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血糖有點偏高,但還沒到糖尿病。”很多人在體檢后聽到這樣一句話時,會松一口氣,覺得“沒事兒”,甚至轉(zhuǎn)頭就點了杯奶茶。
但是你知道嗎?這句“還沒到糖尿病”的背后,可能正是一次逆轉(zhuǎn)血糖健康的最后機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顯示,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具有典型糖尿病癥狀(包括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體重下降),加上以下任意一條:
隨機血糖≥11 mmol/L;
或:空腹血糖≥7 mmol/L;
或:餐后2小時血糖≥11 mmol/L;
或: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
如果上述指標超標,但沒有糖尿病典型癥狀,則需改日復(fù)查確認。
而《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預(yù)的專家共識(2023版)》指出,如果出現(xiàn)以下血糖異常情況,雖然還沒到糖尿病的地步,也屬于“糖尿病前期”狀態(tài):
空腹血糖受損(IFG):空腹血糖≥6.1 mmol/L且<7.0 mmol/L、餐后2小時血糖<7.8 mmol/L;
糖耐量減低(IGT):空腹血糖正常(<6.1 mmol/L)、但餐后2小時血糖≥7.8 mmol/L且<11.1 mmol/L;
或處于IFG+IGT的混合狀態(tài):空腹血糖≥6.1 mmol/L且<7.0 mmol/L、餐后2小時血糖≥7.8 mmol/L且<11.1 mmol/L;
和(或)再加上:HbA1c≥5.7%且<6.5%。
糖尿病前期是在正常血糖與糖尿病之間的中間高血糖狀態(tài),未來很可能發(fā)展為糖尿病。
圖片來源: 123RF
《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預(yù)的專家共識(2023版)》指出,2015-2017年中國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按照美國糖尿病學會(ADA)2018版診斷標準,中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2.8%,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達35.2%。兩者的總和,即血糖異常的患病率,高達48%——也就是說,幾乎每2名中國成年人里,就有1人處于血糖異常狀態(tài)。
今天,健康榨知機就來聊聊糖尿病前期這個容易被忽視的高危信號,并告訴大家關(guān)于糖尿病前期的4個真相。
真相1:空腹血糖6.1沒到7.0,是“沒病”還是“隱雷”?
有人覺得:“我只是血糖‘偏高’,又沒達到糖尿病標準。”
但醫(yī)學界早就把糖尿病前期視為一種明確的“高危狀態(tài)”——它意味著你的胰島功能、血糖調(diào)節(jié)機制已出現(xiàn)問題,若不干預(yù),每年約有5%-10%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將發(fā)展為糖尿病。
更關(guān)鍵的是,它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傷害已經(jīng)在悄悄發(fā)生。《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預(yù)的專家共識(2023版)》指出,糖尿病前期人群在腎臟、眼底、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多個部位上,已經(jīng)可以觀察到微血管病變。類似的病變在糖尿病患者身上也會出現(xiàn),只是糖尿病前期的微血管病變沒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嚴重而已。
圖片來源: 123RF
也就是說,血糖高不一定高到“糖尿病”的門檻才會造成多部位的損傷,只要進入糖尿病前期階段,異常的血糖就已經(jīng)開始默默“啃蝕”你的身體了。
真相2:別以為高血糖只是“老年病”,年輕人也越來越“甜度超標”
提到糖尿病,很多人的認知還停留在“它是老年病、年輕人不用擔心”。
但事實上,糖尿病前期已經(jīng)大范圍向年輕人“蔓延”。
2020年,一篇關(guān)于2015-2017年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的調(diào)查研究發(fā)表在《英國醫(yī)學雜志》(
BMJ)。該研究由 中國醫(yī)科大學滕衛(wèi)平教授和單忠艷教授團隊牽頭,是中國甲狀腺疾病、碘營養(yǎng)和糖尿病全國流行病學調(diào)查(TIDE)項目的糖尿病部分(即前文提到的 2015-2017年中國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jié)果)。研究人員估計,即使是在中國18-29歲的年輕人群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也已高達20.2%
這一現(xiàn)象的背后,和現(xiàn)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guān):
常吃高糖高脂外賣,不規(guī)律飲食;
久坐、運動少,胰島素敏感性下降;
熬夜刷手機、失眠,導(dǎo)致激素水平紊亂;
情緒壓力大,影響代謝平衡;
此外,肥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腹型肥胖(肚子大)的人,即使體重不高,也可能存在胰島素抵抗。
真相3:血糖高并非沒感覺,這些信號可能被你忽視了
很多血糖偏高的人說自己“沒感覺”,其實只是沒察覺而已。
圖片來源: 123RF
糖尿病前期往往沒有典型癥狀,但一些細微表現(xiàn)可能是血糖大幅波動發(fā)出的“預(yù)警信號”:
吃完飯很快犯困,甚至昏昏欲睡;
飯后兩三個小時就覺得餓;
飯后不僅餓得快,兩餐之間還容易低血糖,出現(xiàn)情緒波動、心慌手抖的癥狀;
多尿,尤其是夜尿增多,晚上頻繁起夜;
眼睛容易模糊、視物變形或有黑影飄動;
傷口不易愈合,即使是輕微感染,傷口也容易反復(fù)不好。
如果你在近幾年體重變化大、腰圍持續(xù)增粗、體檢中血糖略高,就更要注意這些小信號。它們可能是血糖波動過大和胰島素抵抗的表現(xiàn),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奏曲”。
真相4:改掉壞習慣、堅持這些習慣,糖尿病前期也是可能逆轉(zhuǎn)的
好消息是,只要盡早干預(yù),糖尿病前期也不等于一定會得糖尿病。
美國糖尿病預(yù)防計劃研究(DPP)表明,在為期2.8年的糖尿病預(yù)防計劃隨機臨床試驗中,和安慰劑組(每年糖尿病發(fā)病率為11%)相比,強化生活方式干預(yù)組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糖尿病發(fā)病風險相對降低了58%(每年發(fā)病率僅為4.8%),比服用二甲雙胍組的降幅(31%)還要大(每年發(fā)病率為7.8%)。
圖片來源: 123RF
改掉前面說的不良習慣,并堅持以下5個習慣,是逆轉(zhuǎn)的關(guān)鍵:
控制體重和腰圍:減掉5%-7%的體重,男性腰圍控制在85 cm以下、女性腰圍控制在80 cm以下、腰圍身高比控制在<0.49,并長期維持,這樣胰島素敏感性可明顯提升。
均衡飲食:三餐規(guī)律,粗細搭配,限糖限油,多吃蔬菜和優(yōu)質(zhì)蛋白。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快走、騎車、游泳皆可,建議每周5次、每次30分鐘以上。
保證睡眠和作息規(guī)律:減少熬夜,避免長期壓力積累。
定期監(jiān)測血糖:每年體檢時進行一次空腹+糖化血紅蛋白檢查。如果空腹血糖≥6.1 mmol/L,或發(fā)現(xiàn)糖化血紅蛋白≥5.7%,建議去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就診,咨詢醫(yī)生是否需要進行糖耐量試驗(OGTT,即俗稱的“餐后血糖檢查”),以進一步評估風險。
總之,糖尿病并非一夜之間出現(xiàn),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代謝病。糖尿病前期,既是身體的預(yù)警信號,也是發(fā)展成糖尿病之前可能懸崖勒馬的最后“剎車點”。
你愿意選擇現(xiàn)在就開始調(diào)整,還是等到被確診為糖尿病了再“追悔莫及”呢?
答案,其實就藏在你今天開始的每一頓飯、每一次運動和每一次作息習慣里。
3個檢查項目,或透露著糖尿病的前兆信號
血糖好不好,看皮膚就知 道?
血糖高的人可以吃哪些零食?
在消息對話框回復(fù):血糖
獲得更多與血糖控制相關(guān)的科普知識
參考資料
[1]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21).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華糖尿病雜志, DOI: 10.3760/cma.j.cn l 15791-20210221-00095.
[2]IDF Global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ing Type 2 Diabetes2025. Retrieved Apr 21, 2025 from https://idf.org/media/uploads/2025/04/IDF_Rec_2025.pdf
[3]Li, Y., Teng, D. I., Shi, X., Qin, G., Qin, Y., Quan, H., ... & Shan, Z. (2020).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 China's Mainland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 bmj, 369.
[4]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學分會,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內(nèi)分泌代謝科醫(yī)師分會, (2023). 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預(yù)的專家共識(2023版). 中華糖尿病雜志, 15(6) : 484-494. DOI: 10.3760/cma.j.cn115791-20230509-00188.
[5]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 (2009). 10-year follow-up of diabetes incidence and weight loss in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Outcomes Study. The Lancet, 374(9702), 1677-1686.
[6]Summary of Revisions: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4 | Diabetes Care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journals.org) . RetrievedApr 21, 2025 fromhttps://diabetesjournals.org/care/article/47/Supplement_1/S5/153943/Summary-of-Revisions-Standards-of-Care-in-Diabetes
[7]Prediabetes - Symptoms and causes - Mayo Clinic. RetrievedApr 21, 2025 from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prediabetes/symptoms-causes/syc-20355278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dǎo),請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版權(quán)說明:歡迎個人轉(zhuǎn)發(fā)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gòu)未經(jīng)授權(quán)以任何形式轉(zhuǎn)載至其他平臺。轉(zhuǎn)載授權(quán)請在「健康榨知機」微信公眾號回復(fù)“轉(zhuǎn)載”,獲取轉(zhuǎn)載須知。
健康榨知機
▇ 關(guān)注我們,掌握新鮮有料的健康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