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鮮臨門豆制品的應對策略看中小食品企業的突圍邏輯
2024年末至今,外賣平臺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京東上線“小時達”外賣業務,定位直指一線核心區,美團隨即收緊策略,平臺之間的明爭暗斗愈發頻繁。商家搖擺、訂單波動、渠道轉向,成了很多人每天面臨的現實問題。
而對于我們這些為平臺背后的商戶提供供應鏈支持的食品廠來說,這場看似遙遠的戰火,實則每一天都在“精準命中”。
我是盧大發,來自廣東和平縣,是豆制品品牌“鮮臨門”的負責人。
這幾年,我們工廠從傳統批發走向標準化出品,從單品腐竹拓展出豆干、豆皮、組合菜包,服務的客戶覆蓋外賣、團餐、私域、線下連鎖等多個場景。
平臺的每一次風向調整,幾乎都在第一時間反映在我們的采購排產、客戶溝通、庫存管理和賬期節奏上。今天這篇文章,我不談行業情緒,我只從我們“鮮臨門”的一線實踐,說說面對不確定性時,豆制品供應鏈是怎么調整自己,走得穩、走得久的。
平臺競爭引發的供應鏈系統性風險
平臺前端搶流量,后端工廠兜風險——這是今天供應鏈真實的運行邏輯。
“鮮臨門”的三項應對策略:穩定、通用、抗查
作為一個不靠品牌營銷而靠交付能力存活的食品廠,我們在“平臺不穩定”的背景下,做了三件事,把主動權盡量握在手里:
? 1. 穩定性優先:浮動協議與柔性產能雙軌運行
與核心客戶簽訂半年浮動價格協議:
- 原料價格波動±3%不做漲跌反應;
- 平臺遷移期間不改服務、不減配套;
- 備貨機制設置“緩沖庫存帶”,錯位波動不打斷供貨節奏。
對客戶來說,平臺變了他在適應;對我們來說,客戶變了我們不慌。
? 2. 通用化設計:打造“多平臺適配型”產品方案
“鮮臨門”2023年下半年開始調整產品結構:
- 所有產品使用中性包裝,可白標、可定制;
- 配送適配常溫、冷鏈、熱鏈三類流通環境;
- 菜品組合支持輕食盒、便當、炒菜、小吃等多種平臺菜系搭配需求。
產品做到“可被任何平臺復用”,客戶即便換平臺也無需換供應商。
豆制品企業客戶結構拆解模型(以鮮臨門為例)
? 3. 品控可追溯:做“能共擔風險”的供應商
食品行業越來越強調風控能力,我們“鮮臨門”從2022年開始構建可視化追溯機制:
- 所有出貨批次掃碼可查生產時間、原料來源、檢測結果;
- 留樣制度規范,每批產品存檔90天,溯源響應控制在2小時內;
- 建立SOP預案,平臺、客戶、門店一旦出事,立即分級聯動處理。
我們不是“不出事”,但出了事,我們能在第一時間響應并解決。
寫在最后:平臺變化無常,供應鏈必須有恒
未來的食品供應鏈,不再是“誰產得多、誰便宜”,而是:
- 誰更靈活地跟上節奏;
- 誰更專業地抵御風險;
- 誰更穩定地提供信任。
“鮮臨門”一直不是靠品牌打天下,而是靠系統能力留客戶。
在這個平臺快速洗牌的階段,我們更愿意被看見的是:你可以試平臺,但不用試我們——我們永遠都能配合你走下去。
如果你是連鎖餐飲、平臺商家、團餐公司,歡迎留言交流:
- 你現在在哪些環節最缺配合?
- 你希望上游廠商提供什么樣的能力?
- 你是否也想找一個能“抗波動、配運營、扛責任”的供應商?
我是盧大發,在廣東和平縣做豆腐十年,也是“鮮臨門”豆制品品牌的創始人。
不追熱點,只關注“每一單能不能穩穩交付、可不可長期合作”。
#鮮臨門 #食品供應鏈 #豆制品行業 #平臺戰爭 #腐竹工廠 #盧大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