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近期,中國商務部接連打出6通電話,而通話對象中并未包括美國方面。這一外交動作迅速引發國際社會關注,也將中美近期微妙的外交關系再次置于聚光燈下。
貿易(資料圖)
回溯美國近期貿易政策,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對等關稅”政策充滿戲劇性變化。起初,特朗普宣布暫緩實施高于10%的對等關稅90天,卻唯獨將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調高至125%,擺出強硬對抗姿態。彼時,特朗普還發文宣稱中國迫切希望達成協議,只是不知如何開啟談判,美國正等待中方來電。然而,這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很快遭到中方駁斥,駐港公署嚴正聲明,蠻橫無理的一方別想等到中方電話。
可事態發展并未如特朗普所設想。美國國內物價因關稅政策大幅上漲,民眾反對聲浪不斷高漲。同時,美債遭遇拋售潮,收益率持續攀升,市場壓力驟增。在此情形下,特朗普態度180度大轉彎,主動釋放緩和信號,聲稱美國極度期望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但中方雖未關閉談判大門,美國卻已無法再按其意愿行事。
中國商務部在四天內撥打的這6通電話,極具深意。通話對象涵蓋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貿工部長、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南非貿工部長、沙特商務大臣、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巴西副總統兼發展等部門部長以及世貿組織總干事。這些對話方有兩大顯著共性:其一,他們皆來自遭受美國關稅霸凌的國家,與中方通話旨在強化貿易合作,攜手應對美國不合理的“對等關稅”;其二,他們在各自所在區域擁有重要地位,其言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所在地區國家的集體態度。
特朗普(資料圖)
這一外交行動的影響力不容小覷。美國此前聲稱有70多個國家排隊與其談判,而歐盟、東盟、G20和金磚國家所涵蓋國家數量眾多,幾乎占了相當大比重。美國耗費諸多精力揮舞關稅大棒,才促使部分國家與之談判;而中國僅因站出來反對美國霸道行徑,維護多邊貿易秩序,便贏得眾多國家響應。這無疑對美國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領導地位與影響力構成強烈沖擊。
在特朗普任期內,中美外交互動波折不斷。從貿易摩擦升級,雙方多次加征關稅,對雙邊經貿關系造成嚴重沖擊;到高層間偶爾的通話接觸,試圖緩和緊張局勢,兩國關系始終在合作與對抗的邊緣徘徊。如今,中方一系列外交動作背后,是對美國不合理政策的有力回應,也是積極構建新型國際經濟合作關系的嘗試。從國際格局層面看,中方此舉推動了國際經濟秩序的重塑進程。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美國單邊主義政策的危害,愿意與中國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50國的積極響應,顯示出全球多極化趨勢在經濟領域進一步強化,美國單極主導的局面正逐步被打破。
貿易(資料圖)
展望未來,中美關系走向何方備受矚目。美國若想改善與中國關系,推動貿易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就必須摒棄過往高高在上的姿態,切實尊重中國核心利益,以平等、理性的態度與中國展開對話協商。對中國而言,在堅定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也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理念,拓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為構建更加公平、合理、開放的國際經濟新秩序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