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建委獲悉,《南京市城市更新導則》(以下簡稱《導則》)近日印發,《導則》的印發填補了項目更新方案的編制指南空白,將進一步推動城市更新各項工作“流程統一、材料全面、行為規范”,使得各階段工作流程、責任主體、工作內容有據可依,有例可鑒,實現城市更新工作全過程的規范化、精細化管理。
《導則》從六個維度提出重點技術指引。
加強民生保障方面,《導則》提出明確推動宜居完整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設施,提高小區智慧化水平,健全社區治理機制;建設全齡友好幸福小區,推進相鄰小區及周邊地區聯動改造,加強交通出行無障礙建設,明確城市主要道路以及通道等應當按照標準配備無障礙設施;打造現代化宜居好房子,按照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標準,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
提升安全韌性方面,明確推進市政基礎設施更新,供水、供熱設施設備更新,燃氣等老化管道更新,排水管網和雨污分流等改造;提高城市建筑安全水平,開展住宅老舊電梯更新,移除違章建設及堆積物品,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加強電動自行車全鏈條監管等。
保護歷史文化方面,明確保護各類歷史文化遺產,分級分類保護各類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歷史文化保護區和古樹名木,整體性保護歷史城區傳統格局,保護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完善產業功能方面,明確建設集約高效生產空間,通過回收、轉讓、租賃等方式,加強對老舊廠區、商業區、校區、樓宇等生產空間的整理與騰退;鼓勵培育新型創新產業,針對高校、機構、企業等創新主體差異化空間需求,建設文化創意園、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空間,升級迭代商圈、商業街、商業體和夜市等。
改善生態環境方面,明確推廣綠建與生態化設計,采用綠色建材和可再生、可再利用材料對既有建筑實施綠色改造,因地制宜增加綠色屋頂、垂直綠化、雨水花園和透水鋪裝等
推進數智建設方面,明確數字平臺建設,加強生產工藝和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增設智能便民設施、打造智慧社區和“一網統管”的管理模式等。
此外,《導則》針對更新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主要流程與事項,給出相應的操作建議,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城市更新應用型指引。
居住類項目是指對建筑密度較大、安全隱患較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設施不齊全等以居住功能為主的城市建筑、片區、街區進行更新,保障居住條件、提升人居環境、增進民生福祉。關注重點:結合實際情況,調整方案審定標準;立足消防安全,優化消防審驗程序;完善土地手續,實施合法程序;關注老幼需求,體現人文關懷;長效運營管理,推進共建共治。
生產類項目是指不符合發展導向、利用效率低下、失修失養的老舊廠區、商業區、園區、館區、樓宇等進行更新改造。關注重點為理清產權關系,創新土地管理;制定激勵政策,調動主體積極性;合理配置功能,推動產城融合;鏈接更新需求,強化招商運營。
綜合類城市更新指對城市生產、生活、生態混合的復合空間進行的城市更新。關注重點:重點從空間布局、設施配置、資金平衡、時序安排等方面進行統籌,避免零散化、碎片化,實現從點狀項目更新到片區統籌更新。
通訊員 寧建軒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趙丹丹
(南京建設公眾號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