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說的這句話(下圖),猛一看上去,似乎是錯誤的,對于理解能力差的人來說,會認為王安憶在否定英雄的價值,在攻擊民族的英雄,但其實不然。
一般人理解不了這句話,尤其是九漏魚之類的,我認為有情可原,畢竟這句話確實還是有些深奧的,存在思維彎度,直來直去一根筋的思維確實理解不了的。
但是,如果是一個文學專業博士,一個詩人,一個作家,一個高級記者,也不能夠正確理解這句話,這就有些讓人不可思議了,難道這些頭銜都是假的嗎?
我先是看到所謂的中國新派冷雁不理解這句話。從上圖明顯可以看出,他對王安憶這句話是持反對態度的,拿這句話作為證據批判王安憶“這是什么品格”。
冷雁原先認證過文學專業博士——據說不存在這個博士稱號,又自稱詩人,看起來應該在文科方面有長處,應該能理解王安憶那句話,可是他居然不懂。
今天,我又看到認證“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高級記者”的大道巴蜀也不懂這句話。大道巴蜀與冷雁不同,他是作家,作家的思想應該更有深度才對。
誠然,作家也有思想上的不同,存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但是,要說王安憶這句話會什么解構社會傳統文化和價值觀,這純粹是扯淡,純粹就是一根筋思維。
大道巴蜀小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證明他確實把王安憶這句話理解為了對英雄的否定,與冷雁一樣的思維。然而事實上,王安憶這句話并沒有表達這種意思。
換一種說法,一般人就能夠理解了:一個需要藥的人,一定是生病了;一個喊著要食物的人,一定是饑餓了。這里,并沒有對藥的否定,也沒有對食物的否定。
不過,王安憶那句話,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古今中外,每一個民族都會經歷苦難。所以對于英雄,一個民族不是需不需要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的問題。
放眼全世界,哪個民族沒有經歷過苦難?哪個民族是不需要英雄的?當一個民族處在苦難中時,就需要英雄,因為唯有英雄,才能拯救民族、民眾脫離苦海。
所以,現實情況是,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才是可悲的,因為如果沒有英雄,民族就會深陷慘境之中。普通人無法拯救民族于水火,這一點唯有英雄才能夠做到。
當然,王安憶這句話,因其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也確實很容易給人一種歷史虛無主義的感覺,讓人覺得有英雄的民族就不好。如果從這個角度批判,是可以的。
作家的思維常常多拐一個彎,想到常人想不到的地方。但是,不得不說,文人對社會的認知與期盼,大多存在理想主義色彩,就像烏托邦主義那樣,不切實際。
然而,烏托邦主義思想固然需要反對,但是不能曲解而亂扣帽子。非其罪強加之,這既是無知的表現,也是蠻橫霸道的表現。所以,大道巴蜀實在不宜稱“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