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死后,做夢也沒想到70年后自己孫子竟被弟弟孫權的孫子這般虐待。
公元200年,小霸王孫策不幸遇害,剛剛平定江東基業的他百感交集,此時正值曹操、袁紹二人官渡大戰,孫策完全有機會帶隊去偷襲許昌。這一切都因命差而告終了,25歲的孫策自知命不久矣,趕緊召來張昭等人,準備托付后事。
此時孫家能接任江東大業的人,不只有孫權。自古以來都是嫡長子接任,并沒有弟弟接任的說法,排名第一順位的自然是:孫策的長子孫紹。只可惜孫策自己才25歲,此時孫紹估計還是個小幾歲娃娃,大字不識一個,搖搖欲墜的江東大業交到孫紹的手里,小霸王孫策顯然是不放心的。第二順位是孫策的兩個弟弟,除了孫權還有個弟弟孫翊,《典略》有記載:孫翊名儼,性似孫策。孫策臨卒,張昭等謂孫策當以兵屬孫儼,而孫策呼孫權,佩以印綬。
第三順位那便是孫家宗親里選一個拔尖者了,一個是堂兄弟孫輔,一個是堂兄弟孫暠。孫權接任后,孫輔曾私下里暗自和曹操通信往來,大有忤逆之意;孫暠曾占據會稽郡想要自立,后來被謀士虞翻說服了。第三順位候選人對孫權的不滿,這也為后續東吳宗室間勾心斗角埋下了伏筆。堂兄弟親兄弟一旦多了,一定會陷入或大或小的斗爭。
孫權的晚年,東吳就爆發了二宮之爭。主要是因為孫權的長子孫登死于公元241年,死于孫權之前,嫡長子一死,皇室就容易內斗。三子孫和與四子孫霸便開始了爭權,二宮之爭長達七八年,東吳國力因此遭到了重創,想由南向北北伐曹魏是不可能了。
二宮之爭(公元242-250年)幾乎貫穿了孫權的孫子孫皓的整個幼童時期,給東吳末代皇帝孫皓的為人性格造成了很差的影響,跟曹丕有點類似了,對親戚就是一整個不信任。
這一系列的蝴蝶效應下,不幸的事情還是降臨在了小霸王孫策的孫子頭上。二宮之爭雖然跟孫策的后代沒有直接關系,但隨著孫皓的上臺,孫皓對自己的皇位感到了深深的擔憂。見慣了宗親奪權的孫皓,為了自己的皇位更加穩固,開始了新一輪的殘酷殺戮。
公元270年,孫權的孫子孫皓聽信了一則訛言,《三國志》記載:孫紹卒,子孫奉嗣。孫皓時,訛言謂孫奉當立,誅死。訛言稱叔叔孫奮、孫策的孫子孫奉,要來奪取孫皓的帝位,孫皓還把叔叔孫奮也殺掉了。這就意味著小霸王孫策直接絕后了,唯一的一個孫子孫奉被孫權的孫子孫皓這般虐待,竟然被弟弟孫權的孫子下令誅殺了。距離小霸王孫策公元200年死僅僅70年啊,可謂時也命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