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小土
編輯|李春暉
#濱崎步的腰#、#竹內亮自己給自己做翻譯#、#贊多很感謝在中國的生活#……多久沒見這么大規模的日娛話題占據首頁了?廣大網友刷到這些熱搜,第一反應就是日娛在搞什么團建。
搞跨國“團建”的其實是微博。4月15日在日本橫濱舉辦的“2025微博文化交流之夜”上,不只有我們熟悉的文娛創作者,更有日本科技、藝術、體育等領域的代表人物,如作家今村翔吾、羽毛球名將志田千陽等。不過最讓硬糖君這個老二次元興奮的,還是《航海王》團寵“喬巴”踩著小碎步登場。
從民間的自發行動到平臺的有意為之,2025年無疑是跨國文化交流尤其頻繁的一年,也格外考驗何為“有效交流”,很多新的方式都在被探索、被驗證。那邊廂,美國網紅甲亢哥的中國行頻登熱搜,被我國網友視作“一次最颯的文化輸出”。這邊廂,微博文化交流之夜熱鬧落地,中日文化以一種很新的形式實現對話與交融。
長久以來,我們致力于將中國文化輸出海外,而海外創作者同樣希望融入中國市場。這個過程中,大家都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迎合當地用戶口味和發揮自身文化魅力之間做平衡?跨國文化如何才能完成更高效地傳播、滲透?
作為先行者,凝聚大量資源與注意力的微博文化交流之夜,不僅是觀察日本娛樂、體育、科技等領域進展的窗口,更是一個跨國文化交流的新樣本。
是文化盛典,也是文明對話
現象級的流行文化是一種易獲取的通識,尤其是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人們更需要一些熟悉的面孔與聲音,在共同回憶里尋得一些撫慰。
在微博文化交流之夜,“平成歌姬”濱崎步的紅毯從日本現場一路鋪上中國熱搜,讓我們再次見識到“姐姐”的吸引力。在她身上,生機勃勃的千禧年仿佛一夜復蘇,隨即便掀起一股考古懷舊潮。
這種“記憶的坐標”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知名導演、經典作品。巖井俊二、是枝裕和、深田恭子等人的出現,都讓不少觀眾想起一段青春歲月。各路網友在微博超話撫今追昔,連帶《情書》這部即將在中國重映的老片完成了新一輪預熱。
在重溫經典之余,網友們對新生代也表現出強烈興趣。新生代偶像贊多、惠比壽學院男子部,人氣卡通形象chiikawa、虛擬偶像潤音等,都讓人感受到了日本娛樂產業、乃至全球娛樂產業的流動的更替,這背后隱藏的也是當代人對集體療愈、情緒價值等追求。
透過這場活動,我們還會發現,世界各國的創作者都在尋找更廣闊的創作天地。今村翔吾就在現場提到,“我不是閉門造車的傳統型作家,我喜歡走出書房,在任何地方創作,并為出版文化的復興略盡綿力。我最大的目標是,讓日本文化為題材的作品能走向世界。”
獲得“微博日本年度紀實導演獎”的竹內亮甚至長期居住在中國,并拍攝了介紹真實中國的紀錄片《我住在這里的理由》,相關話題微博閱讀量超5.8億。相互交融、彼此滋養,正是跨國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也是全球文明對話的成熟模式。
既然是文化交流之夜,自然不會局限于娛樂領域,社會、體育、旅游也都是焦點話題。這其中,#36小時漂流奇跡是不放棄的具象化#的熱搜,為我們講述了成都女生在日本伊豆半島游玩被海水沖走的驚險體驗。她在海上漂流將近80公里,最終被船員木村將希援救上岸、成功生還。
這一真實事件就引發中日網友對人道主義精神的討論,也帶動大家對安全意識、社會救援、旅游安全等話題的關注。這足以說明,包裹人性溫度和光芒的普世價值能夠打破國界,引發所有人的情緒共鳴。
日本創作者的“奇幻漂流”
跨國文化交流一直在進行,不過常以論壇、會議等形式呈現,且多聚焦在電影、小說、音樂等單一領域,微博文化交流之夜這樣的綜合性活動相對少見。
究其原因,辦一場包含文娛、科技、體育等多領域的文化交流之夜,需要足夠的內容體量和社會影響力。而微博之所以能做成,關鍵在于跨國文化交流就是其平臺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竹內亮為例,在來到微博文化交流之夜前,他已積累下520多萬微博粉絲。早在疫情期間,他為創作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還通過微博尋找拍攝對象,最終正片上線24小時播放量就突破千萬。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都表示:“希望能夠看到更多這種接地氣、暖人心的紀錄片,更好地增進兩國民眾的相互理解。”
這并非個例。2018年,大量日本明星涌向中文社交媒體,連日本知名偶像公司杰尼斯的木村拓哉、山下智久都在這期間開通微博個人賬號。這里要科普一下,杰尼斯對旗下藝人的肖像權采取嚴格保護措施,絕大多數照片、視頻只提供給付費會員,媒體使用都要打碼處理。
然而到了微博,山下智久、木村拓哉都發過自拍照,甚至把微博當成了朋友圈玩。他們在此分享創作故事、真實生活、心情感受,憑借“活人感”贏得無數網友的好評,目前微博粉絲都已超過240萬。
此后,更多日本文娛創作者進駐微博,覆蓋偶像、導演、作家、歌手等眾多領域。在微博文化交流之夜制霸熱搜的濱崎步,常年位居微博日本藝人互動榜前列,三不五時被粉絲頂上熱搜榜。上一次硬糖君刷到濱崎步的消息,是微博網友曬出偶遇其在成都太古里買包的照片。
2023年,日本插畫師集體“遷徙”微博也是一個標志性事件。由于海外社交平臺的限流操作,很多插畫師的熱度和流量出現暴跌,他們紛紛選擇轉戰更為開放包容的微博。中國網友揣上好玩有梗的表情包閃現評論區,高喊著“老師!我對你的愛就像拖拉機上山”,毫不掩飾地向海外畫師表達中式贊美。
時至今日,這些日本畫師依舊活躍在微博,他們已經習慣在超話分享生活動態、插畫新作、活動信息。借此機會,不少中國網友對日本插畫也有了深入了解,還跟心儀的創作者約稿互動。
某種意義上,是先有了日本創作者在中文社交媒體與中國網友的充分交流,而微博文化交流之夜,是一次順水推舟的歡聚與展演。
跨國文化交流,向何處去
盡管互聯網已經無遠弗屆,但各國的文化交流依然存在一定的遮蔽性。原因很明顯,以前大家更多把重心放在內容輸出上,直接把已經成型的作品“分發”到海外市場,缺乏結合當地情況的針對性運營,這極大降低了交流的有效性。
以前我們在討論海外作品時,并不會將其納入到我們的文化體系里作為普通作品來討論,而是十分強烈地意識到它們是“外國制造”。更新也更有效的做法或許是“躬身入局”,先進入對方的文化語境,展示身處其中的異國魅力。
這也是為什么,甲亢哥的中國行會在海內外社交媒體如此轟動。僅微博一個平臺,#甲亢哥#的話題閱讀量在短短一個月就已達到80億。而比起網紅的單打獨斗,平臺主導的文化交流之夜更能完整記錄并呈現各國的人文思潮、審美趣味、大眾情緒的種種變化。
微博文化交流之夜的價值也正在于,讓創作者看到了跨國文化交流的新方向。青森縣、日本旅游局就在活動落地后,通過一系列內容運營承接即時流量,帶動了明顯的長尾效應。
青森縣只有120萬人口,微博粉絲卻已經達到400萬,每年瀏覽量超過4000萬人次。青森縣此前就已通過微博旅游推廣帶動當地旅游,在微博文化交流之夜落地后,其官方微博更是大方營業,給中國網友安利自然風光、當地美食、祭典活動,廣邀粉絲前來做客。
越是小眾的目的地,越需要這樣的大眾“出道”機會。經過長期的針對性運營,青森縣這一日本旅游攻略里的冷門之選,如今正不斷走向中國游客的視野。不只是旅游,科技、體育等領域同樣能通過對中文社交媒體的巧妙運營,讓更多人近距離地感受、欣賞,發揮出更強的商業溢出效應。
這也是跨國文化交流探索的新方向。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熱播期間,張家界文旅向其主創團隊發出邀請,邀請他們來親身體會一下這里的風土人情,也成功引發中韓網友隔空互動,讓人感受到了浪漫的力量沒有國界。
很顯然,無論是我們走出去,還是他們走進來,更高效的傳播和互動都建立在彼此熟悉的前提下。從官方日常整活兒到文化交流之夜,各國人民在一次次你來我往的過程里雙向奔赴,最終會發現彼此的相似多過差異、友善多過戒備。而沒有什么能永遠變亂人類的溝通,每一次交流與理解都在重建巴別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