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zhàn)持續(xù)之下,我們的外貿企業(yè)到底應該如何突圍?出口轉內需大家都知道,但具體應該如何實現(xiàn)出口轉內需?轉內需的時候又會面臨哪些困難?咱們今天就深入探討一下。
很多人認為,企業(yè)做外貿,現(xiàn)在美國將關稅加到最高 245%,做不了美國生意,轉做國內生意就行,乍一聽似乎有道理。但如果是開公司、辦工廠的,就知道這其中難度極大。以制鞋為例,美國人的腳和中國人的腳大小不同,這就意味著產(chǎn)品需要重新打版;美國人喜歡的款式和中國人也不一樣,市場需求差異顯著。這就好比各地餐飲飲食習慣不同,在廣東賣牛肉火鍋受歡迎,到了重慶就未必有好生意。所以,簡單說出口轉內銷,整個產(chǎn)品體系都得更換,包括重新打版、設計,改造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等,而這些成本由誰來承擔?企業(yè)經(jīng)營本就困難,此時還要投入大量資金,誰能負責這筆開支?
更關鍵的是,為什么這些企業(yè)一開始選擇做外貿,而非內需市場?國內雖有十幾億人口,但市場早已高度內卷。近年來一直喊 “出海”,不少軟件企業(yè)選擇印尼、東南亞甚至非洲市場,手機品牌傳音就是在非洲取得成功。若在國內,它早就被小米、OPPO、華為等企業(yè)競爭擠壓,根本難以生存。要是非洲生意做不下去,讓傳音轉回國內,它又怎能競爭得過小米這些對手?由此可見,出口轉內需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千難萬難,核心問題就是市場太卷。
對于企業(yè)而言,把握市場方向、尋找訂單等方面,他們已有豐富經(jīng)驗。當下最關鍵的,是要從底層邏輯解決市場內卷問題。一直呼吁企業(yè)不要打價格戰(zhàn)、不要內卷,可這有用嗎?沒用。就像一個初中班級之樣 1 個上高中的名額,50 個學生和家長必然會拼命競爭;但如果有 49 個高中學位,他們還會內卷嗎?顯然不會。這本質是供需問題,當供大于求,供方就會在產(chǎn)品質量、價格等方面惡性競爭。所以,核心是提升需求。
中國當前需求不足,核心在于收入太低、財富分配不均。如果窮人有錢了,消費自然會提升,誰不想天天下館子、逛商場、買東西,享受生活?但現(xiàn)實是,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 9 萬多億,這反映出市場信心不足。存錢的主要是中產(chǎn)和富人,富人因市場不好選擇存錢吃利息或買國債;中產(chǎn)則因擔心失業(yè)、工資無增長,拼命提前還貸、存款。
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要讓大家有時間消費,二是要有錢消費。國家已開始號召大企業(yè)實行雙休、禁止加班,這樣既能釋放消費力,又能增加就業(yè)崗位。企業(yè)尤其是大企業(yè),利潤豐厚,拿出部分利潤分給員工,提升員工福利,有何不可?對比國內企業(yè)與外企、港臺企業(yè),國內企業(yè)在福利方面差距明顯。朋友所在的港企,按時放假,加班后允許員工晚到或休息,福利齊全,工資也高于同等內企。所以,不能靠壓榨員工維持企業(yè)競爭力,必須改變這種模式。
只有改變收入結構,才能解決內卷問題,提升消費力。中國十幾億人口,一旦收入提高,消費力遠超美國。而且提振消費力意義重大,美國加征關稅后,其全球消費下降,美元市場份額會空出,此時中國若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在購買外國產(chǎn)品過程中,人民幣就能輸出到世界各地,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因此,出口轉內需不僅能應對當前關稅問題,對未來中國產(chǎn)業(yè)結構轉型也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