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宴上陳生梨一家拍了第一張全家福
“楊梅,爸爸永遠都愛你,爸爸非常想你。”4月21日,貴州尋子家長“棉花糖爸爸”陳生梨在貴州老家納雍縣舉辦了團圓宴,慶祝走失19年的女兒陳楊梅回家。楊妞花專程趕來擔任了此次團圓宴的主持。看到陳生梨一家團聚,楊妞花含著淚說,她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團圓宴現場,陳楊梅與父母、姐姐相擁而泣,也吃到了父親喂的棉花糖。她說,爸爸的棉花糖非常甜,她小時候也非常喜歡吃棉花糖,“會不會有可能,小時候賣給我棉花糖的叔叔就是爸爸,只是我認不出他。”
陳生梨的面包車
19年行程100萬公里尋找女兒,在學校門口賣棉花糖希望有一天能相見
4月20日,團圓宴的前一天,海報新聞記者在貴州畢節納雍縣見到了陳生梨。他一邊招呼尋親家長,一邊安排著答謝宴的事宜。
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小楊梅丟失后,陳生梨到處尋找,因為長期在校門口賣棉花糖而被稱為“棉花糖爸爸”。“看見人家在學校門口做棉花糖,我就去學做那個。我覺得她可能有一天會來買我的棉花糖,我就能見到孩子了。就這樣,我就變成了‘棉花糖爸爸’,一邊找孩子一邊賣棉花糖賺路費。”
陳生梨回憶,小楊梅走失于2006年10月19日。他帶著女兒去擺攤,因為人很多,陳生梨讓小楊梅穿過人群去找媽媽,但在人群外的媽媽卻沒有見到她,小楊梅就這樣丟失了。“我當時還沒反應過來女兒是走失了,我們找到晚上12點還沒有找到,就在廣場上放聲大哭。第二天也沒有消息,就開始去廣告店打印尋人啟事,去昆明的大街小巷貼。”陳生梨告訴海報新聞記者,自己花光了十多萬元做生意的錢,又沒心思在昆明做事,就離開了昆明去別處打工,掙一些錢再去找孩子。
自女兒丟失后,陳生梨開著自己的面包車在全國各地外出尋女,19年來行程近100萬公里。一年內會多次前往河南、河北、福建、廣東等地。其間,他換了兩輛車。
陳生梨和尋親家庭站在一起
女兒一直在丟失地生活
令人唏噓的是,陳楊梅一直都生活在丟失地——昆明市官渡區。此前陳楊梅曾與陳生梨聯系過,說自己可能是他女兒,但陳楊梅說她肚子上有胎記,可陳生梨記得女兒肚子上沒胎記。當時陳生梨告訴陳楊梅,如果覺得自己不是原生家庭的人,可以去采血入庫尋找親生父母。沒想到,父女會以樣這樣的方式相遇。
團圓宴上,陳楊梅也表示,在不知道是親生的情況下,她看到爸爸發布尋親照片和自己小時候長得一模一樣,但因為胎記的細節對不上,所以還是選擇去采血這種最權威的證明方式。
警方透露,陳楊梅因為之前沒有戶口,辦理戶口時采血入庫后才得以比對。陳楊梅的姑姑告訴海報新聞記者:“小楊梅一開始知道自己不是原生家庭,怕是親生父母不要她,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家沒有重男輕女這個說法。”
在比對成功后,陳楊梅與陳生梨通了電話。在此之前,她把陳生梨抖音賬號中尋找她的經歷全都看了一遍。電話接通后,她喊了聲“爸、媽”。那一刻,陳生梨覺得,女兒一定能回家。“我很怕自己條件不好,她會不認我,但從她和警官的聊天記錄中我知道了,女兒對我是很好的。”陳生梨透露,女兒的戶口將上在貴州納雍。
尋親這些年,陳生梨的妻子和其他孩子也沒有放棄過尋找陳楊梅,一家人擠在30平方米的出租屋生活。“我把小楊梅弄丟了這么多年,她沒得到父愛;為了找她我到處奔波,家里面其他幾個孩子也沒得到父愛,我以后想多陪陪他們。”陳生梨說,這次小楊梅回家,自己專門租了大房子,以后她回來就有地方住了。
陳楊梅摘下口罩面對鏡頭,鼓勵更多人站出來找家
“你跟親生父母可能就只有一滴血的距離。”楊妞花在主持團圓宴時表示,陳楊梅選擇摘下口罩面對鏡頭,是希望鼓勵其他懷疑自己身世的人勇敢站出來,積極采血入庫。
“我回到家以后感受到了特別多的愛,還有很多素不相識的人的關心,我希望還沒有到家的寶貝以后都能回家。”陳楊梅說,得知自己不是養父母親生女兒的時候,她一度非常難過,一下子崩潰掉了,但自己找到親生父母后又很慶幸,得到了那么多人的關愛。
陳楊梅表示,團圓宴結束后就會回云南,下個月生日時會再回貴州陪家人。“在昆明那邊有自己的家庭,同事、朋友都在那邊,以后會經常回來看爸媽,多陪伴他們。”
陳生梨此前也表示,計劃繼續賣棉花糖,并且不會撕掉車上其他家庭的尋親啟事。未來,他會多陪伴家人,也會盡最大努力幫助其他家庭。
(大眾新聞·海報新聞記者 田陽 貴州納雍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