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設計周 2025 于上周圓滿落幕。短短一周內,米蘭 18 個街區共舉辦了超過 1,650 場活動,官方日程中的 230 項活動較去年也增長了 21%,創下歷史新高。在此期間,一線奢侈品牌悉數亮相,從家居系列發布、空間裝置到沉浸式展覽,全面展現品牌在家居生活方式領域的布局野心。
借助米蘭設計周的敘事結構,奢侈品牌不僅成功拓展其「生活方式」的話語邊界,也有助于其搶占更龐大、級別更高的消費群體。在獲取流量與更深層的文化塑造同時,也為這場原本聚焦家居與室內設計的活動注入了更多時尚跨界活力。
LOUIS VUITTON
Via VOGUE
在米蘭新古典風格的地標建筑 Palazzo Serbelloni,LOUIS VUITTON 上演了「大手筆」的重磅發布。今年米蘭設計周,品牌帶來全新 Objets Nomades 家居系列,包含由 Estúdio Campana、Patricia Urquiola 等設計師操刀的家居作品,奢華氣質拉滿。
Via BOCA DO LOBO
這次 Objets Nomades 系列致敬品牌定制旅行物品的傳統,尤其是 1874 年為法國探險家 Pierre Savorgnan de Brazza 設計的 Bed Trunk。如今,系列作品將這一探索精神延續并轉化為現代室內與生活方式的需求。
Via Instagram @louisvuitton
前往 LOUIS VUITTON 展廳的每位訪客,都進入了一個傳承工藝與大膽前衛設計交匯的世界,感受品牌如何將每一款家居物件轉化為活生生的雕塑。每一件創作背后,都有著獨特的紋理、形狀與故事。
HERMèS
Via AD
每年 Hermès 的新家居系列發布可謂是米蘭設計周期間的重頭戲,今年也不例外。品牌空間位于 La Pelota Jai Alai,一座建于上世紀 30 年代的舊體育館。不過,這次的風格一反往年深沉的歷史敘事,轉而用純白極簡顛覆想象。
Via Instagram @hermes
家居系列創意總監 Charlotte Macaux Perelman 與 Alexis Fabry 將整個展廳刷成純白色,所有展品懸于巨大的白色方盒中,底部透出若有若無的彩色光暈。整體的白色調恰好讓物件本身成為主角,無需多余解釋,Hermès 用最干凈的舞臺,讓工藝「自己說話」。
GUCCI
Via AD
GUCCI 打造的「Bamboo Encounters」被外媒稱為品牌有史以來「最具野心」的米蘭設計周項目,也是品牌近年來最大的一次「竹系敘事」,向這個從 1940 年代開始就影響品牌美學的材料致敬。
Via Instagram @gucci
展覽空間從一片真實種植的竹林出發,延伸到由藝術家 Dima Srouji 拾得并改造的「邊角物」,再到由巴勒斯坦 Jaba’ 村手工藝世家 Twam 家族吹制的玻璃裝飾,每一環都在重新定義竹子這種材料于現代的創作可能性。而最「出圈」的,或許是由荷蘭 Kite Club 制作的尼龍風箏:顏色張揚,形態靈動,猶如隨時會被一陣風吹向高空。
Loro Piana
Via Wallpaper
米蘭設計周最「戲劇化」的呈現,必屬 Loro Piana 與 Dimoremilano 聯手打造的《La Prima Notte di Quiete》展覽。Loro Piana 照例將展覽放在了品牌米蘭總部的庭院,以舊式影院為靈感,展現品牌低調奢華背后耐人尋味的敘事力。
Via LVMH
展品包括 Dimorestudio 為 Loro Piana 定制的家居系列,表達品牌對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除此之外,Loro Piana 還推出了限量版手工瓷器系列「Punti a Maglia」,與法國 Limoges 匠人合作,精美的金線裝飾與 Loro Piana 的紡織工藝相得益彰。
LOEWE
Via Instagram @loewe
在 Jonathan Anderson 最近離任 LOEWE,Proenza Schouler 的 Jack McCollough 與 Lazaro Hernandez 即將接手品牌的背景下,今年 LOEWE 的米蘭設計周項目正好落在了品牌的過渡期。不過,這場展覽仍由 Jonathan Anderson 主導,也作為了其「告別之作」,依舊延續了其一貫注重手工藝的創意方向。
Via Instagram @loewe
據介紹, LOEWE 的項目設定其實相當直接,邀請了 25 位藝術家、設計師與建筑師,圍繞「茶壺」這一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創作,選址于 LOEWE 一直使用的 Palazzo Citterio 地下空間展出。雖然主題看似簡單,但呈現出的技藝與美學卻極為豐富多元,例如 Rose Wylie 對英式皇家 Albert 茶具的玩趣變奏、建筑師 David Chipperfield 打造的極致黑色優雅版本,以及 LOEWE 工坊自制的茶壺保溫罩,鉤織成刺猬與鴨子的形象,非常可愛。
FENDI
Via Instagram @fendicasa
FENDI Casa 于米蘭設計周發布 2025 家居系列,將奢華皮草、FENDI 黃、Murano 玻璃等標志元素延展至生活空間。展陳由設計師 Lewis Kemmenoe 操刀,在斯卡拉廣場門店打造出自然與未來感并存的雙重空間:一側是竹、絨、淺木等有機質感,另一側則以金屬與雕塑線條詮釋性感家居。
Via Instagram @fendicasa
系列作品邀請多位設計師聯袂呈現:Lee Broom 推出可投影出 FF logo 的雕塑感吊燈,Peter Mabeo 將 FF 圖案柔化為流線造型打造咖啡桌,Stefano Gallizioli 帶來如緞帶般環繞的 Twist 椅。而中心展品 Soho 沙發則每兩小時更換一次外層面料,從 70 年代 conversation pit 到 90 年代柏林 lounge,展現品牌于家居定制方面的無限可能。
SAINT LAURENT
Via Designboom
Saint Laurent 在 Tortona 區打造了一場名為《Saint Laurent-Charlotte Perriand》的展覽,展出了四件在 1943 至 1967 年間構思的未曾公開的家居作品,由設計先鋒 Charlotte Perriand 打造。
Via Instagram @ysl
其中一件重要作品名為「La Banquette de la Résidence de l’Ambassadeur du Japon à Paris」(1967 年) 的五座沙發,最初是為巴黎日本大使館的官邸設計。這件作品由建筑師高倉順三委托設計,Perriand 的構思使其看起來仿佛懸浮在空中,這一視覺效果通過延長超過七米的底座并在兩端上翹實現。
PRADA / Miu Miu
Via Forbes
值得關注的還有 PRADA 與 Miu Miu,以創意聚焦的「對話」作為表達形式,將品牌哲學延伸至思想與文化領域。Prada Frames 今年以「In Transit」為題,選址米蘭中央車站皇室候車廳及 Gio Ponti 設計的列車內部,圍繞遷徙、基礎設施、氣候控制等議題展開深度討論,呈現 PRADA 一以貫之的跨學科思考視角。
Via Forbes
Miu Miu 則再度舉辦「Literary Club」文學俱樂部,聚焦女性作家及文化議題。本屆圍繞《等待的歲月》展開朗讀與表演,探索知識性、情感聯結與女性聲音的多重維度。兩場活動雖形式克制,卻都精準地構筑起品牌在文化維度上的深層價值與影響力。
家居生活與空間聯合敘事,時尚品牌不可錯過的重要平臺
Stone Island 與 Friendly Pressure 聯合呈現的試聽空間 | Via Instagram @stoneisland
米蘭設計周近年來逐漸成為拓展多元化業務、塑造品牌新形象的重要平臺。而時尚品牌爭相于米蘭設計周期間發布全新家居項目,除了拓寬影響力、品牌的多元發展和獲取流量之外,或許還與家居設計市場的蓬勃發展和超高凈值人群消費喜好息息相關。
Longchamp 和 JIL SANDER 在今年推出了首個家居系列 | Via Forbes、Instagram @thonet_official
BoF 與 McKinsey & Co. 發布的 The State of Fashion: Luxury 2025 顯示,家居已經成為奢侈品牌爭奪市場份額的一大重要領域,今年也能看到有一些時尚和新晉品牌的首次亮相。
相比時尚單品,超高凈值人群對家居消費的興趣也更為濃厚。雖然這部分消費人群占比較小,但也將作為市場增長的助推引擎,預計在 2027 年前推動全球市場增長的 65% 至 80%。
新晉品牌 vowels 首次亮相,攜手 WAKA WAKA 打造木質家居系列 | Via vowels
同時,家居生活方式產品的擴展不僅能為時尚品牌開發及穩固新的收入渠道 (早在 2023 年 BoF 就提到家居市場的價值為 6,430 億美元),還能提升品牌價值,增加顧客的生命周期價值。雖然大多數品牌并不單獨披露家居業務的商業表現,但少數一些品牌的家居業務已經占到高達 15 %。
A-POC ABLE ISSEY MIYAKE 與瑞士設計工作室 Atelier O? 的合作 | Via Designboom
也有觀點指出,時尚奢侈品牌在零售家居設計產品方面也存在一些挑戰。例如時尚行業的高管們對該領域的盈利性看法不一,尤其是直接零售較為困難。分銷商和零售商在其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而室內設計師對消費者的影響力,也與時尚中的造型師和名人作用不同。
因此,時尚品牌在涉足該領域時也需要考量的因素其實也有很多,如何平衡時尚品牌的定位與產品的實用性、舒適性,以及如何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提升品牌在這一領域的影響力。
米蘭設計周這一關鍵平臺,對時尚品牌來說這既是美學的較量,同時也是品牌影響力的爭奪。放眼全球,有著巴黎 Maison & Objet 逐漸強化其奢侈品定位、迪拜設計周吸引高凈值客戶、Design Miami 的影響力也在美國以外迅速擴張,但米蘭仍被認為是最具聲望與能量的設計舞臺,成為品牌拓展文化內涵、深化消費場景的理想場所。
不同于時裝周單一的服裝展示秀,米蘭設計周更側重于通過空間與生活物品來傳達品牌的核心文化與情感。除了市場增長之外,品牌也有更多的發揮空間,以交互式展覽將產品與藝術、生活以及社會等多個議題相結合,呈現出一個獨特的世界觀。
AUTHORterry
運動明星玩潮流,究竟能帶來多少驚喜?
小眾新牌玩復古的時候「非常認真」
巨型花卉在 Oleh-Oleh 綻放,Saucony索康尼聯名鞋再度「未售先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