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近期關于美債今年是否會是到期最高峰、6月前后是否會出現天量到期潮的問題被市場高度關注。對這一問題我們詳細解釋了國債到期額的合理統計方法,并對其進行統計。可以看到:2025年美國國債并未如市場所傳的那樣出現天量到期墻問題,但目前美國國債、特別是短期國債的到期滾續壓力確實很大,遠高于2023年以前的水平,高額的國債到期規模可能會加大國債市場的供需壓力,美債收益率難下。
報告摘要
一、2025年6月天量美債到期?
1、2025年是天量到期潮嗎?與2024年大致持平
為何會出現2025年美債到期額跳升、大幅高于2024年的現象?彭博在統計國債到期規模時,僅會統計選定數據觀察日期的存量債務,以此為基礎統計到期分布;即如果在2024年12月15日進行數據統計,那么彭博輸出的2024年到期國債額僅包括了2024年12月15日-2024年12月31日的到期額,而2024年1月1日-11月31日的到期額由于已經不屬于存量債務,因此不會被統計到;彭博輸出的2025年到期國債額則包括了2025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的全年額,因此到期規模自然會遠大于2024年。
更合適的統計方式為:以每年同一日作為數據觀察日,逐年統計到期規模。例如,我們以每年的1月1日為數據觀察日期,在2025年1月1月,統計存量債務中的2025年到期規模;在2024年1月1日,統計存量債務中的2024年到期規模;以此類推。以這種方式來統計,輸出的債務到期規模則具有可比性。
以上文所述統計方法,滾動以每年1月1日為數據觀察日,統計美國國債每年到期額。則2025年美國國債到期規模10.8萬億美元,與2024年到期額10.6萬億美元接近,但遠高于2023年以前水平。因此,2025年其實并沒有出現國債到期額相較2024年的巨幅提升,但美國國債的債務到期問題確實愈發嚴重。
2、2025年5-6月將是年內債務到期高峰?
為何會出現2025年5-6月美債到期額跳升現象?同樣是統計方法帶來的錯覺。具體來說,我們以2025年4月17日為數據觀察日期,彭博會統計所有截至2025年4月17日的存量國債的到期分布情況。但由于短期國債每周都會出現到期滾續,因此5月發行、7月償付的短期國債是不會被統計進7月的國債到期額的。這就形成了近2-3個月國債到期額相比未來出現跳升的現象,從而導致債務即將進入天量到期墻的錯覺。其實只需要將國債到期額的結構進行拆分就可以看到,近2-3個月國債到期額的跳升,主要來自于短期國債,長期國債其實是較為平穩的。但3個月以后,屆時我們再以2025年7月17日為數據觀察日期來統計,則7-9月的國債到期額自然也會出現提升。
更合適的統計方式為:以每月同一日作為數據觀察日期,逐月統計到期規模。例如,我們以每月1日為數據觀察日期,在2025年3月1月,統計存量債務中的2025年3月到期規模;在2024年4月1日,統計存量債務中的2025年4月到期規模;以此類推。以這種方式來統計,輸出的月度債務到期規模則具有可比性。
以此方法滾動以每月1日為數據觀察日統計美國國債每月到期額。可以看到:
①2025年3月、4月美國國債到期額分別為2.36、2.8萬億美元,略高于2024年同期,但并未大幅提升。展望未來2個季度,由于兩黨對債務上限問題還未達成共識,財政赤字/國債發行額暫時不能做上調,因此未來2個季度的國債到期額大致會與2024年同期保持相似的節奏。
②2023年10月后短期國債的到期額顯著高于歷史同期。主要原因在于2023年美國財政部調整國債發行結構,增加了短期國債的發行比例,使得此后短期國債每月滾動到期額均出現提升。
③中長期國債到期時間長于1年,因此2025年4月1日統計的未來1年中長期國債到期額也是準確的。以此統計,2026年10月、2026年1月長期國債都會面臨到期規模高于去年同期值的問題。
二、海外高頻數據及事件跟蹤
1、重要數據回顧:①美國3月零售銷售額環比上漲1.4%創近兩年來最大增幅,主要受益于關稅政策落地前“搶消費”。3月新屋開工錄得132.4萬套,略低于預期與前值。②歐元區4月ZEW經濟景氣指數大幅轉負、弱于預期。歐央行如期降息25bp。③日本3月核心CPI同比符合預期,強于前值。
2、美國基本面高頻:①景氣上行的有:就業(初請失業金人數回落)、物價(美國汽油零售價回落);②景氣下行的有:消費(紅皮書商業零售同比增速下滑)、地產(按揭貸款利率走高,房貸申請數量回落)。
3、美國流動性高頻:①最近一周美國金融條件邊際趨松,歐元區大致平穩。②離岸美元流動性:最近一周離岸美元流動性邊際改善。③信用利差:最近一周美國公司債利差邊際繼續收窄。④國債利差:美歐、美日利差高位回落。
風險提示:美債發行速度與規模超預期
報告目錄
報告正文
一、2025年6月天量美債到期?
近期關于美債將出現大規模到期的問題被市場高度關注,市場普遍擔憂今年是否會是美債到期的最高峰、
6月前后是否會出現天量美債的到期潮。對這一問題我們從客觀數據出發,詳細解釋了對國債到期額的統計方法、并統計了國債到期額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到:2025年美國國債并未如市場所傳的那樣出現天量到期墻問題,但目前美國國債、特別是短期國債的到期滾續壓力確實很大,遠高于2023年以前的水平。
(一)2025年是天量到期潮嗎?與2024年大致持平
為何會出現2025年美債到期額跳升、大幅高于2024年的現象?彭博在統計國債到期規模時,僅會統計選定數據觀察日期的存量債務,以此為基礎統計到期分布;即如果在2024年12月15日進行數據統計,那么彭博輸出的2024年到期國債額僅包括了2024年12月15日-2024年12月31日的到期額,而2024年1月1日-11月31日的到期額由于已經不屬于存量債務,因此不會被統計到;彭博輸出的2025年到期國債額則包括了2025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的全年額,因此到期規模自然會遠大于2024年。
更合適的統計方式為:以每年同一日作為數據觀察日期,逐年統計到期規模。例如,我們以每年的1月1日為數據觀察日期,在2025年1月1月,統計存量債務中的2025年到期規模;在2024年1月1日,統計存量債務中的2024年到期規模;以此類推。以這種方式來統計,輸出的債務到期規模則具有可比性。
這一統計方式存在的問題:由于美國短期國債在年內會不斷滾續發行、到期,因此在2025年1月1日統計2025年到期國債規模時,無法將1月1日以后發行的國債包含在內。但考慮到我們的統計目的是使得時間序列數據具備可比性,這一統計方法帶來的統計誤差是可接受的。
以上文所述統計方法,滾動以每年1月1日為數據觀察日,統計美國國債每年到期額。則2025年美國國債到期規模10.8萬億美元,與2024年到期額10.6萬億美元接近,但遠高于2023年以前水平。因此,2025年其實并沒有出現國債到期額相較2024年的巨幅提升,但伴隨美國財政赤字不斷走高,美國國債的債務到期問題確實愈發嚴重。
(二)2025年5-6月將是年內債務到期高峰?
為何會出現2025年5-6月美債到期額跳升現象?同樣是統計方法帶來的錯覺。具體來說,我們以2025年4月17日為數據觀察日期,彭博會統計所有截至2025年4月17日的存量國債的到期分布情況。但由于短期國債每周都會出現到期滾續,因此5月發行、7月償付的短期國債是不會被統計進7月的國債到期額的。這就形成了近2-3個月國債到期額相比未來出現跳升的現象,從而導致債務即將進入天量到期墻的錯覺。其實只需要將國債到期額的結構進行拆分就可以看到,近2-3個月國債到期額的跳升,主要來自于短期國債,長期國債其實是較為平穩的。但3個月以后,屆時我們再以2025年7月17日為數據觀察日期來統計,則7-9月的國債到期額自然也會出現提升。
更合適的統計方式為:以每月同一日作為數據觀察日期,逐月統計到期規模。例如,我們以每月1日為數據觀察日期,在2025年3月1月,統計存量債務中的2025年3月到期規模;在2024年4月1日,統計存量債務中的2025年4月到期規模;以此類推。以這種方式來統計,輸出的月度債務到期規模則具有可比性。這一方法存在的問題是無法獲得5月以后的國債到期額數據,但由于當前統計的5月以后的國債到期額數據本身就不準確,因此這一問題也可接受。
以此方法,滾動以每月1日為數據觀察日,統計美國國債每月到期額。可以看到:
①2025年3月、4月美國國債到期額分別為2.36、2.8萬億美元,略高于2024年同期,但并未大幅提升。展望未來2個季度,由于兩黨對債務上限問題還未達成共識,財政赤字/國債發行額暫時不能做上調,因此未來2個季度的國債到期額大致會與2024年同期保持相似的節奏。
②2023年10月后短期國債的到期額顯著高于歷史同期。主要原因在于2023年美國財政部調整國債發行結構,增加了短期國債的發行比例,使得此后短期國債每月滾動到期額均出現提升。
③中長期國債到期時間長于1年,因此2025年4月1日統計的未來1年中長期國債到期額也是準確的。以此統計,2026年10月、2026年1月長期國債都會面臨到期規模高于去年同期值的問題。
因此總結來看,2025年美國國債并未如市場所傳的那樣出現天量到期墻問題,但目前美國國債、特別是短期國債的到期滾續壓力確實很大,遠高于2023年以前的水平,考慮到①當前美國金融市場流動性尚未完全修復的環境下(詳見報告2.7節);②9月債務上限問題解決后TGA賬戶回補可能加大美債凈供給壓力(詳見報告《美國或開啟新一輪通脹上行螺旋》),因此高額的國債到期規模可能會加大國債市場的供需壓力,美債收益率難下。
二、海外重要數據回顧及高頻數據跟蹤
(一)未來一周重要經濟數據及事件
(二)過去一周重要數據回顧
美國:美國3月零售銷售額環比上漲1.4%創近兩年來最大增幅,主要受益于關稅政策落地前“搶消費”。3月新屋開工錄得132.4萬套,略低于預期與前值。
歐元區:4月ZEW經濟景氣指數大幅轉負、弱于預期。歐央行如期降息25bp。
日本:3月核心CPI同比符合預期,強于前值。
(三)周度經濟活動指數
美國經濟活動指數回落。4月13日當周,美國WEI指數降至2.5(四周移動平均為2.5),上周為3.1(四周移動平均為2.4)。
德國經濟活動指數大幅回落。4月13日當周,德國WAI指數降至0.04(四周移動平均為0.16),上周為0.22(四周移動平均為0.19)。
(四)需求
1、消費:美國紅皮書商業零售同比增速下滑
美國紅皮書商業零售同比增速下滑。4月12日當周,美國紅皮書商業零售同比為6.6%,前一周為7.2%。4月截至12日的兩周同比均值6.9%左右,3月截至29日的四周同比均值為5.8%。
2、地產:美國按揭貸款利率走高,房貸申請數量回落
本周美國抵押貸款利率走高。4月17日,美國30年期抵押貸款利率6.83%,前一周為6.62%,前兩周為6.64%。
本周抵押貸款申請數量再度回落。4月11日當周,美國MBA市場綜合指數(反映抵押貸款申請數量情況)為267.5,環比前一周-8.5%;前一周環比為+20%。
(五)就業: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回落
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回落。4月12日當周,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21.5萬人,前一周為22.4萬人。4月5日當周,美國續請失業金人數188.5萬人,前一周為184.4萬人,兩周前為189.3萬人。
(六)物價:美國汽油零售價回落
最近一周大宗價格小幅回升。4月17日,RJ/CRB商品價格指數296.38,較一周前+3.9%,較兩周前-2.4%。
本周美國汽油零售價回落。4月14日,美國汽油零售價3.04美元/加侖,較前一周-2.4%,較兩周前+0.1%。
(七)金融
1、金融狀況:最近一周美國金融條件邊際趨松
最近一周美國金融條件邊際趨松,歐元區大致平穩。4月17日,美國彭博金融條件指數為-0.47,一周前為-0.893。同期,歐元區彭博金融條件指數為0.683,一周前為0.659。
2、離岸美元流動性:最近一周離岸美元流動性邊際改善
最近一周離岸美元流動性邊際改善。4月18日,日元兌美元3個月互換基差為-28.6bp,一周前為-33.5bp,兩周前為-31bp。4月18日,歐元兌美元3個月互換基差為-1.1bp,一周前為-2.8bp,兩周前為-4.3bp。
3、信用利差:最近一周美國公司債利差邊際繼續收窄
最近一周美國高收益公司債利差邊際繼續收窄。4月18日,美國高收益公司債利差3.98bp,一周前為4.19bp,兩周前為4.27bp;投資級公司債利差1.15bp,一周前為1.2bp,兩周前為1.19bp。
4、國債利差:美歐、美日利差高位回落
美歐、美日利差近期高位回落。4月16日,10年期美歐國債利差為169.04bp,一周前為187.63bp。4月17日,10年期美日國債利差為302bp,一周前約為312.3bp。
近一周歐元區中心-外圍利差近期高位回落。4月17日,10年期意大利-德國國債利差為111.6bp,一周前為124.5bp,兩周前為121.8bp;10年期葡萄牙-德國國債利差為51.3bp,一周前為60.7bp,兩周前為61.7bp。
本文源自:券商研報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