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喜歡閱讀和不愛閱讀的孩子,都被這套書迷住了。
像讀新聞一樣看名人故事。
像看故事一樣學歷史知識
一套這樣的書,你說誰會不喜歡。
它的形式很特別,用“報紙報刊”為體裁來講古今中外數百位名人從發(fā)明、哲學、藝
術等多個領域的不同角度去探索世界、改變世界,促進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故事。
這套書的性價比非常高,原價99元,魚爸團購價49.5元。值得每個孩子一讀。
參團方式:點擊下方圖片,打開小程序,可進微店參團
看魚爸實拍幾張,你就知道它多有趣了。
比如“墨子使楚”的故事。
像讀新聞一樣看名人故事,如何實現的?
我們看標題“墨子說服楚王退兵,是以理服人還是另有玄機?”
這就是報紙新聞的標題形式,勾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像看故事一樣學歷史知識,如何實現的?
正文是結合真實的歷史來寫的,墨子智退楚國的的背后,是高超的工程技術和周密嚴謹的邏輯和辯論能力。
再來看看四大發(fā)明之造紙術,是怎樣呈現的?
蔡倫造紙術全國推廣,迎來練練好評。
哈哈,是不是很親切,讀起來也挺過癮。
不僅僅是中國歷史和知識,還有世界的。
比如杜尚為什么要給《蒙娜麗莎》加上小胡子,這一舉動看似荒誕,
實則是20世紀藝術史上最具顛覆性的行為之一,其背后隱藏著深刻的藝術哲學與社會批判 。
它會根據知識點的類型和難點,來選擇報道的類型,每一篇都不太一樣,趣味十足。
還有這種一問一答的采訪形式,一下子就明白了公輸班的故事。
這種或報道或采訪的形式,就特別容易呈現不同的視角,保持中立的科普,給孩子留出思考的余地,也看到關于這個世界的更多面。
對地動儀展覽開展的報道 ▲
整本書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講述了這些名人們的生活趣聞和軼事,以獨特的“當時”視角,帶孩子穿越歷史,與這些大家面對面的同時,也見證人類文明進步旅程。
文章篇幅控制在1~2頁,碎片化時間就能閱讀,圖文結合的形式,讀著生動不枯燥。
在知識可被AI秒查的今天,好奇心是驅動學習、創(chuàng)新和適應未來的核心動力,還要培養(yǎng)孩子多思考、多提問的習慣。
這套《好奇心時報》正是這樣一本能夠激發(fā)孩子好奇心、讓他們對這個世界保持探知欲的名人故事集。
整套書共三冊,涵蓋發(fā)明、哲學、藝術三大領域,10多門學科,囊括古今中外百余歷史名人,知識特別豐富。
閱讀年齡建議:6-12歲,這是一套趣味性很強的書,6-7歲親子共讀,8歲以上可獨立閱讀。
這套書的性價比非常高,原價99元,魚爸團購價49.5元。值得每個孩子一讀。
參團方式:點擊下方圖片,打開小程序,可進微店參團
為什么值得推薦:
1、用多視角解讀歷史事件,激發(fā)好奇心,多角度思考
《好奇心時報》中采用了新聞、訪談、評論、投稿、文字直播等多樣的講解形式,讓小讀者化身記者,通過“當時”視角更加全面地理解當時的思想文化的交融與碰撞:
比如明末清初的思想啟蒙運動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轉折期,通過四大思想家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和唐甄關于啟蒙的多人對談。
站在當時的視角,理解什么是“經世致用、實證求真”以及早期民主思想,感受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下中國本土版的“啟蒙思潮”的局限性。
手術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治療手段,而在1667年的大眾認知中,手術基本和死亡是畫等號的,從下面這份感謝信中就能看出其接受難度。
而人類接受手術的歷史本質是逐步將不可想象變?yōu)槿粘5倪^程。
被感謝對象是英國經驗主義哲學的奠基人之一約翰 . 洛克,他關于自由和社會契約的理論直接影響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大革命。著作《政府論》對后世的影響也非常深遠。
書中除了講到100多位名人外,還在有同時期的簡單“資訊”內容,在了解的故事的同時,也可以切身體會到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
比如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的思想和行為對中國哲學、文化、藝術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屬于自由精神覺醒的開創(chuàng)者。
但書中對他們描述卻是“風度?荒誕?”
事實到底是怎樣的?
他們之所以消極避世,是因為魏晉時期的政治黑暗、時局混亂。比如為了躲避司馬昭兒子向他女兒求親而連喝六十天的阮籍:
而嵇康在明知得罪鐘會后無法善終,依舊在繼續(xù)飲酒作樂的行為,也是后世很多文人追求自由的精神符號。
2、以時間為線索,理清發(fā)展史,養(yǎng)成歷史大局觀
這是一套關于發(fā)明、哲學、藝術不同主題的名人故事集,也是涵蓋學科主題發(fā)展脈絡的科普書。
書中以時間為線索,從古希臘哲學到互聯(lián)網革命,用歷史發(fā)展的時間線來串聯(lián)起三大主題,讓孩子們看到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看發(fā)明家如何改變世界、藝術家如何記錄世界、哲學家如何認識世界。
比如1791 年,一位市民為了防止走在路上被水濺到,發(fā)明木輪馬車,直到70年以后, 兩輪車第一次以“自行車”的名字出現在大眾視野里。
而在此期間,喬治·斯蒂芬森終于駕駛上了他的“旅行者號”蒸汽機車,比自行更為復雜:
而在自行車命名的十多年后,卡爾·本茨的妻子已經成功駕駛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到100公里以外的地方。
盡管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在科學史上每前進一小步異常艱難,汽車最后被發(fā)明,很大程度上是第一位女駕駛員貝瑞塔·林格對試駕成功后對丈夫本茨的鼓勵。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清晰明了地看到發(fā)明家們是如何一步一步改變世界的,也能觀察到這些偉大發(fā)明背后得艱辛、以及好奇心的強大威力。
3、學會辯證看問題,客觀評估歷史和歷史人物
名人故事中大多是記錄他們的閃光點,但這套書在尊重史實的同時,讓孩子能從多個不同角度更加客觀的認識這些名人:
三國中的木牛流馬由于原物失傳,其真實結構已經無從得知,難得的是他 將工程智慧轉化為戰(zhàn)略優(yōu)勢,幫助蜀軍穿越秦嶺棧道。
比如,魯班是我國古代建筑和木匠的鼻祖,比如木建筑的榫卯結構,木工工具中的鉆、鋸、曲尺、墨斗等都是由他發(fā)明的,這些工具的原理至今仍被沿用。
同時,其軍事發(fā)明曾被用于戰(zhàn)爭,比如云梯、鉤拒等,墨子曾以"非攻"思想反對其攻城器械,這使得公輸班成為技術倫理討論的早期案例——科技既可造福民生,也可能被用于殺戮。
此外,書中還有一些故事,打破了我們對名人們的固有印象:
比如提到柏拉圖,我們第一反應是辯證法以及柏拉圖學院“不懂幾何者不得入內”的銘文,可能誰也想不到他為了讓學生能夠準時上課,發(fā)明了一種類似鬧鐘的“水鐘”。
同時,柏拉圖因其恩師蘇格拉底被誣陷而選擇服毒自殺后,果斷退出政壇,放棄政治實踐,轉向理論構建。
而他最愛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因為理論分歧,最終從思想繼承走向"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決裂。
這里不僅有哲學思想的傳承與碰撞,還將哲學家們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展現的淋漓盡致。
此外,我們也能從中看到很多邊形發(fā)展的名人們:
比如"超越凡人的智慧"的阿基米德,在數學方面,他是微積分、流體靜力學的先驅,在物理方面,發(fā)現了浮力、杠桿原理,同時也是非常出色的發(fā)明家,在保衛(wèi)敘拉古戰(zhàn)役中為了保衛(wèi)家鄉(xiāng),發(fā)明了起重機和投石機對抗羅馬軍隊。
除了阿基米德,我國古代的數學家祖沖之也在多個領域有非常多的貢獻,應用歲差,推動中國歷法從經驗向理論計算轉型,同時參與過水磨、水碓(利用水力舂米的機械)的改進,間接促進農業(yè)加工效率。
4、保有好奇心、學會提問、學會思考
在AI時代,培養(yǎng)孩子多思考、多提問的習慣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比如ChatGPT可以快速生成答案,但問題的質量取決于人類的提問能力。
這本書中體裁多樣,包括新聞報道、人物訪談、簡訊、快訊、辯論、訃告等,培養(yǎng)孩子多元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從激發(fā)他們內心的好奇心與想象力、
影評:
簡訊:
訪談:
這樣多體裁的設計,讓孩子在豐富閱讀體驗的同時,能更好地提升多元閱讀的能力。
同時,這些欄目的設置,對孩子的閱讀能力和打開視野都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在對熱點事件的報道中,會有摘要內容,對事件進行簡要介紹,讓讀者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緊接著,再完整介紹具體的事件經過:
部分事件追蹤板塊,可以幫助讀者了解清楚事件全部的因果關系:
同時,書中的文章角度新穎,還囊括很多講述名人軼事的小欄目,讓孩子在沉浸式閱讀中吸收作文素材,學會思考。
比如:電話專利權之爭,通過多人訪談的形式,讓孩子們去思考,專利的存在到底是保護發(fā)明還是壟斷發(fā)明的?
同時,也能看到一些哲人們的思想交鋒,比如禪宗六祖惠能的經典公案是“風動,還是幡動”,看看什么是“心學”。
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孩子有興趣了解哲學史、中西方的文化,這些名人的事跡也能鼓勵孩子們多思考、敢提問。
分冊介紹:
《好奇心時報,哲學家每天都在做什么?》
「哲學冊」講了42位哲學大家:
“道家始祖”老子 儒家孔圣人 “開國儒師”顧炎武 “賢良之首”董仲舒 希臘三賢: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 “哲學的巨人”黑格爾無產階級精神領袖馬克思……
他們個人及所屬流派的觀點主張、思想碰撞都有,可以降低孩子哲學理解難度,理清千百年哲學發(fā)展史。
同時,書里面并不講述艱澀的理論,而是通過講述哲學家看似“荒誕”“古怪”的行為,讓小讀者明白這些名人是怎么樣探索世界真相的,從而引導他們逐漸對哲學產生興趣。
《好奇心時報,發(fā)明家每天都在做什么?》
「發(fā)明冊」,有35位發(fā)明家,他們“卷”發(fā)明創(chuàng)新,用創(chuàng)造力推動時代車輪滾滾向前:
分蔡倫:造紙術,知識傳播 張衡:地動儀,預測地震 袁隆平:雜交水稻,挽救饑餓 伽利略:天文望遠鏡,宇宙探索 摩爾斯:長途電報,通信里程碑 威利斯:室內空調,告別酷暑 ……
讓孩子們看到這些人的發(fā)明是怎樣影響歷史、影響我們的生活的。同時,書中還涉及到一些“無用”的發(fā)明,例如愛迪生的“電子投票計數器”等,從而讓小讀者們看到發(fā)明過程中的趣味、挫折,讓小讀者們真正明白創(chuàng)造的意義。
《好奇心時報,藝術家每天都在做什么?》
「藝術冊」則由39位藝術家,帶孩子見證不同時期的藝術流行,掌握世界藝術發(fā)展趨勢、思考未來發(fā)展困境,讓孩子始終站在時代前沿:
一次澆筑成型的青銅工藝品 文藝復興:人化的神、肖像畫 印象派、超現實主義風潮 2025年AI繪畫可以取代手繪嗎? ……
讓孩子明白歷史影響藝術創(chuàng)造,同時也理解藝術家在用自己的作品記錄著這個發(fā)展的世界。
一套在手,可以當歷史書、科普書,也能當人物傳記、素材書,輕松實現拓展知識、職業(yè)啟蒙、積累寫作素材,一舉多得。
參團方式:點擊下方圖片,打開小程序,可進微店參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