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科技快訊】近日,英特爾在2025年VLSI研討會上公布了更多關于其最新制程節點Intel 18A的細節,展現了其在半導體領域的最新突破,并與臺積電的2nm制程展開直接競爭。
英特爾18A制程采用了兩項關鍵創新技術:RibbonFET環繞柵極晶體管和PowerVia背面供電技術。RibbonFET技術通過全環繞柵極設計,實現對電流的精確控制,從而提升晶體管性能和能效。而PowerVia技術則是業界首創,將供電線路移至芯片背面,釋放了正面布線空間,提高了單元封裝密度和電力傳輸的穩定性。
在PPA(性能、功耗、面積)方面,Intel 18A制程表現出色。在標準Arm核心架構的芯片上,Intel 18A在1.1V電壓下實現了25%的速度提升和36%的功耗降低。此外,其面積利用率也高于前代Intel 3制程,意味著更高的面積效率和更高密度設計的潛力。
市場分析指出,Intel 18A制程的性能值為2.53,略高于臺積電N2的2.27。盡管在晶體管密度方面可能略遜一籌,但Intel 18A憑借其創新的背面供電技術,在面積效率和電力傳輸穩定性方面扳回一城。TechInsights的分析也顯示,Intel 18A在性能方面具有優勢。
英特爾預計將首先在其Panther Lake SoC和Xeon的Clearwater Forest CPU中采用Intel 18A制程。這些產品主要面向高性能計算和服務器市場。市場預計,搭載Intel 18A制程的終端產品最早將在2026年問世。如果良率問題得到有效控制,Intel 18A有望成為臺積電2nm制程的有力競爭者,并在云計算、AI等領域推動英特爾市場份額的增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