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你好,我姓劉,今年62歲,老公在我年輕的時候就死了,丟下我,和當時才七歲的兒子,為了給老公治病,不止花光了家里的錢,還欠了債。
我一個寡婦帶孩子,辛辛苦苦,還是將孩子養(yǎng)大了,但是孩子的教育,我參與不上,我一個人做幾份工,早上出門孩子還未起來,晚上收工回家,孩子已經(jīng)睡了,萬幸孩子沒長歪,沒長成壞孩子,只是跟我不親。孩子跟我,無話可說。
除非是要錢,或者說是有什么要求的時候,才會跟我說話。我難過,但是也沒法子。得光是生存,已經(jīng)花光了我所有的力氣,我也沒文化,孩子的教育,也只能這樣。
養(yǎng)育他長大,供他讀完大學,給他成家,我拼盡全力,算是責任盡到了。但是孩子結(jié)婚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年了,一直沒孩子,和我同齡的,幾乎都做了爺爺奶奶。十來年,每次說這個話題,兒子要么不吭聲,要么會給我甩臉色,要么就是直言讓我別管。
我不明白,他在忌諱什么,如果身體有問題,不是應(yīng)該去檢查嗎?有病治病,沒病,那就認命。我跟兒媳說,兒媳也不大搭理我,回應(yīng)都是不吱聲,不回答。
被無言抗拒太多次,所以近幾年,我也沒有再跟他們說過這個話題,但是這眼瞅著,兒子37歲了,兒媳也34了,再不生,可能這輩子也就沒生的了。
我自己人生是不幸的,到了現(xiàn)在62歲,我還在打工,在工廠里面做清潔工,我并不是那種迂腐的老太太,兒子生不生,其實我都可以接受,畢竟孩子的成長,其實也是很苦的。
我只想盡量托舉我的孩子,讓他不至于被人恥笑,很多人見面總會問,你添孫了沒啊?很多老姐妹也會善意地提醒我,這要生娃得抓緊,背后說的那就更多了。說實話,崩口人忌崩口碗,哪壺不開提哪壺,我聽了其實也是不開心的。
但是兒子兒媳不跟我溝通,說多了,直接將我拉黑。
這些年,我辛辛苦苦攢下了有二十萬,這是我養(yǎng)老的錢,我沒買社保,收的是村里的農(nóng)保,每月有一千塊,我本想著,將我這些棺材板,讓孩子去檢查,去治病,或者做試管,我不知道夠不夠,但是找人借點,大概也是可以的。
現(xiàn)在我的困境是,他們對我的善意,根本不回應(yīng),兒子不理我,我應(yīng)該找兒媳談?wù)剢幔空埬憬o我點意見,我該怎么做?
編者說:
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家庭的生育焦慮,生育困難,已經(jīng)成了裹挾家庭的倫理困局。
現(xiàn)在的孩子,都嚷嚷著不婚,哪怕結(jié)婚了,也沒想那么快生娃,到想生的時候,又不一定能懷得上。我身邊不少的小輩,結(jié)婚后,懷孕都不是容易的事。
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不孕不育率達18%,但是往往更難受的是,社會對無孩家庭的惡意揣測,背后的惡意流言。劉姐是典型的中國式媽媽,思想傳統(tǒng),渴望孫輩,也是正常的人性所向,但當這種期待,得不到兒子兒媳的回應(yīng),難免焦慮難安,假如勉強干預(yù),那么原本脆弱的家庭平衡便會轟然崩塌。
很多婆媳矛盾激化事件,都始于婆婆繞過兒子,直接質(zhì)問兒媳生育問題。
我想跟劉姐說,孩子大了,你都62歲了,好好想想自己吧。孩子都37歲,大學畢業(yè),他已經(jīng)不是不懂事的毛頭小子,對于繁衍下一代,就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吧。
生育執(zhí)念背后是代際認知的致命錯位:老一輩人眼中,生育是家族的存續(xù),但是對于孩子而言,生孩子,卻是必須精打細算的系統(tǒng)工程。
在廣州這樣的大城市更明顯,房貸,職場,巨大壓力下,生育成本三重疊加,年輕夫妻的生育決策早已超出情感范疇,演變?yōu)閲揽岬慕?jīng)濟生存戰(zhàn)。
生育是生命的延續(xù),不是義務(wù)的傳承。現(xiàn)實中,很多婆婆不問兒子,直接越過兒子對兒媳施壓,錯位的溝通,暴露了傳統(tǒng)家長專制的思維慣性,這種行為往往會造成反效果,生與不生,是小兩口的事,再說了,現(xiàn)在的年輕人,可是輪不到你專制的,好一點的,不理會你,要是脾氣暴點,直接掀桌子,捫心自問,你能奈何得了她?
婆婆橫加干預(yù)兒媳生育決策,最終爆發(fā)激烈沖突,這是常見的事情,所以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的事,善意提提意見,不聽,就隨他吧。
作為長輩,要破除“香火執(zhí)念”,尊重兒子兒媳的婚姻,畢竟日子,是他們自己過的。
有時候,不生孩子,有很多原因,有真心不想生的,也有身體不允許的,劉姐的兒子,本來就在殘缺的童年中長大,成年后,不想要孩子,也是有可能。
有人會說,劉姐那么艱難熬大了孩子,孩子應(yīng)該更懂事,應(yīng)該回報母親的艱辛,但是他們都忽略了,失去父親的時候,孩子才七八歲,他懂什么?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疲于奔命的去賺錢養(yǎng)家,孩子從小缺失父母做依靠,孩子本就敏感自卑。
自己的出生自己不能選擇,那么糟糕的人生,止步于此,不讓下一代還來,這也是不少選擇不生的人群的想法。我們總是急于評判他人的選擇,卻從未想過,人家背后的那些沉默的傷痛。
很多人喜歡站在道德高點,去批判那些家境不好長大的孩子,說的總是那一套,你爸媽不容易,你要回報他們,你爸媽好艱難,所以哪怕他們做錯了,也要原諒!別忘了,孩子在成長中,也是在爬過一片片荊棘叢,劃得滿身的血痕啊。
劉姐甚至想將畢生積蓄,給孩子們治病,或者做試管,這念頭,還真不是個好主意,劉姐沒醫(yī)保沒退休,錢全部花了,將來真正老了,重擔還是會壓到孩子身上。劉姐是一番好意,也得看孩子接受不接受吧。
孩子長大了,放手吧,尤其在生不生這樣的選擇上,生育決策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斷題,當老母親的焦慮遇上中年兒子的壓力,放下執(zhí)念,孩子的到來,也是緣分。
自己的人生已經(jīng)是一地狗血,剩下的日子,也就那些了,好好過活,辛苦熬了大半輩子,都是為了別人或者,往后余生,對自己好點吧,畢竟這輩子,最虧欠的人是自己,不是嗎?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