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近期消息,一架美國私人專機悄然降落北京,在中美關系波譎云詭之際,這一動態格外引人關注。
貿易(資料圖)
當地時間4月15日,美國商務部突然宣布啟動兩項“232條款調查”,一項針對進口藥品,包括仿制藥、原研藥及關鍵藥用成分;另一項針對半導體及其制造設備。這一動作被外界普遍視為特朗普政府新一輪加征關稅的前奏。特朗普向來擅長以“國家安全”為幌子,推行其“制造業回流”的計劃。他宣稱,對藥品加稅能夠迫使藥企回美國設廠,對半導體征稅可推動芯片產業鏈回歸本土。然而,這一如意算盤卻遭到美國國內行業的強烈反對。藥品行業直言,關稅可能會使仿制藥企業不堪重負,退出市場,進而加劇美國早已存在的藥品短缺困境;半導體企業更是面臨供應鏈中斷的巨大風險,那些依賴進口芯片的電子產品制造商首當其沖。
不僅如此,特朗普政府還同步啟動了對稀土等關鍵礦產的“232調查”,試圖進一步擴大關稅覆蓋范圍。白宮宣稱,美國在至少15種關鍵礦產上依賴進口,這對國防和經濟安全構成威脅。可事實是,這種片面的政策只會擾亂全球供應鏈,讓美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失去競爭力。就在特朗普加稅風聲日緊之時,4月17日,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現身北京。此前,英偉達為規避美國對華出口限制,專門為中國市場開發了H20芯片,但特朗普政府卻突然將其納入管制范圍,導致大量訂單無法交付。黃仁勛此次訪華,凸顯了美國企業在政府強硬政策下的無奈與自救,也從側面反映出美國對華技術遏制政策的自相矛盾。
特朗普(資料圖)
針對特朗普的強硬政策,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哈佛大學公開表達了批評。他指出,加征關稅不但沒有達到孤立中國的目的,反而嚴重損害了美國與盟友的關系。以越南為例,美國對越南征收近60%的關稅,使得企業對美國政策的穩定性喪失信心,而中國卻借此機會強化了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沙利文強調,中國并非冷戰時期的蘇聯,不會輕易崩潰,中美競爭將是長期存在的狀態,兩國必須學會共存。他甚至表示,自己在任內最自豪的成就就是成功管理了中美競爭,避免沖突升級,并通過對話為合作創造了空間。
面對美國的關稅壓力,中國展現出了堅定的反制決心與務實的應對策略。一方面,中國將Skydio等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精準切斷其電池供應,直擊美國企業供應鏈弱點;另一方面,中國通過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大力推動技術自主化等措施,逐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不斷增強自身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話語權。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的關稅攻勢與沙利文的“共存論”形成了鮮明反差。特朗普試圖憑借高壓手段迫使中國屈服,而沙利文則正視中美關系的復雜性,主張為競爭設置合理“護欄”。當前,英偉達的困境、東南亞國家在中美之間的態度變化,乃至美國盟友對其政策的疑慮,都充分暴露出特朗普政府策略的局限性。在全球產業鏈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單邊的制裁與封鎖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正如沙利文所說,中美關系的未來并非“誰壓倒誰”,而是要找到一種“穩定的、受控的競爭狀態”。對于中美兩國而言,合作或許充滿挑戰,但卻是實現共同發展與世界和平穩定的唯一可行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