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方正 編輯|樸芳
2025再看短劇出海,犀牛君第一感受是震驚。2023年關注該行聊的還只是美國市場,今天各類國產短劇App已能在印尼、巴西、美國、墨西哥、印度、菲律賓、泰國、日本、哥倫比亞、韓國等市場輕松砍下超500萬下載量!
且這些短劇出海平臺多到眼花繚亂。
拿免費短劇平臺來說,沖頂各國市場份額第一的App居然都不是同一款—— 2月印尼市場月活第一的是來自JianZhouTech的Micro Drama,在巴西冠軍是Crazy Popcorn,但在墨西哥卻是來自Kennedyy廠商的RapidTV,而昆侖萬維旗下的DramaWave則在4月12日登頂了韓國市場Google Play娛樂榜一舉超越了Netflix。
最近免費短劇App在海外的瘋狂起量成為行業焦點,特別是字節跳動的下場,令行業思考誕生“下一個紅果”的可能性。從去年11月上線東南亞至今,字節跳動旗下Melolo的產品月活已越過67萬,環比增長193%,3月下載量超230萬,近七成下載來自東南亞人口第一大國印尼,余下市場為越南、泰國和菲律賓。即便如此,目前大廠在免費短劇領域并未展現太多優勢,尚未形成壟斷的“群雄逐鹿”局面無限放大了該市場增量空間。
付費短劇App的新故事也不少,當然,中文在線楓葉互動旗下的Reelshort、點眾科技的Dreambox、九州文化旗下Shortmax三足鼎立的行業局面已基本形成。在翻譯劇占到八九成的出海短劇市場,以上三家頭部應用居然能保證周均2-4部海外自制劇。這里就涉及到短劇出海最要命的“產能問題”,短劇出海如何帶動與海外各國本土企業合作擴大產能、共創出精準把握當地文化脈搏的海量精品短劇,這是行業的長期奮斗目標。
數據來源:Insightrackr
最近這波短劇出海的討論熱潮,也與上月點眾科技董事長陳瑞卿的一篇破圈演講有關,演講中他cue到了“目前200多家出海企業累計海外用戶大概3個億”、“假以時日海外用戶滲透率在60%的話短劇就是20億用戶”、“海外短劇市場規模至少有350到360億美金”等諸多指引行業方向的關鍵數據。
所以200多家平臺誰會是“下一個紅果”?
高速擴張 vs 成本猛漲
目前短劇出海是個薛定諤的貓。
看好的人猛夸得天花亂墜,今年短劇App也確乎在全球多國市場高速擴張;唱衰的人則認為行業被夸大了,成本猛漲、產能乏力、人才緊缺、模式稚嫩等問題都使得出海短劇相比國內產業差距甚遠。
每個出海短劇人都有一個暴富夢。
最直觀的數據當屬應用內購收入。
根據短劇自習室&點點數據的最新統計,2025年第一季度,323款海外短劇應用里有224款存在應用內購收入,共賺應用內購收入約2.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6.6億元),較上一季度上漲19.8%。其中美國市場貢獻內購收入1.07億美元,以45.65%市場份額穩居首位;其次是日本市場,內購收入也達到了2718.4萬美元,以11.59%市場份額位居次席。
數據來源:短劇自習室&點點數據
以上數據揭示了為何出海短劇人如此熱衷于海外擴張,從內購數據就可明顯看出,甭管什么短劇App都能在擁有付費習慣和高消費能力的美國、日本等市場活得很好。頭部App就更不用說,2025年第一季度,僅點眾科技Dreambox一家的應用內購收入就達到了5371.7萬美元,緊隨其后的楓葉互動Reelshort是4995.4萬,第三名的昆侖萬維DramaWave也有2399.8萬美元。
如果僅考慮產品收入,點眾科技董事長陳瑞卿也在最近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的演講中透露,“2024年整個充值和廣告應該是在超過12億美金,甚至接近或超過15億美金。今年,翻一倍肯定是沒有問題的,超過24億美金,甚至是到30億美金。去掉蘋果和谷歌的通道費,凈收入將近 20 億美金”。
對于付費短劇App,內購收入當然很重要,而對于免費短劇App而言,先爭取打入更多國家與地區的市場才是王道。仍是短劇自習室&點點數據的統計,在2025年第一季度,免費短劇平臺Kennedyy的RapidTV、HALOFUN的MeloShort、字節跳動Melolo均首度躋身季度下載榜的TOP20,RapidTV相比上季度更實現了940萬次下載增長量,這些App都在印尼、巴西和墨西哥等幾大發展中國家里擁有越來越多市場影響力。
數據來源:短劇自習室&點點數據
同樣在今年網絡視聽大會上,九州文化創始人兼董事長汪家城在《中國故事·全球表達》的主題演講中提到,“翻譯劇是出海的第一步。企業可先將自有資源庫或市場上可獲取中國故事進行翻譯。此策略不僅成本較低,還能快速打開海外市場,值得重點投入”。而近期迎來大爆發的RapidTV、Melolo等中小免費短劇App走的就是這個路線,統一采用成本較低的翻譯劇以買量賣量方式變現,擴張速度如雨后春筍。
但行業隱憂也開始出現。
成本猛漲是最大威脅。
由于現今的短劇出海并未充分帶動各國本土企業入局,人才供給少、資源密度低,導致海外短劇的制作成本居高不下。陳瑞卿的演講就重點論述過,“產能跟成本很有關系,拍一部剛開始8萬,15萬美金,現在可能20萬美金,到年底可能卷到30萬美金”。
制作成本是一方面,營銷成本更是一塊大頭。以“短劇上市第一股”Mega Matrix為例,通過運營海外短劇平臺FlexTV,公司在2024年實現了3618萬美元總收入,但公司花費的銷售費用同樣高達2255萬美元,2239萬美元的廣告支出覆蓋掉了總收入的62%。高昂的海外推廣和獲客成本嚴重擠壓了利潤空間,據白鯨出海報道,Mega Matrix的財報顯示該公司在2024年仍然錄得了1050萬美元的凈虧損。
卷出“紅果”長路漫漫
短劇出海還遠未到坐享其成的時候。
陳瑞卿演講在行業里流傳最廣的兩個數字,一個是“360億”(預估海外短劇市場規模的美金數字),另一個就是“0.1”。也就是他認為,“出海這塊,我們沒有做到0到1,不管是商業模式也好,內容生產體系也好,人才的密度厚度也好,遠遠沒有到0到1的地步,可能就是0.1”。
陳瑞卿說的話非常實在,他還具體舉了點眾科技行業引領行業的DramaBox的產品例子展開說明。他透露DramaBox大概9千萬用戶、月活450萬左右、覆蓋200多個國家,但他還坦言平臺目前的原創并不多,一個月不會超過10部,更多是翻譯劇。他認為目前我們出海短劇為海外用戶提供的價值和付費價值并不對等,所以“現在還是紅利階段,離健康發展的階段還遠”。
由此可看到,盡管犀牛君也認為短劇出海可能已是“全球爆發”的前夜,但我們這個產業確實也只走了0.1。那么,未來的路往哪走?
犀牛君認為,一方面,隨著當下AI譯制技術越發成熟(Elevenlabs、趣丸千音等產品已能覆蓋短劇譯制全流程),以翻譯劇為主的免費短劇App還是有機會在各種海外市場里成為短劇界TikTok的存在,某天或許就會出現陳瑞卿所說的“海外版紅果”理想樣態——“海外有30億的短視頻用戶,中國我認為大概是2028年左右,會出現一個10億DAU的微短劇免費平臺,收費不太可能,大概率是免費平臺,將近 2.8 億會員”。
另一方面,付費短劇平臺必須聯合各國本土化的制作力量,以整體提升海外短劇的原創制作水平,創作出更貼合本土觀眾口味的內容,從根本上拉高海外用戶的付費意愿,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短劇作為新興業態在全球的爆發式增長。
短劇出海,長路漫漫,讓我們共同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