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工昌/文
資本市場處處有地雷,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家曾經在多家媒體上高呼“打破國外壟斷”的河北企業,最終創造了營收、利潤和資金三項嚴重虛增綜合金額最大的企業,其振奮人心的口號只是實控人巨額套現的遮羞布。
圖源:高禾投資
3月28日,河北證監局與深圳證監局同時對東旭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旭光電”)及其控股股東東旭集團有限公司等相關主體證券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根據告知文件,其在以下四點嚴重違法:(一)違規發行股票債券募集資金;(二)虛增收入,粉飾成績;(三)非法挪用擠占上市公司資金;(四)上市公司不按時披露年報。
史上最大的綜合造假案
我們具體來看,首先是違規發行股票債券募集資金。2017年東旭光電不符合股票發行條件,以欺騙手段騙取發行核準,違法募集資金75.65億元;2018年東旭集團不符合公司債券發行條件,以欺騙手段騙取發行核準,違法募集資金35億元。
其次是虛增收入,粉飾成績。2015年至2019年期間,東旭集團虛增收入累計478.25億元,虛增利潤累計130.01億元,虛增貨幣資金447.9億元(最高);東旭光電虛增收入累計167.6億元,虛增利潤累計56.27億元。
再說其非法挪用擠占上市公司資金。根據公開資料,東旭集團及相關主體非經營性占用東旭光電、東旭藍天貨幣資金,截至目前披露的尚未歸還金額合計169.59億元。更有巨額的資金,則被存放在東旭系財務公司,難以追討。
資料顯示,東旭藍天及東旭光電分別有28.91億元及75.31億元資金存放在東旭財務公司,存放后即提取受限,無法自由支配。東旭財務公司由東旭集團及東旭光電各持有60%及40%股權。
種種現象顯示,這可能是一筆有預謀的資金轉移計劃。東旭藍天在2018年5月才通過各項程序,將資金存入財務公司。財務公司在當年年底就宣布出現經營困難,兩家上市公司合計百億規模資金自此一去不返。
最后是上市公司不按時披露年報。作為上市公司的東旭光電和東旭藍天未按期披露2023年年報。其中東旭光電已在2024年10月份摘牌退市。2025年3月16日,東旭藍天發布公告,稱公司實控人李兆廷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針對東旭集團證券違法行為,此次河北證監局、深圳證監局擬對李兆廷等43名責任主體合計罰款17億元,對其中19名主要責任人員采取五年以上直至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其中東旭集團擬被罰5.83億元,東旭光電擬被罰3.90億元,東旭藍天擬被罰1200萬元。
監管機關還擬對19名主要責任人員采取5年以上至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其中李兆廷、郭軒、李泉年、謝國忠、王根敏等5人因情節特別嚴重擬被終身市場禁入,李青等人擬被市場禁入10年。①
如果單就造假而言,康美藥業(2016-2018年)虛增貨幣資金:最高達886億元(2017年年報)。虛增收入:累計291.28億元。虛增利潤:累計39.36億元。其貨幣資金造假規模為A股歷史之最,但利潤虛增規模小于東旭。但論收入與利潤造假:東旭集團的收入和利潤虛增規模均為國內已知最高,遠超康美。故若綜合收入、利潤、資金三項指標,東旭集團的造假規模整體上可稱最大(尤其利潤虛增130億元創紀錄)。
虛構55家公司制造幻象
東旭集團老板李兆廷曾以235億元財富成為石家莊首富,巔峰時期手握東旭光電、東旭藍天、嘉麟杰等三家上市公司實控權。另外他還注冊了一大批關聯殼公司,常年出現在集團及兩家上市公司東旭藍天及東旭光電的不同業務板塊中。
而東旭集團及其掌控的上市公司,主要利用這些關聯的殼公司充當業務發展的上下游,推高銷售業績,助其從股票債券市場獲得巨額融資。
有媒體調查發現,2013至2015年,東旭集團以環保建材銷售為主要業務,其第一大客戶、第二大客戶分別是北京晟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熠彩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而這兩家大客戶,是東旭系明顯的關聯方。工商信息顯示,北京晟源、熠彩照明2014年及2015年申報的企業電話與多家東旭系公司相同。監管介入后,東旭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東旭藍天曾在2024年承認,熠彩照明是控股股東東旭集團的關聯方之一。
2014年,這兩家關聯客戶貢獻的銷售額高達29億元,占據東旭集團全年營業收入的一半。到2015年,它們貢獻的銷售額仍占據東旭集團全年營業收入的三成。
不僅下游的銷售,東旭集團上游的供應商也是其控制的關聯方。
2015年,東旭集團向3家供應商北京曼尼奇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寧波皓元凱新實業有限公司及天津臥盈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計預支付材料、設備采購款高達31.6億元。
上述三家供應商,都曾在2015年與前述客戶北京晟源申報了同一個企業電話。2024年,東旭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東旭光電也公開承認,北京曼尼奇是控股股東東旭集團的關聯人。
這意味著,在2015年,東旭集團向三家關聯供應商支付了31.6億元的貨款,又同時從兩家關聯客戶獲得了近29億元的銷售訂單。如果這些所謂的交易并無商業實質,其虛增的營業收入或達29億元。
東旭集團另一塊重要的業務,是“裝備及技術服務、玻璃基板生產銷售”,由旗下上市公司東旭光電經營。它所做的也和老東家東旭集團差不多,靠關聯公司來粉飾成績。
2012年,東旭光電的前五大客戶清一色是東旭集團的關聯公司,這些公司總計貢獻了6億元的營業收入,占總營業收入的77%。
比如,第一大客戶鄭州旭飛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河南國有資本運營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及東旭光電投資有限公司合資設立,后者的控股股東為東旭集團創始人李兆廷。第二大客戶東旭(營口)光電顯示有限公司,則由東旭集團和五礦(遼寧)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等合資設立。
而在這一年,東旭光電的上游也出現東旭系的“老熟人”北京曼尼奇,其作為第三大供應商向東旭光電供貨3600萬元。
2015年,東旭光電剛完成75億定增,宣稱要打造“國產液晶基板龍頭”。審計報告里躺著183億貨幣資金,引得券商研報清一色“強烈推薦”。到了2016年,“裝備及技術服務、玻璃基板生產銷售”銷售額大幅增長,逐漸成為東旭集團的主營業務。在此業務加持下,東旭集團的年收入從2015年未足百億,到2016年超200億規模,到2017年漲至380億,2018年營業收入更突破500億。
可很少人了解到,這些實際是李兆廷通過虛構55家空殼公司制造的幻象:子公司將玻璃基板“賣給”關聯方A,A轉手給關聯方B,貨物原地未動,賬上卻多出三倍營收。這種左手換右手的“造假”持續五年,將一家沒什么實際業務輸出的公司包裝成年賺數十億的“白馬股”。②
2018年,當發債需要三年盈利數據時,東旭集團將2016-2018年財報利潤從-23億PS成+107億;等到2019年需要掩蓋資金缺口,又突然宣布動真格虛減利潤21.55億。正是靠著這種毫無公信力的數據變換術,李兆廷先后騙取75億定增、35億債券、244億貸款,甚至把上市公司當成提款機——截至退市,東旭光電95.95億資金被占用,相當于每10元凈資產就被抽走4.5元。
至此我們終于明白,東旭集團業務造假,主要通過其關聯公司的上下游作用,抬高成績,粉飾業務,進而通過上市渠道獲得大量資金。
從小零件發展起來的石家莊首富
李兆廷和妻子李青均出生于1965年,河北省石家莊人,相隔一年畢業于河北工業大學,先后被分配到石家莊市柴油機廠工作。李兆廷30歲左右就當上了副總經理。
1996年李青和李兆廷先后下海,第二年年李兆廷創立了東旭集團,李兆廷為董事長,李青為總裁。東旭集團從CRT裝備的一個小零件做起,逐步拓展到CRT整條生產線的設計、制造與技術服務,很快就成長為國內最大的CRT裝備制造商,市場占有率超過50%。彼時,安彩集團、彩虹集團和寶石集團等特大型CRT彩電顯像管公司都是東旭集團的大客戶。
隨著CRT顯像管向液晶平板轉型,2004年東旭集團成功掌握了全套TFT-LCD液晶玻璃基板裝備制造及產品生產工藝。2010年5月,東旭集團在鄭州建成了國內第一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
2009年,東旭集團進行克拉管、無極燈等綠色建材生產,并建立光伏組件生產基地,進入光伏產業,逐步進軍光伏電站項目開發、EPC、電站運營維護和融資。
2011年到2012年間,東旭集團入主并控制了同在石家莊市陷入困境的彩電顯像管企業寶石集團,并間接控制了上市公司寶石股份(發行有A股和B股)。2012年。通過入主寶石集團的方式,間接控股上市公司寶石A,重組后該公司更名為東旭光電。
此后東旭光電的瘋狂擴張,成就了李兆廷的石家莊首富路。
2012年至2019年,東旭光電直接參與的并購就多達40多起,其中完成交易的有10起,交易金額均超過100億元。2013年至2017年,東旭光電還曾發起5次定增,總金額高達280億元。
東旭光電擅于炒作“風口”概念。2016年,石墨烯概念大熱,東旭光電以7400萬元獲得上海碳源匯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1%股權,化身“石墨烯概念股”。2017年5月,東旭光電又以8014萬元收購明朔(北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51%股權,加碼石墨烯。
2017年,東旭光電還進軍了新能源汽車領域,豪擲30億元收購上海申龍客車有限公司100%股權。另外,2018年5月,東旭光電以1.51億元收購深圳市三寶創新智能有限公司67%股權,進軍機器人領域。
隨著東旭產業的高速擴張,李兆廷從最初所營業務的光電顯示材料,逐步擴張到石墨烯、建筑安裝、裝備及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領域。什么火搞什么。其個人財富一路看漲,2016年,李兆廷榮獲“2016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稱號。2019年,李兆廷排進胡潤百富榜第140位,財富高達235億元。
但沒有實際真正盈利業務支撐的東旭集團,強人光環瞬間一褪下,很快開始坍塌。2019年,東旭集團營收為344億元,虧損卻高達329億元;賬面貨幣資金蒸發近500億元,其他應收賬款,也從期初的101.53億元猛增至659.45億元,暴漲了558億元。
往后三年,東旭集團全力排雷。2022年9月,東旭的債務重組方案得到債權人通過,東旭宣稱從方案實施日起第七年開始償還共計1260余億元的金融債務本金,到第十年還清。③
為何東旭集團造假能成功?
這有兩方面原因,外部原因是審計機構與權力部門助紂為虐。
2019年11月,東旭光電兩期債券(合計30億元)實質性違約。彼時,東旭光電賬上顯示有182億元貨幣資金,卻蹊蹺的是,無力償付18億元到期的中票。而此前評級機構仍給予AA+評級,違約毫無征兆,暴露風控失效。
這場騙局能維持十年,離不開“全產業鏈造假同盟”的掩護。審計機構大華會計所對447億虛假銀行存款視而不見,律所對異常關聯交易保持沉默,某農商行更是配合偽造數十億銀行流水。最諷刺的是,在2019年債務違約前夜,仍有12家券商發布買入評級,吹捧其“技術壁壘深厚”。
當散戶們沖著媒體口中“打破國外壟斷”的神話拼命買入時時,東旭系高管正通過股權質押套現89億,提前收割“韭菜”。 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連續五年對東旭集團出具無保留審計意見,直到2023年才首次發現問題;國融證券等中介機構在發行環節根本沒經過嚴格審核。
監管的遲到讓這場狂歡愈發癲狂。早在2020年債務暴雷時,就有媒體質疑其存貸雙高異常,但當地金融辦卻將其列為“重點扶持企業”。直到2025年3月,退市倒計時才牽出十年造假鏈——此時東旭光電股價已從8.7元跌至0.3元,16萬投資者人均虧損超23萬元。更令人窒息的是,由于違法行為發生在新《證券法》實施前,李兆廷僅被罰款5.89億,相較其套現規模可謂九牛一毛。④
其次是其瘋狂控評和美化自己。
2019年東旭集團債務違約。從這時起,東旭集團就有組織的在網絡上控制對己不利言論,并頻發美化自己的各類軟文。如有關股吧里的“李兆廷通過多重路徑向海外轉移巨額資金”的帖子就被刪了。此時東旭集團展示了其超強的輿論管控與危機公關能力,一方面面對媒體質疑(如《證券市場周刊》2017年報道),公司以“行業特殊性”“技術投入周期長”等解釋回應,另一方面拼命打壓對己質疑言論。
2024年4月底,東旭光電和東旭藍天因巨額資金被控股股東東旭集團占用無法歸還,未能如期披露2023年年報,違反信息披露義務。2024年7月兩家公司股票停牌兩個月復牌后暴跌,面臨面值退市的壓力,網絡上對“東旭系”不利的言論見多。
2024年7月16日今日頭條發布的《東旭光電、東旭藍天被ST并復牌后連續跌停9天,面值退市風險大》,被東旭集團定性為發表煽動性言論,稱侵犯了它的名譽和商譽,文章被投訴下架了。
⑤
中小投資者能否得到補償?
東旭集團通過關聯交易非經營性占用東旭光電、東旭藍天資金169.59億元,占兩家公司凈資產的45.64%和70.23%16,東旭光電退市前市值較峰值蒸發超800億元,東旭藍天股價從12.5元跌至0.4元區間,這種“掏空”行為直接導致兩家公司連續虧損、退市或瀕臨退市。
此境導致大量受損股民面臨索賠困境。
股民索賠機制上,明確索賠條件與流程。受損股民可根據不同時間段買入股票的情況參與索賠。例如:東旭光電:2018年4月20日至2024年4月29日期間買入且未及時賣出的投資者;東旭藍天:2018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期間買入且持有的投資者。索賠范圍包括投資差額損失、傭金及印花稅,律師團隊已啟動訴訟程序,案件由深圳、石家莊等地法院受理。
由此,東旭系案對股民的交代需依賴“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制度完善”的立體框架。短期內,通過高額罰款與股民索賠實現直接補償;長期則需深化注冊制改革、強化中介責任、優化退市機制,從根源上保護投資者權益。更為重要的是,“東旭系案”已經對資本市場造成了系統性破壞,同時也成為推動監管改革的重要案例。⑥
法律是這么說,兩地也的確有人采取了措施,但最后有多少能落到股民手里,恐怕沒有人會樂觀。
東旭集團還能活下去嗎?
首先,看看東旭集團當前的財務狀況。據資料,東旭集團有巨額債務違約,截至2023年底違約本金達120.62億元,凈利潤虧損24.12億元,資產被凍結,持有的ST旭藍股份全數凍結,無法變現。這顯示其資金流動性極差,資產處置可能受限。資料顯示,東旭集團總資產超過2000億元,但大部分資產可能已被質押或凍結,實際可變現資產有限。此外,此次證監會擬罰款17億元,這會進一步加重財務壓力。
債務重組的情況。2022年,東旭集團推出了長達10年的重整方案,前6年不還本,第七年開始分期償還。2024年12月東旭集團金融債務重組方案通過,涉及101億元債務,預計每年減少財務費用3-4億元。這可能緩解部分壓力,但長期還款壓力仍在。雖然有債權人認可其產業能力,這可能對重組有利。不過其債務重組方案苛刻,債權人可能被迫接受,但長期效果存疑。
資產處置方面。目前,東旭集團資產受限,無法通過質押股票融資,其他資產也大多質押或凍結,處置難度大。東旭集團通過財務公司挪用上市公司資金,導致上市公司資金被占用,無法有效利用自身資產。同時,東旭集團非經營性占用資金達169.59億元未歸還,這會限制其資產處置的可行性。
監管壓力和退市風險方面。日前,東旭集團被證監會處罰,面臨退市風險。ST旭藍已連續跌停,可能退市,這會削弱其資本市場融資能力。監管要求歸還占用資金,但截至2024年9月僅歸還2.69億元,剩余75.27億未還,時間緊迫。此外,實控人被立案調查,影響公司信譽和重組進程。
業務和產業能力方面。東旭集團在光電顯示材料等領域有技術積累,曾獲國家獎項,可能具備一定產業再造能力。債務重組方案通過后,可能獲得喘息時間。但其跨界經營失敗,如石墨烯和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低,導致財務壓力。主營業務虧損,造血能力不足,難以支撐債務償還。
綜合來看,雖然債務重組方案通過帶來短期緩解,但東旭集團面臨巨額債務、資產受限、監管處罰、退市風險及主業虧損等多重挑戰。資產處置受限于質押和凍結,難以快速變現。債務重組雖延長還款期,但長期壓力仍存。加上財務造假和信譽受損,投資者信心不足,重生可能性較低??赡艿穆窂绞遣糠仲Y產處置和債務重組結合,但整體成功概率較小,需依賴外部支持和政策幫助。那父財經研判認為,若無法引入戰略投資者或獲得大規模政策紓困,最終可能走向破產清算。⑦
[引用]
①(證監會最新發布!東旭集團財務造假,擬罰款17億元 證券日報2025-03-28 ?記者 毛藝融)
②(揭秘東旭集團造假手法:關聯殼公司充當上下游推高業績 “一魚多吃”侵占百億資金 2025-04-11 出品 清流工作室 作者 王曉悅 )
③(能源大敗局:當瘋狂野心遭遇灰色政商關系 小松科技說2023-12-09 )
④(從75億定增到退市3毛股:東旭光電如何用十年造假套牢16萬人? 鳳凰涅盤履著霜2025-04-02)
⑤(數百億欺詐造假,“東旭系”實控人李兆廷夫婦等被擬罰17億元 努力奮斗勉力前行2025-04-01)
⑥(追蹤 “東旭系案”對資本市場的破壞與改革影響 說說資本那些事2025-03-31 )
⑦(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四宗罪后,“東旭系”重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說說資本那些事2025-03-3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