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共和國位于東南歐巴爾干半島西部,北部和東北部分別同黑山、塞爾維亞、北馬其頓接壤,南部同希臘為鄰,西臨亞得里亞海,隔奧特朗托海峽同意大利相望。阿爾巴尼亞海岸線長472公里,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境內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7%,平原為23%,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里。
阿爾巴尼亞2024年人口為276萬人,其中阿爾巴尼亞族占98%。少數民族主要有希臘族、羅馬尼亞族、馬其頓族、羅姆族等。官方語言為阿爾巴尼亞語。56.7%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6.6%信奉東正教,10.1%信奉天主教。
1190年建立封建制公國,1415年起被奧斯曼帝國統治近500年,1912年11月28日宣布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奧匈、意、法軍占領。1925年建立共和國,1928年改行君主制,至1939年4月意大利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領。1944年11月29日全國解放,1946年1月11日成立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1976年改稱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1991年改國名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阿爾巴尼亞森林覆蓋率為36%,可耕地面積占24%,牧場占15%。主要礦藏有石油、鉻、銅、鎳、鐵、煤等。探明石油儲量約4.37億噸,鉻礦儲量3730萬噸。水力資源較豐富。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紡織、木材、石油、水泥、采礦等。
阿爾巴尼亞以公路運輸為主,公路總里程約2.8萬公里。實際運營鐵路線總長為334公里。全國共有都拉斯、發羅拉、薩蘭達、申津4個海港。全國建有地拉那特蕾莎修女國際機場和庫克斯國際機場。
1992年阿爾巴尼亞人民軍改名為國民軍,軍隊總兵力13500人,由陸軍、海軍和空軍組成,其中陸軍兵力12000人,海軍兵力1000人,空軍兵力500人。2024年GDP為235億美元,軍費開支4.71億美元。
陸軍
阿爾巴尼亞陸軍總兵力12000人,其中2000人為民兵組織,共編有1個后勤支援營,3個步兵營,1個突擊營,1個特種作戰營,1個戰斗支援營,扎爾赫爾駐軍和地面部隊培訓中心。
阿爾巴尼亞陸軍的武器裝備為40輛59式坦克,裝甲車500多輛,其中17輛BMP1步兵戰車。另外有高射炮、迫擊炮、火箭炮、反坦克導彈、單兵防空導彈若干。
海軍
阿爾巴尼亞海軍總兵力1000人,海軍司令部位于都拉斯港,編為2個巡邏艇編隊和1個后勤營。阿爾巴尼亞海軍沒有中大型水面艦艇,也沒有潛艇,只有20多艘巡邏艇。
空軍
阿爾巴尼亞空軍總兵力500人,主力裝備為各種直升機,包括 3 架貝爾 205 型多用途直升機,5 架貝爾206 型多用途直升機,4 架BO105 直升機,2 架EC145 輕型運輸直升機,4架 AS532AL中型運輸直升機,1架AW109 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阿爾巴尼亞空軍曾經也闊氣過,在1990年的時候,阿爾巴尼亞空軍仍然擁有200架噴氣式戰斗機和40架直升機,以及4架伊爾-14運輸機。但是阿爾巴尼亞在很短的時間就將空軍敗光,2004年就完全停飛噴氣式戰斗機,直至報廢。
作者觀點
阿爾巴尼亞軍隊規模小,軍費支出少,武器裝備落后,在全世界范圍來看都處于相對較弱的水平。其實歷史上阿爾巴尼亞的軍事實力也曾比較強大,那個時候在中國和蘇聯的無償援助下,曾擁有1支高達40萬人,擁有大量坦克、大口徑火炮、戰術導彈和二代機的軍隊。然而,現在看來已經是過眼云煙。
喜歡你就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