不難發現,此舉實則蘊含更廣泛的戰略意圖。該部署不僅可能加劇半島緊張局勢,更對區域安全架構構成系統性挑戰,其潛在影響范圍已突破朝鮮半島范疇,延伸至中國、俄羅斯等東北亞主要國家,客觀上加劇了區域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
對于俄羅斯而言,B-1B轟炸機構成的威脅不容小覷。三澤空軍基地與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核心軍港——海參崴的直線距離不足1000公里,這一地理優勢使美軍B-1B可借助AGM-158C3型空射反艦導彈,在無需進入俄軍防空圈的情況下對太平洋艦隊基地實施遠程打擊。若未來B-1B配備"高超音速隱身巡航導彈(HACM)",其威脅將進一步升級。鑒于太平洋艦隊水面作戰力量與黑海艦隊實力差距有限,單架B-1B攜帶的24枚AGM-158C3導彈已具備實施先發制人打擊并重創艦隊的能力。完成攻擊后,B-1B可通過"穿梭轟炸"模式直接返航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使俄軍難以實施有效反擊。因此,三澤基地的B-1B力量對俄羅斯海軍構成戰役級戰略威脅。
對于我國而言,部署于三澤空軍基地的B-1B戰略轟炸機構成的威脅確實存在,但當前階段其威脅程度尚屬有限。從軍事態勢分析角度觀察,我國東部地區已構建起高度完備的態勢感知體系,具備先進的空情監控能力與成熟的預設戰場環境,能夠有效應對各類空中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與朝鮮等缺乏預警體系支撐的國家存在本質差異。在現代化防空作戰體系下,B-1B試圖通過超低空突防實施穿透性攻擊的策略,在技術可行性層面存在重大缺陷。其作戰效能不僅受限于我國嚴密的防空網絡,更將面臨被即時偵測與攔截的必然風險,此類戰術選擇在戰略層面實屬不明智之舉。
再如航程,B-1B部署的三澤空軍基地距我國東部地區近2000千米,與關島距離我國東部地區相差無幾。美軍選此地部署戰略轟炸機特遣隊(BTF),因三澤空軍基地離我國較遠,位于日本本州島北部,是冷戰時面向蘇聯、平時面向朝鮮半島的戰略基地,我國對其了解或不足。美軍在此部署轟炸機,隱蔽性有保障,也能避免過度刺激我國。且部署距離稍遠,給予我國足夠反應和預警時間,最大限度削弱美軍先發制人效果。
我國火箭軍至少有兩型戰術導彈瞄準三澤空軍基地射程,且隨著六代機出現,威懾手段增多。攻擊手段非亞音速巡航導彈,至少為彈道導彈,甚至高超音速飛行器。本州北部空軍基地監視或存問題,戰時可快速補發衛星解決。故三澤空軍基地的B-1B雖能威脅我國,但我國反擊手段更多,效果相同。從意義層面分析,B - 1B戰略轟炸機部署至三澤空軍基地,且計劃以轟炸機特遣隊(BTF)形式長期駐扎,這一舉動對周邊國家構成的威脅程度相對較高,然而對我國產生的威脅則處于一般水平。但需警惕的是,一旦美軍未來在沖繩嘉手納基地部署BTF,那么我國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需提高防范意識。
近期,據日本《產經新聞》披露,在去年2月開展的日美“利刃2024”聯合軍事演習中,首次設定了臺海沖突的假想情境。在此情境下,日美兩國軍隊在統一指揮體系下,協同模擬了與解放軍的交戰行動。此外,此次B-1B戰略轟炸機抵達日本,極有可能在后續演習中針對臺海局勢制定相關戰術計劃。另據報道,4月16日,美國與菲律賓宣布將于南海區域舉行“肩并肩”聯合軍事演習。此次演習規模龐大,參演國家涵蓋美國、菲律賓、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共計8個國家,參演人員數量創下歷年新高。值得關注的是,B-1B戰略轟炸機亦有可能參與此次軍演,此舉意在持續對南海地區形成挑釁態勢。
4月17日所呈現的航跡圖揭示出一個引人矚目的軍事動態:B - 1B編隊有計劃地穿越對馬海峽中線區域,并在東海防空識別區的邊緣處執行了“畫圈”的飛行動作。在臺島東北部海域,美軍的P - 8A反潛機突然現身,與B - 1B轟炸機群共同構建起了海空聯動的態勢。
面對美方這一明顯的挑釁行為,中方給予了堪稱“教科書式”的反制回應。中方明確指出,倘若美日兩國執意通過打“臺灣牌”的方式干涉中國內政,甚至不自量力地采取軍事挑釁舉措,那么他們必將為此付出難以承受的沉重代價。其中“不自量力”這一表述,生動且有力地展現出解放軍對于自身強大實力的堅定自信。
4月17日央視公布“空中對峙畫面”:解放軍航母山東艦編隊在臺島以東海域執行任務時,遭遇美軍“羅斯福”號航母艦載機群抵近偵察,殲-15飛行員掛載霹靂-15空空導彈升空,與美軍F/A-18E/F“超級大黃蜂”在海天之間對峙,迫使美戰機改變航向。
這場對峙是中美軍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折射出當前亞太地區復雜的戰略格局。中美貿易摩擦持續膠著,特朗普政府在關稅手段“底牌盡出”后,試圖在軍事層面掀起新攻勢,借助臺海問題制造地緣政治壓力,逼迫中方讓步。B-1B轟炸機被秘密調動至三澤空軍基地,可對中國沿海戰略目標進行打擊。
但美軍低估了中方反應速度與情報能力,不到一天,央視《軍事紀實》欄目就發布了殲-15與“超級大黃蜂”同框出鏡、中美軍艦近距離對峙的視頻,全方位展示空軍實力與戰略定力,回應美國“打臺灣牌”的戰略冒險。
這段畫面釋放信號:“想要介入臺海,我們必將奉陪到底。”近年來,臺海局勢愈發緊張,解放軍圍繞臺島的常態化巡航行動已成新常態,對“臺獨”勢力形成實質性震懾,臺軍內部士氣日漸低迷。
過去一周,臺軍連續發生IDF戰機爆胎事故,一架“幻影2000”戰機起飛時出現疑似機械故障取消飛行,反映出臺軍系統性疲態。此外,臺軍內部大量軍官遞交退役申請書。
此時,臺“防務負責人”顧立雄宣稱“臺海局勢關系到美國的核心利益”,賴清德當局將政治命運押注在美國軍事支持上。
美國面對關稅戰中方強硬表態已顯露心虛和猶豫,在全球多戰線拉鋸下,美國無能力、無意愿與中國在臺海正面沖突,B-1B部署更像極限施壓心理戰。
中方洞若觀火,不到24小時回應展示艦載機對峙畫面,既警告特朗普,也打擊“臺獨”勢力。中方戰略邏輯清晰:不主動挑釁,也絕不退讓;不懼極限施壓,不怕擦槍走火。每項行動、每幀畫面都傳遞明確信息——中國大陸有能力、有意志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