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動關稅戰之后,局勢遠不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期待的樣子。中國直接反擊,給美國制造不小的麻煩,尤其是對稀土出口進行管制,打到美國軟肋上。在中國管制稀土出口后,印度媒體《歐亞時報》在2025年4月20日的報道中宣稱,已經發現特朗普急了,開始滿世界找稀土。美國完全就是一個稀土材料進口國,主要從中國進口,不僅是稀土,許多原料都需要是中國供應,中國要卡脖子,美國只能難受了。
稀土看起雖然少,但是是工業的關鍵核心
特朗沒有選擇與中國對話,而是試圖進行對抗,為此在全球搶稀土,以對抗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對于特朗普采取的行動,印度媒體《歐亞時報》形容為“從烏克蘭到太平洋海底”,就差對月球火星直接下手了。僅就目前收到的消息,美國正在對所有稀土資源采購爭奪的政策,試圖與烏克蘭、剛果、烏茲別克斯坦、秘魯等國家簽訂協議。
烏克蘭是特朗普最想要的稀土資源
美國正在試圖與烏克蘭簽署一項礦產協議,美國稱為“具有里程碑意義”,實則為美國要獨占烏克蘭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稀土,即便目前沒有開發的條件,但是美國也希望烏克蘭交出礦產資源,所謂“償付烏克蘭欠下的美國國債”,最終目標為,美國不花一分錢,獲取烏克蘭的巨額財富,可惜因美國只想獲利,不想付出任何代價,盡管美烏之間達成了初步協議,但是距離最終簽署還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美國還利用剛果局勢不穩,與剛果簽成了一份協議,要求剛果以礦產資源,尤其是稀土,換取美國提供的所謂“安全”保障,實際就是美國在軍事介入剛果,可能使美國軍事或后勤支持流入該地區,以換取對鈷和其他戰略金屬的訪問。
稀土礦石是目前特朗普惦記的大事
除了趁人之危外,美國也利用商業方式爭奪稀土資源,在2025年4月初,與烏茲別克斯坦簽署新的協議,以開發其鋰、鈷和銅儲備,美方稱“有利于烏茲別克斯坦的采礦業發展,也解決美國對關鍵礦產供應多樣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美國還與秘魯、印度、印尼等國簽署了商業礦產協議,以求獲得礦產資源。除了陸上資源外,美國也把目光投向了海洋,關注深海采礦,目標是太平洋海底隱藏的銅、鈷和鋰。
美國甚至想要深海采礦
目前美國采取的手段有限,只是簡單威逼利誘,美式霸權最典型的代表-美軍還沒出手。當然,后繼不排除美國為了資源發動戰爭。美國行事歷來不擇手段,為了搶資源,完全可以出動軍隊,發動戰爭,只是值不值得的問題,而不是敢不敢的問題。
印度媒體《歐亞時報》認為,特朗普的理念就是,“今天誰控制了關鍵礦產,明天就控制了經濟、國防和技術”。現在美國要實現“礦物安全伙伴關系”,由美國領導的聯盟,實現對重要礦產的控制,建立礦產資源領域的霸權。現在美國要重新繪制所謂“全球力量地圖”,完全將中國排除在外。
美國以為能繞過中國的稀土管制?
美國的所作所為,目的只有一個,打破對中國的依賴,并將其上升為“國家安全”的層面,可惜難度相當大。中國為全球最大的礦產資源進口國,但是沒有任何控制全球礦產資源的想法,只是掌控了礦產品加工的產業鏈。稀土礦石不可能直接加以利用,還需要一個加工的過程,這個過程往往相當復雜,稀土礦石需要經過選礦、分離、冶煉、精煉等步驟,才能成為基本的材料。
稀土礦石到可用稀土原料,需要經過復雜的工序
中國控制礦產品的加工產業鏈,影響相當大,印度媒體《歐亞時報》的說法,中國控制著約69%的稀土采礦,全球90%的稀土加工,67%的鋰提煉和80%電池生產,后果就是不從中國進口,那么就不會有相關的供應。美國可以控制全球的稀土資源,可是要稀土材料也只能找中國,美國本土開采的稀土礦都需要送到中國來加工。
美國簡單只是控制礦產資源,并非什么上策,也只是表面的控制,不能將礦廠加工成產品,沒有什么意義,整個加工過程才是重要的,美國控制礦產,以為卡了加工產業鏈的脖子,不知自己被卡在加工產業鏈上,最終擺脫不了被卡脖子的問題。
美國利用霸權思緒去考慮問題,一心只想卡別人的脖子,完全是本末倒置。目前美國真正的難題是制造業萎縮,制造產業鏈出了問題,重要的原材料依賴進口。美國不是研究如何生產重要的原材料,實現自給自足,只想從最底層的礦石上卡別人的脖子,最后只能卡自己的脖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