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快不等于安全快,食品廠要先穩住自己
京東一封《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把本就內卷的外賣行業,推向了新一輪“戰斗”狀態。美團、餓了么、抖音、京東“四大平臺混戰”已經開始,送餐更快了,補貼更多了,競爭也更激烈了。
但作為一名食品從業者,我只關心一件事:這個速度越來越快的行業,誰來守住“食品安全”?
我是“鮮臨門”豆制品品牌的廠主,我們做腐竹、豆皮、豆干十多年了,近年也服務很多外賣品牌、輕食連鎖、團餐客戶。
這幾年我越來越有一個感覺:
外賣平臺拼的是“快”和“便宜”,但我們這些做產品的,必須拼“穩”和“安全”。
今天我就站在一線食品廠的角度,說說這輪外賣競爭之下,豆制品企業到底該怎么做,才能不被“流量裹挾”,反而抓住機會。
一、平臺越來越快,風險也在同步放大
說實話,這兩年我們接到的客戶投訴變多了,而投訴背后不是產品質量本身的問題,而是“外賣適配問題”
? 原料采購壓成本,問題頻出
為了降價拼銷量,很多商家開始選更便宜的豆制品,結果:
- 漂白腐竹泡水后斷絲發苦;
- 三無豆腐配送途中脹袋變味;
- 豆干不冷藏直接曬車上,送到客戶手中已經出油。
一次差評就能讓平臺限流、品牌下架,背后牽扯到的,往往是最上游的供應廠商。
? 配送環境復雜,豆制品穩定性受挑戰
- 高溫+震動,豆皮會塌;
- 濕熱+時間長,腐竹會吸濕返軟;
- 包裝不專業,豆干甚至在運輸途中膨脹。
外賣行業的確效率提升了,但對豆制品這種“對環境敏感”的食材來說,配送“最后一公里”成了最大不確定因素。
? 消費者“看不見廚房”,只相信“可查證的來源”
我們接觸過不少品牌方客戶,他們明確要求:
- 所有產品要能追溯、能掃碼、能提供檢測報告;
- 食材出事必須在2小時內響應
- 平臺抽檢不過一次,可能永久取消合作資格
如果你只是“出貨”,沒有“服務能力”,客戶不敢選你。
二、做食品的,不能指望平臺“兜底”,只能靠自己“做扎實”
我們“鮮臨門”這兩年做了三件事,把豆制品從“工廠標準”變成了“外賣適配標準”:
? 1. 包裝全面升級,適配高溫+長途+顛簸
- 腐竹采用雙層抗熱真空袋,45°C不滲油、不膨脹;
- 豆皮盒裝、加吸濕層、切片標準化,開袋即用;
- 豆干采用抗壓成型包裝,支持無冷鏈1小時配送。
不是包裝變高級了,而是“耐折騰”,更適合外賣使用場景。
? 2. 每批產品掃碼可追溯,檢測結果對客戶公開
- 每批產品貼專屬批次碼
- 客戶掃碼可查:原料來源、加工時間、檢測結果、出廠編號
- 一旦出現問題,最快30分鐘內響應、1小時內發整改報告
越透明,客戶越放心。你不怕被查,他們才不怕長期合作。
? 3. 聯合客戶一起設計產品搭配方案,真正解決問題
我們不只是供貨,而是協助客戶“提升出品效率+降低風險”:
- 提供輕食搭配建議:腐竹+沙拉、豆皮+主食、豆干+餐包;
- 給平臺客戶定制“配送穩定率對照表”;
- 提供保鮮方案:常溫30分鐘穩定性、熱封膜建議等。
越是大客戶,越需要你“思考+配合”,不是“只供貨”。
三、平臺在拼快,我們廠在拼穩
有時候客戶問我:“你們廠不便宜,怎么客戶還選你?”
我說,因為我做的不是最便宜的豆腐,而是最讓客戶安心的那塊腐竹。
平臺的變化我們控制不了,但我們能控制:
- 產品能不能抗住運輸;
- 供應能不能追溯;
- 問題來了能不能扛得住。
這些,是我們真正要去搶的“基本盤”。
寫在最后:速度是平臺的事,安全是廠家的事
如果說騎手決定了一單飯能不能及時送到,
那我們廠決定的是——這頓飯吃進去,會不會出問題。
食品行業,卷到最后,拼的不是價格,而是信任。
你能不能長期供貨,關鍵不是誰快,而是誰穩、誰負責、誰看得見。
如果你是外賣品牌、連鎖餐飲、食品渠道商,歡迎留言交流,我們提供:
- 外賣適配豆制品(包裝、出品、搭配、配送建議一體化)
- 可掃碼批次追溯+檢測報告公示
- 場景配套建議+客戶服務機制
如果你也是做食品的,歡迎轉發給同行:我們一起把“這第一口”做得穩、做得起、做得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