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手作”是全國首個地方非遺公共品牌,天府非遺傳承體驗中心主任汪勇稱,“成都手作”品牌覆蓋16家實體店,總計2萬方展示空間。線下門店集中在安仁古鎮等熱門景區,并入駐京東、天貓等100余個線上渠道。
為深入開展“蓉品出川”市場拓展行動工作部署,搭建跨部門、跨行業助力老字號產品與非遺技藝設計結合工作,拓寬成都特色產品出川銷售渠道,市商務局會同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于4月21日組織開展“蓉品出川”成都伴手禮供需對接專場活動,旨在搭建一個產銷對接的平臺,推動成都特色產品從“本地名品”轉變為“城市伴手禮”。
如今,好吃好看好用的“城市伴手禮”成為旅游消費中大家購買的“必備品”之一。 根據汪勇的介紹,“我們與品牌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前期無償提供線上線下展銷渠道,而中期更關注于根據市場測試數據對產品包裝、規格、品類及工藝美學進行持續不斷地改良。最終,形成定制化產品,并以‘成都手作’和‘企業品牌’的雙品牌模式來進行全渠道的推廣和營銷。”
企業對于機會總是尤其敏銳。
“在我看來,青城茶葉和‘成都手作’可以合作的契合點很多!”現場了解和咨詢“成都手作”的運作模式后,四川都江堰青城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明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略顯興奮地表示,“我們正在計劃開發禮盒產品。成都每年數以千萬計的游客流量,是一個藍海市場,如果我們可以將小罐茶相關產品融入‘成都手作’的禮盒中,并一并和成都特色伴手禮品類進行整合,勢必可以迎來更大的關注度和影響力,當然也能更多地在市場拓展中實現銷售轉化。”
在跨界交流和異業合作中,或許有更多的新機遇和新市場。
“在傳統月餅產品外,我們一直在花很大力氣開發城市伴手禮系列產品,如各類點心、茶點等。”成都南臺月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但旭暉在會上關注到了“成都手作”的經銷渠道,“目前在旅游景區、機場等,我們都設有門店,但現在看來,規模化經銷體系尚未完善。很期待能通過進一步的溝通和洽談,鏈接到更多渠道等資源,進而實現合作模式上的創新和探索。”
據悉,供需對接專場活動目的在于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進行商務、文旅、農業農村等領域資源整合,搭建政企協同平臺,進而推動成都特色產品突破區域市場,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旅游消費產品。“平臺化運作不僅解決單個企業渠道建設難題,更可以通過集中展示形成品牌聚合效應。我們很希望借助跨界融合破解產品創新瓶頸,通過平臺突破渠道限制和瓶頸,推動優質‘蓉品’出川出海。”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孟浩 圖片 新華社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