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俄羅斯與烏克蘭在復活節期間達成的30小時臨時停火,已于當地時間21日0時正式到期,雙方互相指責對方破壞停火協議。盡管如此,美國總統特朗普卻希望俄羅斯和烏克蘭本周能達成協議。屆時,兩國都能開始與美國“做大生意”。
“面子工程”的停火
在競選期間,特朗普在出席共和黨年會時曾揚言“能在24小時內解決俄烏沖突”,結果現實很“打臉”。上任都快百天了,你來我往,俄烏依舊打得熱火朝天。這讓一向愛面子的老特有些繃不住了。不久前,他放了狠話,“如果圍繞烏克蘭問題的談判無法在短期內取得明確進展,美國將不再參與斡旋”。
眼看美國漸漸沒了耐心,深諳外交之道的普京立馬“給了面子”,30小時停火既是對特朗普的回應,也是向美國釋放信號,“我愿意談,但得按我的節奏來。”
本就是“面子工程”,所以停火一結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就立馬指責,俄軍違反其單方面宣布的停火承諾超2000次,主要集中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俄外交部則表示,烏方在停火期間動用美制“海馬斯”火箭炮,蓄意破壞協議。
哪兒來的“大生意”
雖然本次停火怎么看都有些“草草了事”,但特朗普很高興。
當地時間20日,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希望俄羅斯和烏克蘭本周能達成協議。屆時,兩國都能開始與美國“做大生意”。 沖突未止,為何急著談“生意”?背后的美國利益邏輯值得深挖。
有分析認為,“大生意”的核心在于“挖礦”。
美國希望借停火推動與俄烏的能源和礦產協議。例如,美國亟需從俄羅斯獲取廉價鈾、鋁及化肥以緩解通脹,同時試圖通過烏克蘭礦產協議,如稀土資源,以彌補供應鏈缺口。為此,美國政府甚至“忍痛”將此前對烏克蘭提供的援助估算金額從3000億美元下調至1000億美元,使數字更接近烏方自行估算的900億美元。
俄羅斯看得門兒清:美國這是在“切割”烏克蘭危機。就算簽了協議,對烏軍援也不會加碼,反而可能拿礦產利益當誘餌,逼烏克蘭在談判桌上讓步。
但矛盾在于,若烏克蘭礦產產區仍被俄控制,協議恐成“空中樓閣”。此外,特朗普威脅對俄石油進口征收“二級關稅”,試圖以經濟手段施壓俄方讓步,但這一措施也被視為“雙刃劍”,可能加劇全球能源市場動蕩。
沒有“贏家”的“大生意”
戰爭已進入第三年,烏克蘭已經“精疲力竭”,澤連斯基的選擇空間正在急劇縮小。
有消息稱,就在普京宣布停火的同一天,美國中東問題特使悄悄飛往倫敦,準備和俄羅斯方面進行會談,會談的內容會涉及一些觸及烏克蘭主權的問題。
據說,美國甚至打算參考二戰之后“柏林模式”,將烏克蘭一分為三:俄羅斯控制烏東四地,英法聯軍作為“保障部隊”控制烏克蘭第聶伯河以西的地區,烏克蘭直接控制首都基輔以及中部及西北地區,俄烏接觸地帶則建立寬約30公里的隔離帶。
然而,歐洲方面對于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卻并不感冒。法國、德國等緊急召開峰會,討論如何在美方可能撤出后保障歐洲安全,甚至考慮派兵“維和”,但此舉遭俄方強烈警告,稱其為“宣戰行為”。
從“24小時解決沖突”到威脅退出,再到“瓜分計劃”。特朗普不斷“跳票”的混亂外交證明,美國真的“高估”了自己,“商人思維”也不是國與國之間的唯一相處方式。而接下來,美俄歐在能源、制裁等領域的博弈,則可能進一步將國際局勢變得更加復雜。
編輯: 秦揚軻
責編: 宋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