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四五”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群經單疏古鈔本叢刊》17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齊。近日在北京大學舉行的出版座談會上,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這一高清影印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為百年來域外漢籍回歸、東亞漢籍交流史續寫新的篇章。
《群經單疏古鈔本叢刊》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劉玉才主編,匯編影印稀見的《周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七種單疏古鈔本,并附研究性解題、與存世刊本的校勘記、相關重要研究論文。其中除《春秋穀梁疏》現藏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其余六種文獻皆為日藏漢籍。
《群經單疏古鈔本叢刊》
十三經作為儒學核心文獻,在中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唐朝貞觀年間,孔穎達奉命主持撰修《五經正義》,基于前人義疏,為《周易》《尚書》《毛詩》《禮記》《左傳》編定新疏,幾經修訂,最終于永徽四年(653年)頒布天下,以求達到統一經義目的。其后,唐又有賈公彥等撰《周禮疏》《儀禮疏》,徐彥撰《春秋公羊疏》(一說徐彥為南北朝時人),楊士勛撰《春秋穀梁疏》,北宋邢昺等撰《論語正義》《孝經正義》《爾雅疏》。從孔穎達、賈公彥及至邢昺等所撰諸經義疏,均與經注別行,自成一書,故后世稱其為“單疏本”。
唐代單疏本長期以寫本形式流傳,今存數種敦煌殘卷,即其孑遺。北宋國子監首次刊刻唐九經義疏,以及邢昺等撰三部新疏,南宋又覆刊北宋監本。北宋本今已無存,南宋覆刊本尚有數種傳本遺存。反觀日本方面,從寫本時代起,即不斷流入中土經籍文獻,及至刊本時代,規模更盛,唐鈔宋刊不絕于書,而且歷經傳抄,存世數量頗為可觀。
《群經單疏古鈔本叢刊》出版座談會在北京大學舉辦
上海古籍出版社總編輯奚彤云介紹,叢刊所收文獻均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內首次出版。《周易》《周禮》《儀禮》《公羊》《穀梁》五經及《論語義疏》二種此前國內從未影印過;《禮記》《左傳》二種單疏,《四部叢刊》雖曾予影印,但有改編格式、刪削內容之弊。得到各館藏機構授權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將所獲高清圖像用原色影印,調色精細還原,完整清晰呈現文本信息,最大程度上還原朱墨筆批點、藏印、書跡、紙張染色、裝訂形態等細節,不僅為經書校勘研究提供文獻資料,也為寫本學、書籍史等研究提供可靠的圖像依據。
《群經單疏古鈔本叢刊》
上海古籍出版社對日藏漢籍出版關注已久,上世紀90年代起影印“海外珍藏善本叢書”,2012年推出全國高校古委會編著《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元版漢籍選刊》170冊,近年來還出版了《九條家本群書治要》《金澤文庫本群書治要》,即將出版 “日藏文學文獻古鈔本二種”(九條本文選、文館詞林)及《玉篇》殘卷匯編等。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程蘇東表示,近年來,關于群經單疏本和日藏古抄本的整理和研究始終是文史學界關注的熱點。就單疏本而言,因為保留了正義、義疏的原初形態,避免了經注合刻過程中出現的訛誤,具有重要的版本學和校勘學價值。至于日本古抄本則以其豐富的內容和書寫、物質形態,為鉤沉中土佚籍、了解中日書籍史、文化交流史提供豐富的材料,是重要的新興學術增長點。《群經單疏古抄本叢刊》同時關涉這兩個學術熱點,不僅收錄廣島大學圖書館藏《周易正義》、京都大學圖書館藏《周禮疏》、蓬左文庫藏《春秋公羊疏》等此前從未刊布的珍貴寫本,還收錄在日本新發現的慶應義塾圖書館《論語義疏》古抄本,匯為一編,并附有深具學術性的解題和相關研究成果,將有力推動經學文獻、經學史、域外漢籍等多個領域的研究。
劉玉才介紹,叢刊附錄《論語義疏》古鈔本極具價值。《論語義疏》是南朝梁皇侃所撰詮釋《論語》的著作,南宋以后在中國失傳。2017年,日本慶應義塾圖書館獲藏珍罕古寫本《論語義疏》卷六,經過研究認定為中國南北朝末至隋朝期間抄寫,推斷是日本遣隋使或遣唐使攜帶回國。根據這一研究結論,此《論語義疏》殘卷不僅是最接近皇侃撰述年代的寫本,還是傳世《論語》最古老的紙寫本,意義非凡。
原標題:《國內首次出版,傳世《論語》最古老紙寫本等域外漢籍高清影印回歸》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施晨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