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山報》突然拍案而起:"中國人現在手里攥著8600億美債,我們就用清政府欠我們的錢抵債!如果中國不承認,那我們也不承認欠中國的債務。"
這種荒誕不經的言論,卻在美國主流媒體上被當作正經提案討論,并且還有議員為其搖旗吶喊。
當36萬億美元債務壓頂時,某些人不僅不想著拆雷,反而開始翻箱倒柜找過期欠條賴賬,這說明了什么問題?美國真的開始焦慮了!
晚清舊賬背后的經濟屠刀
1911年,清政府修建湖廣鐵路時,向西方列強舉債600萬英鎊,發行了"湖廣鐵路債券"。自此之后,清政府的財政就陷入了絕境。
時光倒轉回1901年,李鴻章顫抖著在《辛丑條約》簽下9.8億兩白銀的"罰單"——相當于當時每個中國人都要背負1兩白銀的"人頭稅"。
這些血淋淋的錢當中,美國就分了3200萬兩,大約等于現在的5億美元。
這些所謂"債務"的本質,是殖民者用槍炮寫就的經濟掠奪宣言。從甲午戰爭的2.3億兩到庚子賠款的9.8億兩(含利息),清政府總計對外賠付超過13億兩白銀,相當于當時全國15年的財政收入總和。
1903年,全國財政收入1.04億兩中,償債支出就高達4200萬兩。山西等地的田賦甚至預征到了1930年,河南農民被迫在寒冬臘月拆屋賣梁。
更諷刺的是,當美國在1908年"退還"部分庚子賠款時,特別強調必須用于培養親美精英——這種文化殖民的算計,比直接掠奪更為陰毒。
而今某些人想把這些浸透血淚的殖民舊賬,與當代中國持有的現代金融債券混為一談,無異于把南京條約和WTO協議等量齊觀。
殖民勒索與現代金融的天壤之別
美國媒體偷換概念的把戲,實在拙劣得可笑。晚清債務與現代美債的區別,就像海盜的勒索信與銀行存單的差異。
前者是刺刀頂在喉嚨上簽的賣身契,后者是美聯儲開著印鈔機發的信用憑證;前者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系統性掠奪,后者是主權國家自愿參與的國際金融游戲。
1943年國民政府與英美簽訂新約時,這些不平等債務在法律上早已清零——某些人現在翻舊賬,相當于拿著作廢的房契強占別人祖宅。更何況,新中國成立后也不會承認這些喪權辱國的條約。
看看如今的美債市場:中國持有的國債是依據《1939年國債法案》發行的標準化債券,背后站著全球最大的軍事機器和最精密的金融體系。
美聯儲過去三年資產負債表從4萬億膨脹到9萬億,財政部天天玩著"債務上限木偶戲",華爾街的量化交易程序每天吞吐著萬億級資金流。
這種建立在美元霸權基礎上的現代債務體系,與百年前列強用軍艦護送銀船運走中國庫銀的殖民經濟,根本就是兩個維度的存在。
核彈頭保得住美元信用嗎?
某些美國政客或許做著"航母護航賴賬"的美夢:反正11個航母戰斗群天下無敵,誰敢來討債就導彈伺候?這種思維還停留在16世紀西班牙寶船隊時代。
現代金融霸權可比大炮巨艦嬌貴得多。當年蘇聯的鋼鐵洪流沒能讓盧布變成國際貨幣,如今美國若敢動賴賬心思,第二天紐約交易所就得變成菜市場。
2014年俄羅斯被踢出SWIFT系統后,直接加速了數字貨幣革命;2022年凍結俄外匯儲備更是給全世界央行上了血淋淋的一課。
如果美國敢用F-22為違約行為站臺,結局只會是各國連夜清空美債、央行金庫堆滿黃金、石油貿易集體"去美元化"。到那時,五角大樓再多的隱形戰機,也保不住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崩塌。
當全球開始相信美國會賴賬
讓我們翻開美國法典第31卷第31章:白紙黑字寫著"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債務神圣不可侵犯"。紐約南區法院曾有判例,連阿根廷軍艦都被扣過抵債。
真要是違約,從中國到比利時,全球債權人能通過英國《1978年國家豁免法》把美國海外資產告到寸草不生。
更致命的是,美元指數會像1929年的道瓊斯指數般自由落體,各國央行外匯儲備將開啟"緊急逃生模式"。
這不是危言聳聽。2023年美債遭遇二十年最猛拋售潮,中日兩大債主合計減持超4000億美元。據模擬推演顯示,若美債違約,美國GDP將瞬間蒸發6-8%,失業率飆升至9%。
到時候別說維持全球800個軍事基地,五角大樓怕是要靠眾籌發軍餉。某些政客幻想的"軍事霸權賴賬",本質是親手給美元霸權執行安樂死。
從文明燈塔到金融流氓
這場鬧劇像面照妖鏡,照出了美國精英階層的集體焦慮:曾經引以為傲的"山巔之城"信譽,如今要靠翻殖民舊賬來續命;號稱"自由市場典范"的金融體系,淪落到用廢紙化國債收割世界。
更諷刺的是,那些整天把"契約精神"掛在嘴邊的議員們,現在居然想用黃海海戰的"戰利品"來充抵當代債務——這種精神分裂式的操作,連19世紀的東印度公司都要自愧不如。
當美聯儲的印鈔機再也印不出信用,當財政部的算盤珠子打到火星都冒煙,某些人的邏輯就退化成了"我搶過你爺爺,所以現在欠我的錢不用還了"。
這種潑皮式的債務觀,連威尼斯放高利貸的猶太商人都要嗤之以鼻。畢竟,中世紀債主們還知道"欠債還錢"是商業文明的底線,而21世紀的超級大國居然打算用博物館里的借條來抵債,真虧他們想得出。
這不是一起簡單的債務糾紛,而是舊霸權對新秩序的絕望反撲;不是偶然的金融事故,而是整個新自由主義體系的晚期癌痛。在21世紀的金融海洋里,能救命的從來都不是祖傳的枷鎖,而是干干凈凈的信用帆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