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不寫散文詩
文|耳東東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全球來華潮”。
今年入境人員總量突破1000萬人次,單日最高 12.2 萬人次。
更讓人震驚的是,在這些游客中,韓國游客以 19 萬的人次。
把日泰等傳統(tǒng)旅游大國甩在身后,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為什么今年入境人數(shù)這樣多,他們這么著急來旅游為了啥?
近年來,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迎來歷史性突破,出入境客流呈現(xiàn)爆發(fā)式增長。
最新統(tǒng)計顯示,2023 年該機場出入境人數(shù)已突破 1000 萬人次。
單日最高通關量達 12.2 萬人次,相當于日均承載一座小型城市的人口流動規(guī)模。
韓國游客以 19 萬人次的年度訪問量躍居首位,成為推動上海國際旅游市場升溫的重要力量。
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該機場日均國際航班起降達創(chuàng)下新高,航線網(wǎng)絡覆蓋全球六大洲,形成 “溝通亞太、輻射歐美、連接中東” 的立體交通網(wǎng)絡。
單月出入境峰值突破 150 萬人次,較 2019 年同期增長 37%。
其中免簽入境旅客占比高達 50%,彰顯中國簽證便利化政策的磁吸效應。
韓國游客的 “主力軍” 地位尤為引人關注,據(jù)上海文旅部門統(tǒng)計,韓國赴滬游客量較 2022 年增長 210%。
超越日本、泰國等傳統(tǒng)客源地,成為上海最大的國際旅游市場。
首爾至上海的航班日均達 18 班次,早高峰時段甚至出現(xiàn) “一小時三班” 的密集頻次。
目前中國對新加坡、文萊、日本等 20 個國家實施免簽入境政策。
對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試點 “過境免簽”,并在上海、北京等地推行 144 小時免簽政策,覆蓋全球 53 個國家。
這些政策極大降低了旅游成本,數(shù)據(jù)顯示,免簽旅客平均停留時間達 5.8 天,人均消費超 1.2 萬元,顯著高于普通簽證游客。
面對日均 3 萬人次的通關壓力,浦東機場邊檢部門啟動 “極限挑戰(zhàn)” 模式。
凌晨 2 點的邊檢大廳燈火通明,32 條人工通道與 20 臺自助通關設備全開。
這種精細化管理,既展現(xiàn)了中國口岸的效率,也體現(xiàn)了他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
浦東機場的客流奇跡,是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生動表現(xiàn)。
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都要選擇來到上海。
這不僅帶動酒店、零售、航空等產(chǎn)業(yè)復蘇,更推動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的跨國交流。
韓國游客在豫園學習書法,日本學生在復旦大學參加夏令營。
德國企業(yè)家在進博會尋覓合作伙伴,不同膚色、語言的人們在黃浦江畔共同見證中國文化。
長遠來看,外國游客這樣來華,體現(xiàn)了出全球旅游重心的轉移。
當歐美國家深陷通脹壓力與旅游成本高企的困境,中國以安全的環(huán)境、豐富的旅游資源、便利的政策體系,成為全球游客的 “優(yōu)選目的地”。
站在新的歷史節(jié)點,浦東機場的繁忙景象不僅是一組數(shù)據(jù),更是中國與世界共享發(fā)展機遇的縮影。
當 12.2 萬人次在單日跨越國界,當韓國游客成為外灘的??停斆夂炚叱蔀檫B接世界的橋梁。
對于我們來說,看到的不僅是客流的涌動,更是文明的互鑒、合作的共贏。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當下,這種開放姿態(tài)與治理智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生動的實踐樣本。
從 “國際大機場” 到 “全球候機樓”,浦東機場的蛻變之路,正是中國擁抱世界的時代最好體現(xiàn)。
信息來源
中國警察網(wǎng)-人民公安報 2025-04-20 《浦東國際機場口岸出入境人數(shù)已破千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