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全球地位這幾年一直是熱門話題,尤其是在特朗普2024年再次當選總統之后。前總統喬·拜登曾經警告說,如果特朗普再干四年,美國可能不再是世界老大,甚至會淪為“老二”。這說法聽著挺聳人聽聞,但真有這么嚴重嗎?
拜登到底說了啥?
拜登和特朗普這倆老對手,從2020年大選開始就沒少互相放狠話。到了2024年特朗普二度上臺后,拜登在2025年1月15日的一次公開講話中提到:“特朗普現在的路子,可能會讓美國失去全球領導地位。
他的孤立主義、對國際規則的不屑,還有跟盟友翻臉的做法,都是在自找麻煩。照這么搞下去四年,美國怕是要被中國、俄羅斯這些國家甩在后面。”這話雖然沒直接說“世界老二”,但意思很清楚:特朗普的政策可能會讓美國掉隊。
拜登這話不是隨便瞎說的。他在競選時就一直批評特朗普的外交和貿易政策,認為這些做法讓美國在國際上越來越孤立。比如特朗普跟中國打貿易戰,跟歐洲盟友鬧別扭,甚至退出一些重要的國際協議,這些都被拜登看成是“自毀長城”。拜登覺得,美國要想保住老大的位置,就得靠強大的盟友體系和全球影響力,可特朗普偏偏不這么玩。
當然,拜登這話也有點政治味道,畢竟他剛輸了選舉,難免想給對手上點眼藥。不過拋開黨派立場,他的擔憂也不是完全沒根據,咱們得看看具體情況。
特朗普的政策怎么影響美國?
特朗普的政策一直很有爭議,尤其是他那套“美國優先”的理念。要弄明白這會不會讓美國變成“世界老二”,得從幾個關鍵領域入手,看看他的做法到底有多大影響。
特朗普上臺后,最出名的就是跟中國打貿易戰。他給中國商品加了一堆關稅,想逼中國讓步,順便保護美國本土產業。結果呢?短期看,美國確實拿回了一些制造業的訂單,但長遠看,問題也不少。中國沒那么容易服軟,反而對美國農產品加了報復性關稅。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18到2019年間,美國農民因為這些關稅損失了上百億美元。雖然政府給了補貼,但不少農民還是叫苦連天,說這錢遠遠不夠。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2017年上臺沒多久就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這本來是美國牽頭的貿易框架,想在亞太地區定規則,把中國擠出去。可他一退,其他國家干脆跟中國搞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國反而在亞洲的影響力更大了。美國等于自己把自己踢出了游戲,這對全球貿易地位可不是啥好消息。
特朗普的外交風格也很“獨”。他老覺得北約這些盟友占美國便宜,逼著他們多掏錢買美國武器,或者自己多出點防務費。這想法聽起來挺合理,畢竟美國確實在北約里掏了大頭。但實際操作起來,歐洲國家不樂意了,覺得美國這是在敲竹杠。結果呢?北約內部吵得不可開交,關系沒以前那么鐵了。
還有伊朗核協議這事兒。特朗普2018年單方面退出,把歐洲盟友晾在一邊,自己搞制裁去了。這讓歐洲很尷尬,也很生氣,因為他們覺得這協議好歹能管住伊朗的核野心。現在美國一撤,伊朗那邊更硬氣了,歐洲跟美國的配合也少了。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被俄羅斯和土耳其撿了不少便宜。
氣候問題上,特朗普的做法更直接。2017年他宣布退出《巴黎協定》,說是這東西限制美國經濟發展。可這協定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框架,美國一走,等于把領導權拱手讓給了別人。中國馬上跳出來說要帶頭減排,雖然它自己碳排放量不小,但至少姿態做足了。歐洲也趁機推綠色能源,美國在這塊的國際話語權明顯弱了。
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也挺硬核。建邊境墻、“零容忍”政策,把非法移民的孩子和父母分開,這些都上了全球頭條。他想通過這些保護美國安全和工作機會,但副作用是,美國“自由燈塔”的形象有點塌。以前全世界的人才都想來美國,現在不少人覺得這地方沒那么吸引人了。長遠看,這可能會影響美國的人才儲備和創新能力。
在科技上,特朗普對中國的打壓也很明顯。比如封殺華為、限制TikTok,說是為了國家安全。但這也讓全球供應鏈亂了套,美國自己的科技公司也不好受。半導體行業就抱怨,少了中國的市場和合作,美國的研發速度可能慢下來。反觀中國,硬著頭皮自己搞技術,雖然短期吃力,但長遠可能真追上來。
美國現在站在哪兒?
要判斷美國會不會變“老二”,先得看看它現在的地位。經濟上,美國還是老大,2024年GDP大概26萬億美元,中國排第二,接近20萬億美元,但差距在縮小。軍事上,美國全球軍費占了40%,基地遍布世界,短期沒人能撼動。科技上,美國有硅谷,有頂尖大學,創新能力還是杠杠的。
但軟實力這塊,美國有點下滑。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特朗普第一任期時,美國在歐洲和亞洲的形象跌了不少。雖然拜登上臺后修補了點,但2025年特朗普回來后,國際輿論又開始唱衰。相比之下,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和疫苗外交,影響力蹭蹭往上漲。
四年后會怎么樣?
假設特朗普干完這四年,美國真可能掉到“老二”嗎?咱們可以從幾個角度想想。
貿易戰如果繼續打,經濟肯定受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如果貿易緊張加劇,到2025年全球GDP可能跌0.5%,美國首當其沖。加上特朗普減稅政策帶來的財政赤字,美國經濟增速可能放緩。如果中國那邊穩住陣腳,GDP超過美國也不是沒可能。
特朗普的孤立主義可能讓盟友另找靠山。歐洲已經在談“戰略自主”,想少依賴美國。日本、韓國這些亞太盟友也可能跟中國靠攏。如果美國在聯合國、北約這些地方的話語權變弱,外交上就真有點孤家寡人的意思了。
科技是未來競爭的核心。如果美國繼續限制國際合作,中國在AI、量子計算這些領域趕上來,美國的優勢就危險了。中國2024年已經宣布要在2030年成為AI全球領頭羊,錢和政策都往這砸,美國再不調整,可能真被甩開。
中國這幾年勢頭很猛。“一帶一路”連通了60多個國家,經濟和政治影響力都上去了。如果美國退縮,中國很可能填補空缺。到時候,全球經濟中心可能東移,美國老大的位置就懸了。
不過也別太悲觀。美國底子厚,制度、人才、資源都還在。四年的政策雖然有影響,但要徹底翻盤沒那么快。關鍵看特朗普能不能調整策略,別把路走死。
特朗普的支持者肯定不服。他們覺得貿易戰是必須的,不然中國老占便宜;北約盟友多掏錢也公平,美國不能老當冤大頭。移民政策是為了保護本地人,科技限制是為了安全。這些政策短期有陣痛,但長遠能讓美國更強。
還有人說,美國的霸主地位不是四年就能丟的。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科技底蘊,這些都不是中國一時半會兒能比上的。特朗普就算再折騰,也不可能把美國搞垮,頂多是讓路走得坎坷點。
拜登的預言聽著嚇人,但也不是完全瞎猜。特朗普的政策確實在貿易、外交、科技上給美國挖了點坑,尤其是在全球合作越來越重要的今天,這些坑可能讓美國吃虧。但要說四年就變“世界老二”,有點夸張了。美國根基還在,恢復能力也不弱。
不過這事兒也不是光看特朗普。中國、歐洲這些玩家也在動,美國的地位是大家博弈的結果。未來四年,特朗普得好好想想怎么玩,別真讓拜登的話成真。至于咱們看熱鬧的,就盯著點,看看這世界格局到底咋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