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安全峰會即將在倫敦召開,中國或將缺席的消息一傳出,立刻引發了全球輿論的高度關注。誰都沒想到,一場本該圍繞“能源安全”的國際大會,竟然成了各方釋放政治信號的舞臺,而站在聚光燈下的,不是別人,正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
中國缺席,表面理由是“日程沖突”,但真要信這個理由,恐怕有點太天真了。中國一向是國際能源事務的積極參與者,新能源領域更是中國的強項,說缺席就缺席?其中的深意,顯然不能忽視。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政策確實讓人摸不著頭腦。在全球都在往“綠色低碳”方向奔跑的時候,他卻回頭猛推傳統能源——煤炭、石油。這種“逆潮流而行”的操作,不僅讓人質疑美國在能源議題上的誠意,也讓中國這樣的新能源巨頭感到無趣。參加這種會議,不僅是聽一場“老掉牙”的能源講座,更可能被迫站隊,這種“得不償失”的局面,中國當然會選擇退出。
另一方面,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仍未平息,合作氛圍幾乎降到冰點。在這種背景下,中方代表如果出現在同一場峰會上,難免被外界解讀為“中美關系松動”,這顯然與現實不符。與其陷入輿論漩渦,不如干脆選擇回避,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英國的一番表態,更是讓人眼前一亮。英國財政大臣罕見地在公開場合“懟”美國,稱其對華政策“非常愚蠢”,這種言辭簡直不像是盟友之間該說的話。要知道,英國歷來是美國最鐵桿的伙伴,如今居然在大庭廣眾下公開批評美國,這背后的信號值得深思。
為什么英國敢站出來?答案其實很簡單。在后疫情時代,各國都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無疑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合作對象。英國不是不清楚,如果一味跟著美國搞脫鉤,不僅吃不到中國市場的紅利,還可能被迫卷入對抗,自己反倒成了炮灰。與其被動站隊,不如主動擁抱現實。
所以我們看到,英國的態度逐漸轉向理性合作,不愿再為美國的“拍腦袋決策”買單。尤其是特朗普那套“對等關稅”的算法,真是讓人聽了頭皮發麻。他居然拿出口貿易順差除以出口總額再除以二,得出一個“合情合理”的關稅稅率。這不是拍腦袋是什么?經濟學家都直呼看不懂,英國干脆直接說“愚蠢”——說實話,這詞用得一點都不冤。
關稅看上去是個簡單的工具,實則影響極其深遠。一旦使用不當,牽一發而動全身。當全球供應鏈已經高度融合,貿然提高關稅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容易讓矛盾升級。你征我也征,到最后就是“兩敗俱傷”。
而特朗普的算盤似乎是:拉上一堆國家對中國一起“圍攻”,以此實現所謂“戰略包圍”。但理智的國家不會買賬。現在的世界,靠的是合作共贏,而不是誰拳頭硬就聽誰的。英國的態度已經表明,盲目跟隨美國只會損人不利己。
峰會還沒開,局勢就已經很清楚了——中國暫不參與,美國強推傳統能源,英國不再盲目站隊,歐洲其他國家也在觀望。曾經的話語權中心正在發生轉移,不是誰喊得響誰就能領導世界了。更何況,在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時代,任何脫離現實的政策,最終都只會被歷史拋棄。
現在球又回到了特朗普政府腳下,是繼續跟世界唱反調,還是停下來聽一聽別國的聲音?是繼續打貿易戰,還是重新考慮合作的可能?如果特朗普政府還在執意一意孤行,那這場局,怕是真要下壞了。
說到底,國際舞臺從來不是一個人說了算,而是所有人坐下來一起談。越是動蕩的時期,越需要理性、穩健、合作。希望下一步,美方能夠展現出一點大國應有的擔當和智慧。也希望更多國家能像英國一樣,清醒、務實、走出自己的路。
讀到這里,你怎么看待中方缺席倫敦能源峰會這件事?你覺得中美之間還有和解的可能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讓我們一起關注全球局勢的下一步動向,保持思考,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