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在全球軍事格局中的地位,最近幾年話題熱度一直不減。而要提起這個話題,就繞不開一個名字——戴旭。
這位退役空軍大校出身的軍事評論家,2011年在一次公開講座中扔下一句狠話:“目前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在軍事方面敢和我們較量。”
這話一出,有人叫好,有人質疑。中國真的已經強到“獨孤求敗”的地步了嗎?
1964年戴旭出生在河南民權縣,年輕時投身軍旅,從基層干起,當過導航臺長和新聞干事,后來一路升到空軍大校。
退役后,他沒閑著,進了國防大學當教授,研究戰略問題,還寫了好幾本書,比如《C形包圍》和《盛世狼煙》。這家伙說話直來直去,觀點犀利,圈子里挺出名,但也因為嘴硬招了不少爭議。
當時中國軍事實力正處在高速發展期,首艘航母“遼寧艦”馬上要服役,東風-41導彈和殲-20戰機也傳出好消息。戴旭提到中國在導彈、無人機和海軍上的突破,認為這些硬實力已經讓對手不敢輕舉妄動。
不過,這話說得太滿,爭議也少不了。當時中美軍事實力差距還是很明顯。美國有11艘核動力航母,中國才剛有個二手改裝的“遼寧艦”。
有人覺得戴旭這是瞎吹,但他說得有自己的邏輯:中國不是要全球稱霸,而是要把本土防御做到滴水不漏,在亞太地區立住腳跟。
再看那時候的國際局勢,美國剛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在中國周邊加緊布局,中美關系有點劍拔弩張的味道。
戴旭的言論,某種程度上是對外部壓力的一種回應,也是在給國內打氣。他的觀點很明確: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中國軍事實力到底有多硬?
要判斷戴旭的話有沒有道理,咱們得看看中國的軍事實力到底怎么樣。從2010年代開始,中國在軍事上的進步確實挺搶眼,咱們挑幾個關鍵點掰扯掰扯。
中國的導彈技術絕對是拿得出手的一張牌。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射程1.2萬公里,2019年國慶閱兵一亮相,外媒都炸了鍋。
這玩意兒能打到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精度還高得嚇人。還有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外號“航母殺手”,專治海上大塊頭。這些東西讓中國在戰略威懾上有了硬底氣。
海軍這塊,中國這十幾年變化也挺大。2012年“遼寧艦”服役,2019年“山東艦”下水,2022年“福建艦”亮相。
三艘航母雖然跟美國的11艘沒法比,但已經能看出中國從近海防御轉向遠洋作戰的野心。加上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的更新換代,中國海軍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強。
空軍這邊,殲-20隱形戰斗機是個大亮點。2017年正式服役,中國成了繼美國之后第二個能自己造隱形戰機的國家。2021年升級版亮相,性能又上了一層樓。有了殲-20,中國的空中作戰能力不再是短板。
無人機這塊,中國也混得風生水起。翼龍和彩虹系列在國際軍售市場上很有競爭力,性價比高,功能也不差。2015年,中國還搞了一次反衛星試驗,證明自己能打太空目標,這技術可不是誰都有的。
再看看錢袋子。2023年,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中國軍費2960億美元,世界第二,美國是8860億美元,差距還是挺明顯。不過中國的增速快,十幾年翻了好幾倍,說明對軍事的投入一點沒含糊。
2020年6月的中印邊境對峙,也能看出點門道。中國軍隊快速集結,裝備到位,最后沒打起來,印度選擇談判。這事兒說明中國的動員能力和區域威懾力確實不弱。
這些事實擺在這兒,中國的軍事實力確實今非昔比,尤其是在亞太地區,能讓對手掂量掂量。但要說“獨孤求敗”,還得跟美國比比,畢竟人家是全球軍事的老大。
精神力量 vs 現代戰爭:戴旭的邏輯靠譜嗎?
戴旭不光聊硬件,他還特別強調精神力量。他拿抗戰和抗美援朝舉例子,說中國當年裝備差得要命,但靠意志硬是頂住了強敵。
比如抗美援朝,志愿軍拿步槍手榴彈跟美軍的坦克飛機干,最后還逼得對方簽了停戰協定。他覺得,軍事實力不光是裝備堆出來的,人的精神也很關鍵。
這話聽著挺振奮,但現代戰爭跟以前不一樣了。現在是信息化時代,高科技裝備和數據能力才是決勝的關鍵。
美國2023年軍費近9000億,投在尖端科技上的錢可不是小數。航空發動機、芯片、人工智能這些領域,美國還是領先的,中國在追趕,但沒到全面趕超的地步。
戴旭的觀點有點偏重歷史經驗,忽略了現代戰爭的科技屬性。軍事專家倪樂雄就說過,戴旭有戰略眼光,但學術上跟頂尖院校比還有差距。他的話能鼓舞士氣,可要是太當真,可能會讓人低估跟強敵的真實差距。
中國 vs 美國:誰才是全球老大?
要弄清中國是不是“獨孤求敗”,得跟美國正面比一比。咱們來擺數據,看看差距在哪。
軍費:美國8860億,中國2960億,差了快三倍。
航母:美國11艘核動力,中國3艘常規動力,遠洋能力差不少。
核武器:美國5500枚核彈頭,中國350枚,數量和質量都不在一個級別。
盟友:美國有北約、日本、韓國一大堆盟友,中國基本靠自己。
高科技:美國在隱形技術、AI、無人機上領先,中國在努力追。
全球基地:美國800多個,中國就吉布提一個。
從這些看,美國在全球軍事格局里還是穩坐頭把交椅。中國在亞太地區有優勢,尤其是在南海、臺海這些地方,能讓美國頭疼。但要說全球無敵,還差得遠。
戴旭的“獨孤求敗”更像是區域性的自信。他后來也解釋過,意思是敵人不敢輕易動手,因為打起來代價太大。這話有點道理,中國現在的實力,確實能讓對手投鼠忌器。
戴旭的話有多大影響?
戴旭這句狠話扔出來后,影響不小。2010年代初,網上到處是討論,有人拿他的觀點激勵自己,有人覺得他太狂。2013年,他在《南方周末》采訪里說:“我掌握的資料沒必要告訴你。”這話硬氣,但也讓他更招爭議。
2014年,他在國際論壇上跟外國學者辯論,捍衛中國在南海的立場,挺有氣勢。2015年國慶閱兵,東風-41亮相,他上央視當評論員,分析得很帶勁。2017年“山東艦”下水,他又在《環球時報》發文,說中國海軍邁向深藍。
2019年,他在華為講座里聊大國競爭,強調科技和軍事得兩手抓。同年中印邊境對峙,他上電視分析中國軍隊的動員能力,挺有說服力。現在他在微博上還挺活躍,經常發國際局勢的看法,每次都有幾千條評論。
他的話既有鼓舞作用,也讓人反思。支持者覺得他提氣,批評者覺得他有點虛。總的來說,他的影響力不小,但爭議也一直跟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