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黃浦江畔的燈光亮起,別克用一場名為“致敬生活”的品牌日,給出了與許多傳統合資品牌截然不同的新能源轉型思路:不追風口、不造噱頭,而是潛入技術深海,用百年造車底蘊與中國創新智慧鍛造“雙核引擎”,構筑起一道“全能源+全場景+安全”的護城河。
2024年,中國新能源市場滲透率一度突破50%,但傳統合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總是有些“水土不服”,背后反應出的是傳統合資車企的技術路線搖擺、本土化研發遲緩、用戶需求把握失誤導致的各種問題。
而別克的這場轉型雖然沒有“一刀999級”的爽感,有的只是泛亞工程師凌晨三點的燈光、試驗場結霜的擋風玻璃以及1400萬車主數據構建的人體工程學模型。但或許正是這種“精神”,讓別克在新能源馬拉松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節奏。畢竟,當潮水退去時,能穩穩站在沙灘上的,永遠是那些把根基扎進巖層的玩家。
“技術底蘊+本土智慧”打造雙核競爭力
合資品牌究竟應該如何面對新能源時代的轉型,別克在2025年上海車展前夕的品牌日上,推出了“逍遙”超級融合架構,以及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展現了其全面擁抱電動化,聚焦高端新能源市場的決心。
“逍遙”超級融合架構完全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100%本土架構定義權與全能源技術覆蓋意味著別克不再依賴海外技術輸入,而是以中國速度定義中國需求,這也正是多數合資品牌轉型的稀缺基因。
從軸距帶寬到驅動形式,所有參數都由中國工程師根據本土需求定義。2800mm的緊湊轎車與3300mm的豪華MPV共用同一平臺,前驅家用車與四驅性能車共享電子電氣架構,這種“多元式”拓展能力,讓別克在12個月內推出6款新車成為可能。
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合資車企普遍還有一個問題:走哪條路線?比如日系品牌之前主要路徑還是守著自己不能上綠牌的混動,結果被純電續航里程更長的插混、增程“打爆”;德系品牌倒是推出了不少純電架構的車型,但一沒成本優勢、二沒智能化護城河,最后依舊是慘敗。
別克的選擇則是主打一個“我全都要”,將純電、插混、增程三大路線全部納入“逍遙”架構。既避免被政策波動“卡脖子”,也滿足了從一線城市到下沉市場的多元場景需求,這種“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智慧,恰恰是百年車企的生存哲學。新能源賽道沒有單選題,別克的答案永遠是全選。
但要覆蓋全平臺,并不是多推出幾款產品那么簡單,背后都是成年累月的積累。而別克27年深耕中國市場、與1400萬用戶共同磨礪出的體系,就在這時發揮出了優勢。從1998年第一輛別克新世紀(參數丨圖片)下線打破“中國造不出好車”的偏見,到如今將安全、品質、價值刻入產品基因,別克始終是合資品牌中“體系造車派”的代表。
當新勢力用“續航1000km”“零百3秒”收割流量時,別克選擇將資源傾注在電池試驗中能做到始終不擴散、不起火,以及智能駕駛的多重冗余安全機制。這種反流量思維的背后,是對“汽車本質是交通工具”的理念回歸。用戶或許會為炫酷的功能沖動下單,但最終贏得長期信賴的,一定是那些經得住考驗的造車思維。
“逍遙”架構與“至境”品牌筑起護城河
但推出純電架構的合資品牌也有不少,別克又做了哪些不一樣的事情?
發布會聚光燈下,別克“逍遙”超級融合架構首款旗艦車型,超豪華新能源MPV“世家”亮相。當同行用“冰箱彩電大沙發”標榜豪華時,別克選擇回歸最本質的人體工程學,行業首創的五恒舒適座艙與多姿態零重力懸浮座椅,腰椎曲線數據庫積累27年、座椅測試標準超出行業3倍、座艙空氣凈化精度達到0.1微米,這些藏在細節里的匠心,構成了別克對“高端”的獨特理解。
對于別克來說,真正的豪華,是讓技術隱于無形。這一理念在智能大健康座艙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首發搭載的高通8775芯片,不僅是當前車規級芯片的算力天花板,更通過端云融合AI大模型實現了“進化式交互”。Ta能同時處理1800項原子級控制指令,甚至允許用戶自定義語音場景。而50寸AR-HUD與8屏聯動的數字空間,則讓導航信息與娛樂內容無縫銜接。
在補能領域,別克用行業首發6C LFP超快充電池和全域900V高壓平臺重新定義效率。與寧德時代聯合定制的磷酸鐵鋰電池,峰值充電功率高達640kW,充電10分鐘即可補充350公里續航(相當于上海到南京的單程距離)。更重要的是,多面液冷技術將電芯溫差控制在±1℃以內,即便在連續快充場景下,電池壽命仍可支持80萬公里行駛。
底盤技術的則展現了傳統車企的在機械調校上的素養,搭載RTD可變阻尼減震器的智能底盤,能以每秒2000次的頻率調整軟硬,并通過攝像頭提前0.5秒預判減速帶位置。當然,技術融合的終極目標,是解決真實用車痛點。例如,行業內普遍存在的“空懸前后軸交替下降導致坐船感”問題,被別克以“前后軸同步下降”技術徹底破解;搭載OTA升級的路面預瞄系統,可提前0.5秒感知顛簸路況,讓底盤從“被動減震”升級為“主動預判”。這些創新并非參數堆砌,而是把技術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價值。
用“安全可靠”重構新能源時代消費邏輯
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已進入下半場,當續航焦慮逐漸退潮,安全可靠正成為新的稀缺價值。國家政策收緊電池安全標準、用戶對智駕事故的敏感度飆升,終于開始讓行業意識到上半場拼的是“跑得快”,下半場比的是“站得穩”。
很多人都說合資品牌在新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太慢了,但這背后并不是思維轉型慢,而是精雕細琢的“慢”。別克提前布局電池熱失控不擴散、不起火、L2城區輔助駕駛技術多重安全冗余系統,看似保守,實則是用“慢功夫”深挖護城河。在智能電動時代,慢即是快。
2025年,別克將全面部署L2城區輔助駕駛技術。基于與Momenta的深入合作,該技術采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通過數據驅動與實車驗證結合的嚴苛準出管理,真正實現“有路就能開,有位就能停”,徹底擺脫對高精地圖的依賴。而別克對安全的追求遠不止于此: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與攝像頭的三重定位系統確保任一硬件失效時自動降級至用戶接管;雙重檢測機制(電容方向盤+DMS紅外監測)杜絕“手離方向盤”風險,閉眼3秒強制退出,漏檢率近乎為零。
“慢”策略的背后,是別克對“長期主義”的堅持。別克的轉型不是“大象轉身”,而是“巨鯨深潛”。從27年累計1400萬用戶的驗證體系,到電池針刺試驗標準提前滿足電池安全新國標,別克的投入并不是為了流量快餐,而是能在長周期中構筑對手難以復制的壁壘。當行業泡沫退去,真正留在牌桌上的,永遠是那些“尊重行業本質”的玩家。
隨著“致敬生活——2025別克品牌日”的舉行,別克的新能源轉型也迎來了收獲的季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