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詢問了一位做跨境電商的朋友,他分享了許多我們外人難以知曉的情況,包括美國關稅的內幕,以及美國海關查稅、征稅的實情。今天就毫無保留地給大家講講跨境電商概念股火爆的原因。
首先要清楚,美國加征關稅后,哪些企業最受沖擊。一是原本向美國出口商品的企業,需支付高額關稅;二是美國的貿易商,他們從世界各地采購產品運回美國銷售,同樣要承擔高額關稅。跨境電商商品進入美國,自然也需報關納稅。
但要注意,美國是一個 3 億多人口的國家,在很多崗位上,勞動力相對不足,海關便是如此。據我朋友說,美國海關人員可能僅有幾萬,面對龐大的貨物吞吐量,很多貨運柜根本無暇查驗。他們主要查驗蘋果等大企業的貨物,防止這些大企業偷稅漏稅,因為大企業貨量較大。而對于中小企業銷往美國的商品,操作空間則很大。
以保溫杯為例,在中國出廠價 1 美元,賣到美國時,價格可標為 2 美元、3 美元、4 美元,甚至 10 美元、20 美元、50 美元都有可能。由于產品在中國的成本價很難追溯,報關時,經銷商通常會往低申報。比如,1 美元的東西報 5 毛錢,2 美元報 1 美元,即便未來關稅增加,他們依然可以低報價格。因為美國海關很難核實中國產品的真實成本,一件在中國出廠價 50 人民幣(約合十來美元)的衣服,賣到美國,商家可以報成 5 美元,美國海關難以核實其真實成本。關稅翻倍,產品報關價格就降低一倍,以此解決成本問題。
跨境電商以中小企業為主,平臺上眾多中小企業將產品銷往美國,商品分散,美國海關難以一一核實。美國若要全面核實,需增加大量人手,而美國勞動力成本高昂,政府又債臺高筑,無力擴充人手。增加人手所征收的稅款,可能還不足以覆蓋人力成本,所以美國海關索性放棄對這些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的精準征稅,這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漏洞。
當關稅離譜地加到 245% 時,大企業難以承受,必須依法交稅,而中小企業跨境電商卻存在較大操作空間。甚至未來可能會出現類似背包客直接來中國帶貨回美國的情況,就像之前韓國人來中國扛大米,以及前幾年內地很多人到香港扛藥品、食品、奶粉、手機等,利用關稅差額 “人肉帶貨”。
這就是特朗普將關稅加到 245% 這個離譜數字后,我國跨境電商概念股爆發的關鍵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