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新華社報道,中方出訪越南,越方以罕見高規格陣容迎接,這一外交動態迅速引發國際關注,也讓大洋彼岸的特朗普“破防”,背后折射出中越關系新動向對美國的沖擊。
貿易(資料圖)
近期,特朗普政府推行“對等關稅”政策,全球經濟秩序被攪得一片混亂。越南作為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深受其擾。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在其總出口中占比近三成,金額超1200億美元。美國市場對越南經濟意義重大,政策出臺后,越南起初試圖妥協,主動派出官員訪美談判,期望能降低沖擊,維持經濟穩定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方訪問越南,給兩國關系注入新活力。越方以最高規格接待,國家主席梁強等一眾黨政領導親至機場迎接,足見對此次訪問的重視。會晤期間,雙方深入交流,就當下國際形勢達成諸多共識。中方指出,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戰破壞國際貿易體系,損害各國利益,這番表態雖未點名,卻直指美國的不當行徑。
中越雙方簽署45項合作協議,涵蓋領域廣泛,從人工智能到農產品貿易,從文化體育到人力資源開發,全面且深入。其中,鐵路合作協議格外引人矚目。越南鐵路系統老舊,嚴重制約經濟發展,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此前曾公開呼吁中方在鐵路建設方面給予支持。此次合作協議落地,有望推動“老街—河內—海防”鐵路干線項目建設。這條約390.9公里的鐵路,將串聯起越南北部多個制造業核心區域,這些區域工廠的產業鏈高度依賴中國零部件供應。鐵路建成后,中越物流效率將大幅提升,為雙邊經貿往來注入強大動力。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對此反應激烈,當地時間4月14日,他在白宮接受媒體采訪時聲稱,中越見面是在討論“如何搞垮美國”。特朗普如此焦慮,背后原因復雜。
經濟利益受損:美國大量企業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后將產能轉移至越南,若越南與中國緊密合作,美國從越南進口的商品可能出現短缺,尤其是生活必需品供應不足,極易引發國內社會動蕩。
地緣政治戰略受挫:美國試圖拉攏越南制衡中國,構建所謂的“對華包圍圈”。中越走近,意味著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布局遭受挫折,其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意圖難以實現。
供應鏈布局被打亂:美國對華加征高額關稅,促使部分產業供應鏈轉移。越南本是美國期望重塑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如今中越加強合作,美國以越南替代中國在供應鏈中地位的計劃落空。
美國政府內部也出現慌亂之態。特朗普氣急敗壞地指責中越,貿易代表盧特尼克妄圖通過“虛空造牌”來應對,財長貝森特呼吁與相關國家達成貿易協定以緩解壓力,種種表現凸顯出美國在中越合作新形勢下的焦慮與無措。
特朗普(資料圖)
中越合作意義深遠,不僅助力兩國經濟發展,增強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話語權,還為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提供有力支撐。在面對美國不合理的貿易政策與霸權行徑時,中越攜手展現出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力量,為其他國家提供應對范例。美國長期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政策,在國際社會愈發孤立。如今,東盟、歐盟等都對美國的做法表示不滿,并積極與中國開展合作。美國應反思自身政策,回歸多邊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經濟健康發展。中越合作的新局面已開啟,未來雙方合作有望持續深化拓展,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影響力,而美國也需重新審視自身在全球經濟秩序中的角色與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