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伏案寫代碼,讓不少程序員的頸椎逐漸僵硬如鐵。近日,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中醫科通過中醫理療,幫助一名頸椎僵硬的程序員顯著緩解癥狀,揭開頸椎康復真相。
35歲的程序員陳先生日均伏案超12小時,頸椎僵硬、肩胛骨沉重,曾嘗試止痛藥、膏藥和網紅按摩儀等多種方法,但效果短暫。經該中心中醫科醫生觸診時發現,其斜角肌前束、胸鎖乳突肌中段存在明顯條索狀結節,肩胛提肌緊繃,這些癥狀均為長期頭前伸姿勢引發的代償性勞損(長期不良姿勢導致肌肉過度緊張,引發疼痛和功能異常的慢性損傷)。影像顯示,他的頸椎曲度變直,但椎間盤完好,符合頸型頸椎病的典型特征——疼痛源自肌肉筋膜,而非骨結構異常。
經過每周2次靶向松解斜角肌粘連點,配合磁熱振治療與頸深肌群訓練,短短2周,陳先生的頸椎活動度恢復70%,頭痛癥狀消失。
中醫專家指出,90%的早期頸椎問題本質是肌肉的“彈性危機”,為了幫助患者全面了解如何通過中醫手段有效預防和緩解頸椎問題。下面,將為您系統解析頸椎病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
一、康復鍛煉方法
1.麥肯基縮頸法
?步驟:坐直后緩慢將頭部水平后縮(如“擠雙下巴”),保持5秒,重復10次。
?作用:強化頸椎深層肌肉,糾正前傾姿勢。
2.靠墻站立訓練
?步驟:肩、臀、腳跟貼墻,收下巴,想象頭頂有繩牽引,維持5分鐘。
?作用:恢復頸椎生理曲度,改善含胸駝背。
3.米字操
?步驟:用頭部緩慢書寫“米”字,每個方向停留3秒,每日2組。
? 作用:增強頸椎活動度,預防僵硬。
4.深層肌肉對抗訓練
?步驟:雙手交叉放后腦勺,頭向后用力與手對抗,維持10秒,重復5次。
?作用:激活頸后肌群,提升穩定性。
二、頸椎按摩的禁忌癥與風險
1.絕對禁忌癥
?皮膚損傷或皮膚病:包括燒傷、燙傷、開放性傷口、濕疹、皰疹、膿腫、潰瘍等。按摩可能加重炎癥或導致感染、擴散。
?血液疾病及凝血障礙: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服用抗凝藥物者。按摩可能引發皮下出血或內出血。
?急性感染或傳染病:如高熱、急性肺炎、結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等,按摩會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病原體擴散。
?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包括未控制的高血壓、冠心病、頸動脈斑塊(按摩可能誘發斑塊脫落導致中風)、腦出血病史等。
?骨折、骨質疏松或關節損傷:按摩可能加重骨折移位或導致脆性骨折,尤其老年人需避免暴力手法。
?腫瘤及特定臟器病變:惡性腫瘤(可能促進轉移)、腎錯構瘤(外力可致破裂)、胃腸穿孔等。
2.相對禁忌癥
?孕婦及經期女性:孕婦腹部、腰骶部禁止按摩(可能刺激子宮收縮);經期按摩可能增加出血量。
?脊髓型頸椎病:按摩可能導致脊髓壓迫加重,引發截癱。
?腰椎間盤突出急性期:不當手法可能加重神經損傷。
?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如躁狂癥、癲癇發作期,按摩可能誘發過激行為或誤傷。
?術后或特殊生理狀態:創傷未愈合、血管吻合術后; 過饑、過飽、醉酒、極度疲勞(易引發暈厥或代謝紊亂)。
3.重點風險警示
?頸椎按摩:頸動脈竇受壓可能導致心臟驟停;脊髓型頸椎病、椎管狹窄者禁止頸部暴力推拿。
?老年人群體:骨質疏松、血管硬化等基礎病普遍,需嚴格控制按摩力度。
中醫科專家提醒,久坐人群每工作1小時起身活動5-10分鐘,保持正確坐姿并配合適度鍛煉。若出現持續頸肩不適,應及時就醫,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和康復。
主管| 解放軍總醫院政治工作部
主辦| 宣傳處融媒體中心
來源 | 第五醫學中心
圖文|黃士龍劉小麗
刊期 | 第2814期
總編:熊 剛
主編:張 奎
編審:張 密 李笑一
編輯:劉超英
郵箱:jfjzyy01@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