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彭秀英出生于江蘇省泰興縣(今泰興市)。
在13歲時,她的父親因病去世,家道中落,15歲就輟學了。后在一家私立醫院學護士,因為醫院克扣學生工資,彭秀英被學生們推為代表去提意見,被醫院解雇。
兩年后,經人介紹,她到南京衛生事務所堯化門分所當護士,抗戰爆發后,她擠上一條滿載難民的船逃回了泰興,幾天后,傳來了南京大屠殺的消息。
劫后余生的她,和幾個年輕人組織抗日募捐,結果募捐的鞋子,沒有穿到前方將士腳上,而是發現被貪官污吏穿在了腳上。在極度彷徨之際,彭秀英讀到了關于新四軍的進步書籍,如同看到希望的曙光。
當時她家太窮,她的母親想讓他嫁給一個破落地主家去,她不干,和兩個朋友商量好,深夜離家出走,找到駐扎在江都縣的新四軍方鈞部隊。1938年8月,正式參加新四軍;同年11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改名為“彭克”,意為克服一切困難,堅定不移走革命道路。
她在皖南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八隊認真的學習,為了抗日,她主動要求到前線醫院——新四軍挺進縱隊衛生隊工作,擔任了護士排長。
1939年12月,日軍要對新四軍在揚中的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新四軍立即轉移,大部隊轉移到蘇北,留下兩個營和醫院在當時揚中縣的新老洲。
新老洲是長江里的一個沙洲,四面環江,南江面千余米,北江面僅二三百米,由此渡江北上十分便利,包括現丹徒區高橋鎮以及揚州江都的部分區域,當時隸屬鎮江縣,分為南老洲、北老洲和新洲,與江都縣交界。
新四軍挺進縱隊一到蘇南,就控制了新老洲,將這座沙洲打造成了新四軍部隊調遣、物質調運的重要跳板。
但這樣一來,新老洲就成了日軍的眼中釘,一有機會就糾集汽艇過來搞“清鄉”大掃蕩。
一場驚心動魄的危機,正步步向彭克所在的前線醫院逼近。
1940年,彭克在新四軍挺進縱隊衛生隊工作擔任護士排長
1940年11月23日,張藩、彭克于江蘇海安結婚留影
01
1939年12月的一天深夜,日軍的汽艇突然包圍了新老洲。
前線醫院的護士們,聽到汽艇的“突突突”馬達聲,知道鬼子來了,趕緊把重傷員分散到老百姓家隱蔽起來。彭克和另外兩名護士也化裝,戴上頭巾,打扮成當地婦女的模樣。
第二天,日軍挨家挨戶進行拉網式搜查,三個護士被游擊隊司令員的妹妹藏到她家閣樓上。
躲了三天,到了第三天下午,鄉親們以為日軍走了,就出來到河邊透口氣。三個女護士聽到大家都出來了,也跟著來到了河邊。
誰知剛到河邊,沒想到日軍殺了一個回馬槍,又朝河邊方向來了。
老百姓一哄而散,熟門熟路,一下子全不見了。
彭克和同伴慌不擇路跑到一片開闊地,四面都是農田,只有兩間破草房,草房里面黑乎乎的。
草房里放著一個揺籃,一個嬰兒躺在里面,哇哇大哭。
彭克抱起孩子,這孩子止住了哭聲,彭克讓其中一個護士抱著孩子,坐在里屋的床上,放下蚊帳。又讓另一個護士坐在灶臺邊,用一個大筐把她罩住。彭克則蹲在灶臺后面,拿著手槍,從灶臺墻上的小窗戶看著外面。
大筐里面的女護士嚇得渾身發抖,發出悉悉的聲響。彭克對兩個同伴說:“我們已經走投無路了,要準備犧牲,你們不要抖,抖出聲音給鬼子發現就是死路一條。”
女護士定了定神,果然不抖了。
過了一會兒,一隊日軍來了,手上端著明晃晃的刺刀。
一個日本兵走到門口,伸頭進來望望就出去了,又一個伸頭望望又走了……
十幾個日本兵依次把頭伸進來,但心眼都比較足,沒有一個拿自己的命開玩笑,敢走進屋。
前后20多分鐘,孩子竟然也沒有哭一聲。
日軍走了,天也漸漸暗了,三人松了口氣,把孩子放回搖籃里,這個孩子這才又大哭起來。
三個護士估摸孩子的父母也該回來了,就摸黑出來,準備去找大部隊。
下半夜,她們半路上碰到一個新四軍的偵查員,告訴她們,今晚有只船要過江,于是她們三個就到了江邊等船。
下半夜,她們終于坐上渡江的小船,逃出了揚中縣,向北找到了大部隊。
日本兵每天拉網式的搜索,很多戰士被困在島上,躲在竹林里或草叢里,部隊每天深夜派一只小船,接人轉移到島外,用了十幾天才轉移完。
這次死里逃生的經歷,令彭克終生難忘。
揚中事變后,彭克冒險又回到新老洲給幾十個傷病員療傷,在老百姓的配合下,她每天挎個蒙著布的竹籃子(籃子里放著換藥的藥品、器械、紗布和藥棉),挨家挨戶的給傷員換藥,由于鬼子清鄉耽誤了治療,多數傷口化膿,生出很多蛆蟲,她就用手一捧一捧往外掏,在清洗上藥,經過治療,幾十名傷員全部恢復健康,傷愈歸隊。
抗日根據地女民兵在練習射擊
02
還有一次,在郭村保衛戰前夕,彭克帶領幾名醫生、護士和100 多名傷病員,住在距離郭村幾公里外的野田莊大廟里。
那天下午,敵人把大廟團團包圍,由于不知道廟里新四軍的底細,猶猶豫豫的不敢輕易進攻。
一直拖到晩上,敵人才發起進攻,新四軍所有人員包括輕傷員都參加了戰斗。
戰士們將手榴彈集中起來,埋伏在墻外壕溝里,敵人一靠近,就將一排手榴彈扔過去,高喊“沖啊!殺啊!”,打退了敵人幾次進攻。
敵人以為里面有大部隊,就在大廟周圍點起篝火,準備天亮再動手。
情況萬分緊急,彭克派一名戰士摸黑出去請求部隊救援。
深夜,彭克一個人慢慢摸出去查看敵情,篝火邊上,敵人的臉都看得清清楚楚。
突然,一記冷槍從遠處打來,子彈竟擦胸而過。
天剛蒙蒙亮,敵人又開始進攻。
在危急時刻,救援部隊及時趕到,救援部隊和廟里的新四軍里應外合,打得敵人死傷無數,并俘獲大批俘虜。
彭克和傷病員又一次化險為夷。這次戰斗,前線醫院受到了新四軍軍部的表彰。
后來,彭克遇到了蘇北指揮部第一縱隊參謀長張藩,葉飛為他倆牽線做媒,婚后,兩人生了6個孩子。
解放戰爭時期,彭克歷任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總門診所所長、第二十九軍衛生部材料科副科長,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她進入上海軍醫大學學習,1955年轉業,歷任南京軍事學院中心門診部中醫針灸科負責人,南京醫學院醫療保健科科長,江蘇省衛生廳科研辦公室副主任。
點擊分享:
看這些鎮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里!
挖掘鎮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江的名片,
如感興趣,關注一下“鎮江風情”這個號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