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和彭永東,可能沒有想到,宣布捐贈900萬限制性股票,不僅沒有平息眾怒,反而迎來更加猛烈的口誅筆伐。
事情是這樣的。
4月17日,貝殼發了兩份公告。
第一個公告,是2024年年度報告。年報數據披露,彭永東2024年薪酬總額是4億。
根據貝殼往期財報,彭永東2022年薪酬總額為4.74億、2023年薪酬總額為7.13億。2022-2024,彭永東三年總薪酬達15.88億。
第二個公告,是自愿性公告。內容是: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及控股股東彭永東,計劃捐贈本公司900萬股A類普通股。
根據當日收盤價計算,此次擬捐贈股份的價值約為4.68億港元。
關于這900萬股限制性股票的捐贈,公告也說了具體怎么用:
在履行相應的納稅義務后,
50%
的稅后資金將用于居住行業服務者及其家庭成員的醫療健康福利,另外
50%
的稅后資金將用于應屆畢業生等租客群體的租房幫扶。
簡單理解就是,這4.68億的捐贈,主要還是用來回饋中介從業者和應屆畢業生的幫扶。
01
貝殼董事長捐了4億多港元做慈善,事情是個好事情。
可廣大網友,顯然并不買賬,并且義憤填膺。
這兩份公告一經發出,我先去翻了翻跟進這個事件的公眾號文章,底下的網友評論。
從網友的評論來看,大致分為3類:
1、質疑捐贈的真實用途。
這部分的網友主要認為,這筆捐贈“屬于開發商玩剩下的操作,左右倒右手,最后錢用到哪里去,還不是自己說了算,且還可以抵扣個稅。”
2、罵貝殼是“吸血公司”,對“經紀人和客戶兩頭壓榨”。
可以看到,這部分網友主要認為,“天下苦貝殼久矣”。“平臺做惡”、“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房地產行業最大的吸血鬼”……基本都是在抨擊貝殼對行業的壟斷帶來的不平等。
3、懷念左暉的貝殼,認為管理層“貪婪”。
這部分的網友則認為,貝殼被“職業經理人掏空了”,呼吁貝殼要善待員工和客戶,就是最大的慈善。
也有部分媒體和自媒體,直接對準了彭永東和單一剛為首的貝殼管理層。
02
那么問題來了,網友為什么這么憤怒?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以彭永東和單一剛為首的管理層,真的拿的太多了。
他們倆到底有多少錢呢?
從目前可查詢的所有公開報告來看,
貝殼的董事薪酬部分包括:袍金,薪金、津貼及實物福利,績效獎金,股份支付薪酬費用,退休金計劃供款。
在2019-2023年5年間,彭永東和單一剛的薪酬變化如圖所示:
(彭永東)
( 單一剛)
在這中間,左老板離世的2021年是一個分界點。
2021年之前,彭永東和單一剛是聯創和執行董事的身份。
彭永東由于在2019年獲得了一筆高達15.1億的股份支付薪酬費用,財富巨增。
單一剛則不咋地,最多一年也就拿了685萬。
左老板離世后,一切又不一樣了。
2022-2024年兩年,彭永東拿了15.89億,單一剛也拿了11.83億。
這個年薪水平,已經超過當年房地產著名的打工皇帝夏海鈞,排在世界前列。
根據福布斯發布的《香港上市中資股CEO薪酬榜》,夏海鈞在2017年的年薪為2.7億元,位居榜首?12。2020年-2021年,夏海鈞的薪酬2021年為2.02億元,2020年為2.04億元?。請注意,夏海鈞的這部分薪酬也包括股權支付薪酬。
而據公開數據,蘋果現任CEO庫克2024年的薪酬為7460萬美元。庫克的薪酬包括300萬美元的基本工資、5810萬美元的股票獎勵,以及大約1350萬美元的額外薪酬,折合人民幣大約在5.4億人民幣。
同樣是2024年,彭永東的薪酬總額是4億,單一剛是2.9億。同樣包含股權激勵,2024年彭永東的薪酬總額跟庫克的薪酬差距只有1.4億人民幣的差距。
不過,對于彭永東和單一剛近3年的“天價年薪”,市面上也開始有不同的聲音出現。
比如,貝殼自己的對外解釋。
簡單總結就是:
左暉的猝然離世,彭永東接棒。貝殼2022年以同股不同權的架構回港上市,但由于彭永東為首的管理層持股比例較低,不滿足赴港上市的要求。因此貝殼給了彭永東這些股票。
這些限制性的股票,至今仍未解禁。因此跟大家理解的現金薪酬含義不同。
對于這個說法,有個小紅書網友是這樣總結的:
該網友表示,這天價年薪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現金薪酬范疇,但股票彭永東是實實在在拿到手的,股票難道不算收入嗎?
偉大的道理通常是樸素的,一陣見血的提問同樣也是。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說法是,關于貝殼此次回應授予彭永東、單一剛限制性股票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滿足“聯交所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赴港上市的超級投票權持有人的股份所對應的經濟利益占比不超過10%”的規定,這個回應有瑕疵。
最主要的證據是,貝殼2022年赴港上市時提交的資料表中關于豁免事項的文件中,就有一項是關于“有關上市時不同投票權受益人所占經濟利益下限的豁免”。
我翻了下貝殼2022年赴港上市時的資料表,確實看到了公告原文,具體內容如下圖:
(圖源:貝殼公告)
也就是說,即便沒有2022年貝殼授予彭永東和單一剛這筆股權激勵,也就是所謂“天價年薪”,也不影響貝殼赴港上市。
根據經濟觀察報的報道,根據貝殼2024年財報,彭永東通過信托架構(方舟信托為受托人,Data Bliss Limited為控股公司)及其實體Ever Ori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合計控制貝殼約1.03億股,并擁有22.1%的投票權。
按貝殼4月17日收盤市值1818億港元計算,彭永東的個人財富也是50億港元級別的。
03
貝殼和彭永東這波引發眾怒,最根本的原因還是:
作為中國房地產中介行業最大的龍頭,依仗著自己擁有的巨大的流量,挾流量以令各方諸侯。
1、對開發商強勢。
在貝殼面前,即便是再牛逼的開發商,也不得不低頭。
2023年1月14日,北京地產圈就有一個傳聞,說北京鏈家新房業務的員工,突然接到了一條指令:下架所有中海項目,所有人不要再為中海帶客。
事后,鏈家方面回應,網傳鏈家與中海停止合作是一個誤會,北京鏈家目前正在與中海協商2023年新的合同內容。
但明眼人都知道,新簽合同就發生誤會,這就是壟斷帶來的任性。
中海如此,其他開發商在貝殼面前,更都是弟弟。
且更不用是,2024年開始,貝殼已經開始準備進軍房地產開發。
2024年7月,貝好家在西安成功摘得2宗地,但具體細節未披露;2024年9月,貝好家以10.76億元競得成都錦江區住宅用地,樓面價27300元/㎡(溢價率42.19%),刷新成都樓面價紀錄,并計劃自主操盤開發高端產品。2024年12月,貝好家以6.97億元競得上海奉賢新城地塊,以6.23億聯合其他開發商拿下杭州錢塘江下沙單元地塊。
當貝殼開始干起了開發的活兒,往后貝殼與開發商的關系只會更加微妙。
2、對普通購房者強勢。
比如貝殼推出的省心租模式。官方介紹,貝殼省心租是貝殼租房面向業主和租客兩端推出一站式機構房屋托管品牌。
定位自營模式,主打專業托管,將市場上分散的房源轉為專業機構化長租房源,并提供專業管家服務,讓業主省心、租戶安心、行業穩定。但從客戶體驗上,省心租面向租客和房東兩邊收取的費用也不低。
雪球有個用戶就發帖說,體驗了貝殼的省心租模式,發現模式一變,貝殼的收入翻了2倍。
該用戶認為,以貝殼壟斷的市場地位來講,其實房東和租客都沒太多選擇,這也算是壟斷的一個負面例子。還有貝殼為二手房交易推出的好贊服務也頗受市場詬病。
近幾年二手房交易低迷,“好贊服務”是貝殼平臺提供房源推廣等資源流量,疊加入駐經紀公司的相關增值服務的一款打包服務產品。
根據貝殼對“好贊”的描述,一旦使用,房源就會享受一定的特權期,其間貝殼與鏈家兩大平臺會聯手傾注海量流量,再借助大數據的精準匹配,房源能夠迅速觸達潛在買家,實現高效的交易。但這個看起來能更好促進交易的服務,在實際落地后卻逐步異化。
在一線城市及熱門二線城市中,貝殼的中介費普遍在2%-3%之間,而在一些特定服務如“好贊”的加持下,這一費用還可能進一步上升。根據貝殼好贊服務的描述,使用好贊會額外加收1%的服務費。1%的比例對于一套500萬元的房產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相當于一套全屋家電的價值。
這對于許多賣家來說,就已經是不小的費用。另一方面,如果賣家選擇不使用“好贊”服務,他們可能會面臨另一種困境:被“變相封殺”,即使市場交易活躍,也可能因為缺乏足夠的推廣和曝光而難以吸引到帶看的客戶。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就有不少相關的投訴,關鍵詞基本是強制收費、服務欺詐、誤導房東簽約好贊服務等。
3、對員工強勢。
彭永東宣布捐贈的新聞一出,我也上小紅書看了看,現在或曾經的鏈家員工現身說法。
我總結了一下,“不簽直接的勞動合同”,“不交社保”,“不給新銷售底薪”……這些基本都是貝殼員工吐槽的重災區。
除此之外,廣大網友在小紅書反饋的貝殼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借薪制”。
雪球大v就曾表示,對貝殼的這個“借薪制”簡直是堪比996的發明。
跟快遞、外賣行業一樣,中介本就是一個需要俯下身的行業。
但是以彭永東為首的貝殼管理層,他們大部分都是世俗定義里精英人士。他們其中,大部分人都沒有干過中介。
在這些拿著天價年薪的高管的眼里,這是一門通過精密算計的生意,而不是千萬經紀人的生計,這才是彭永東他們這次引發的根源。
職業經理人出身的人,不能指望他們懂得人間疾苦。
? THE END
【版權聲明】
1、本文版權歸「樓市頭條」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我平臺取得聯系。
2、凡注明“來源:樓市頭條”的所有文字圖片等資料,版權均屬我平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1、本文部分信息和圖片來源網絡,如任何個人或單位認為本公眾號轉載文章涉及著作權等問題,敬請立即通知我司,我司將第一時間核實予以更改或刪除。
2、本文對項目或產品的介紹,對項目周圍環境、交通、教育資源、商業配套及其它公共設施的介紹,均旨在提供相關信息,不保證所有信息、文本、圖形、鏈接及其它項目的絕對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意味著本公司對此作出承諾。
3、本文涉及面積均為建筑面積,戶型圖、效果圖等僅供讀者參考,最終以向政府報批報建的方案為準。
4、本文所述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市場交易依據和投資建議,買賣雙方權利義務以雙方簽署的買賣合同為準。
5、本公眾號轉載稿件均出于公益目的,僅提供參考,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明其內容的真實性,不作為任何法律事務的法律依據;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公眾號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公眾號注明的“作者”,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