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護膚行業已進入深耕發展階段。
這一階段里,企業們通常“研發”、“營銷”兩手抓,大幅提升技術水平打造過硬產品力的同時,在營銷端做足細節以提高品牌聲量,促成銷量的轉化。不過也并非所有企業都是如此,仍有一些堅守初心、只知“悶聲做大事”企業的存在。
2024年5月22日,蘇州協和藥業在上海召開戰略發布會,揭開其5000萬銷量爆品“協和維E乳”的“長紅”秘密,同時發布企業全新戰略,以繼續錨定“轉化醫學”開啟功效護膚的新篇章。
一、“皮膚學級護膚”需求井噴,協和藥業以“轉化醫學”前瞻性布局
作為美妝行業走向專業化和精細化的重要歷程,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功效護膚正與皮膚醫學結合得越發緊密,讓中國皮膚學級護膚品的大盤市場出現爆發式增長。
這背后實際上是問題肌膚人群數量的不斷壯大。
一方面,國人肌膚有著獨特的肌膚特點,與歐美皮膚相比更脆弱,也就更容易成為“問題肌”。《東方肌膚研究白皮書》就在與4萬多名消費者的調研溝通中發現,相較于西方女性,東方女性皮膚有六大特征——更易敏感、毛孔更細膩、更易紅腫長痘痘、更易曬黑、更易缺水以及更易受氣候環境的影響。
另一方面,在功效護膚浪潮下,一些不良的護膚習慣如盲目刷酸、過度醫美等行為,讓越來越多原本健康的皮膚變成問題肌。就這樣,問題肌膚人群在持續被“激活”,消費者也對護膚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高階的皮膚學級護膚品市場規模正快速增長。
一份來自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2016-2021?年間,中國皮膚學級護膚品市場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32.6%,約為化妝品行業規模增速的?3?倍。在這一賽道,雖然外資品牌先于國貨進行布局,但得益于部分國貨品牌如貝泰妮的薇諾娜、上海家化的玉澤、蘇州協和藥業的協和等在功效、安全性、價格上的突破,國貨品牌在這一賽道所占比重越來越大。
市場需求驅動下,越來越多的品牌瞄準皮膚醫學的風口,與醫院合作、由專業皮膚科醫生指導,力圖向消費市場傳遞專業、科學的品牌形象。
“皮膚科醫生研究皮膚,知道皮膚的生理需求,知道問題肌膚的病理狀況以及解決方法,那么在企業做出產品后,產品究竟是否有效果、有沒有解決皮膚的問題,還得請皮膚科醫生來做判斷。”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顧問劉瑋教授認為,皮膚科醫生投入品牌建設,實際上是因為涉及的領域既是皮膚科醫生的專業所在、職責所在,同樣也是現在行業發展所需。
不過整體來看,目前醫院和功效護膚企業的合作尚且處于相對初級的階段,皮膚科醫生在不少公司所發揮的作用甚至還停留在營銷和概念炒作層面,在產品研發、評測等各個環節的參與程度反而十分有限。
皮膚科醫生究竟能在功效護膚產品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功效護膚品研發與醫學研究又應如何相互促進?在蘇州協和藥業戰略發布會現場,我們聽到了一個全新的、皮膚科醫生參與度更高的答案——轉化醫學。
二、源自皮膚學教授配方的轉化醫學——護膚品的“醫用轉民用”
雖然在化妝品行業尚且是個新名詞,但“轉化醫學”在醫學界早就備受關注。
會議現場,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醫院)原激光科創始人周展超教授介紹道,作為醫學研究的一個分支,轉化醫學試圖在基礎研究與臨床醫療之間建立更直接的聯系。早在1968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一篇文章率先提出“bench-bedside interface(實驗室到床邊)”的研究模式,但并未引起醫學領域足夠的關注。
1992年,美國《科學》雜志才再次闡明“Bench??to??Bed-side(從實驗室到病床)”這一概念。四年后,《柳葉刀》雜志明確提出“轉化醫學”,將其看作是連接基礎研究和臨床醫療之間的橋梁[1]。直到2003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首次全面闡述轉化醫學概念和技術路線,轉化醫學理念也正式確立。之后,“轉化醫學”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和研究新潮,已成為未來醫學發展的重要目標和方向。
“通俗來講,轉化醫學就是讓一些在專業研究所里得到的研究成果,慢慢轉化為老百姓唾手可得的東西。”
原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醫院)激光科創始人周展超
周展超教授分享表示,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已經有中國企業在探索轉化醫學。
1989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皮膚病醫院(研究所)(下稱“皮研所”)設立了一個皮研所的聯營廠,目的就是將部分優秀的院內制劑,轉變成普通老百姓日常能夠用到的產品。這個聯營廠就是蘇州協和藥業的前身,而將皮膚學教授配方轉化為能滿足更多人需求的普通產品,正是轉化醫學的具體實踐,也即“醫用轉民用”。
蘇州協和藥業推出的“爆款”產品——“協和維生素E乳”是轉化醫學的里程碑產品,它由醫院制劑轉化而來,能有效解決皮膚干燥問題,在消費市場好評不斷,截至2024年底累計已賣出超5000萬瓶。
著名的皮膚病學及美容皮膚科學專家賴維教授在會上發言:“蘇州協和藥業在我印象中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醫學品牌,是較早實現轉化醫學的護膚品企業,而協和維E乳也是印象中中國最早來自醫生配方的醫學護膚品。”
在轉化醫學的實踐下,蘇州協和藥業建立了一套獨特的產品開發邏輯:從臨床中看到的消費者皮膚問題出發,針對問題開發特定護膚品,最后經過一線臨床測試后投向市場。在這過程中,配方來源于臨床最后又回到臨床,皮膚學教授在臨床積極累積病例,在配方上積極共創,真正參與到產品開發中來。
這樣看來,蘇州協和藥業所開發的“源自皮膚學教授配方的轉化醫學護膚品”,實際上是皮膚學級護膚品的重要分支。
一來,轉化醫學護膚品的源頭是經過足量臨床驗證的醫生配方,保證了產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二來,醫生配方注重的是配方而非特定成分,因此產品中僅用有效的護膚成分,以精準針對、極簡護膚;最后,產品由皮膚科醫院藥劑師、企業配方師、臨床醫師多方共同參與聯合研發而來,而這些人又都是深刻了解皮膚生理學的人。
“在功效性護膚品中我們更強調循證醫學,”周展超教授補充道,“用醫院的制劑轉化而來的產品,它首先就已經完成了循證醫學的初級階段,只要進行迭代升級,它就會成為一款好產品。這也是院內制劑的優勢所在——有證據、有科學。”
劉瑋教授同樣表示,皮膚科教授配方首先要洞察皮膚問題的發生原因,然后針對皮膚問題來設計相應的產品、選擇針對性的功效成分,產品設計出來后又回到臨床中去驗證它是否能夠解決最初提出的皮膚問題,并將這一系列研究過程公布于眾。“通過皮膚科醫生配方,能夠打造出更適合國人皮膚的功效護膚品,針對性滿足國內消費者的護膚需求。”
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顧問劉瑋
在中國,轉化醫學也已成為國家在生物醫學領域里一個重大的政策。“十二五”規劃輔導讀本中明確指出,要“以轉化醫學為核心,大力提升醫學科技水平,強化醫藥衛生重點學科建設”。另外“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中也提出要“推動有利于國民健康的醫學模式的轉化”。
市場有需求缺口、國家有政策支持,轉化醫學護膚品在化妝品行業無疑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深耕于功效護膚領域36年之久的蘇州協和藥業,將循著轉化醫學之路繼續開拓。
三、正統“協和系”的一員,36年初心與堅守
“為了將產品推向市場,我騎著自行車跑遍了上海的大小街道,與各大藥房、醫藥公司溝通合作屢遭碰壁。”
蘇州協和藥業的創始人鄭正華回憶,自己原本是一名教了近十年書的物理老師。198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鄭正華經大學生物工程教授的介紹接觸到了皮研所。
當時的化妝品行業處于半市場經濟半計劃經濟狀態,直到1987年,化妝品產值也僅有18億元,生產企業也只有百家左右。從品牌來看,能與外資品牌抗衡的本土品牌更是屈指可數。鄭正華就想要做這樣一件事——打造一個國人自己的護膚品牌,并讓其“飛入尋常百姓家”。
經過溝通,皮研所與鄭正華達成合作,由皮研所負責產品監制,從制劑產品中挑選適配的產品進行生產和市場投放,鄭正華則負責將產品推向市場。“最早做的一個產品就是特效抗脫發露,由皮研所做臨床,臨床效果不錯。”
1989年3月19日,皮研所正式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蘇州吳縣保健日化聯營廠”,鄭正華擔任廠長。聯營廠邀請皮研所藥劑師以及皮膚學醫生等擔任技術生產顧問,從老百姓實際臨床皮膚需求出發,從皮研所外用皮膚制劑中篩選出適合國人皮膚問題需求的配方,并調整為適應市場的化妝品。
由于皮研所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直屬單位,屬于大協和體系,聯營廠成立之后便申請了“協和”作為產品商標,開始陸續研發和生產協和系列功效護膚品,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各大藥房銷售。1998年,聯營廠轉型為“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開啟了功效護膚品牌的新旅程。
從80年代開始,皮研所的眾多皮膚學教授都深度參與到蘇州協和藥業產品的研發、升級,蘇州協和藥業也不斷豐富專業皮膚學“專家庫”,在2021年與原北京協和醫學院皮膚病醫院研究員馬鵬程、主任醫師張懷亮以及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顧問劉瑋、皮膚病學及美容皮膚科學專家賴維、原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醫院)激光科創始人周展超,五位國內皮膚學資深翹楚,共同成立了“蘇州協和藥業科學技術專家委員會”,深入研究國人皮膚類型以及進行問題皮膚的功效護膚品研究。
從80年代到今天,國內化妝品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少企業和品牌在浪潮中興起又倒下,跌倒又重來,蘇州協和藥業卻能成功穿越時間周期。鄭正華將這歸因于企業一直以來的堅守和初心——始終堅持以解決老百姓皮膚問題為核心競爭力。
目前,蘇州協和藥業針對不同肌膚問題開發了保濕、修護、緊致、祛痘等二十多個功效系列,涵蓋乳液、面霜、精華等多個品類,產品價格多在百元以內。公開信息顯示,蘇州協和藥業一款100ml的協和維生素E乳售價不到20元。
《基業長青》作者、管理學大師吉姆·柯林斯認為,高瞻遠矚的企業應有超越利潤的追求,宣示與貫徹企業核心價值。
回看蘇州協和藥業的來時路,在同賽道的品牌緊抓流量和電商紅利大力營銷之時,蘇州協和藥業不追市場熱門、不做營銷,堅持悶頭做研究、開發新產品。就為了做出更有效同時也更便宜的護膚品,最大程度讓利于消費者。這份初心是蘇州協和藥業過去36年的堅守,也將成為其未來穿越生長周期、成為長青企業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