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龍詩慧
編輯 / 蘭雨
4月15日,或者說4月中旬的10天,都是好日子,最多同一天有6臺新車,還是對車企很重磅的新車,都扎堆上市。
媒體見面,大家都笑稱“車企們都看同一個黃歷選日子”,按慣例,今年上海車展4月23日開幕的節奏,一浪浪的新車在此前上市,并不奇怪。但自車市陷入無盡內卷中,各種流派、跨界“神仙”輩出,傳統車展已經沒多少流量可以瓜分了,相反是自帶流量的車,喜歡自己開大會收割流量,比如小米YU7,就已高調避開上海車展。
而其他車企,話語權和定價權沒多少的,則喜歡在旺季前“抱團取暖”,一起上新或許都能分得些流量。每季度都有新車扎堆那么一兩個星期,換言之旺季來臨之前,新車必有一卷。
從胡歌到劉亦菲,從小定大定到交付量,車企無非是要“造”一個個熱搜和流量,“有流量就是過年”,流量才是車企追求的目標,有曝光才有開口,有開口就會有成交轉化。但新車無非是兩種結果——能賣和賣不動;但能賣得動是少數,大多是“炮灰”,那么回爐重塑降價增配就成必然,要么車海戰術下沉市場,要么各項平權科技,又促使下一個刷流追熱點循環。這也是新能源促使行業重塑,洗牌迭代帶來的結果。在2025年的春季,這速度已經能用“狂飆”,但只要新秩序新排位還沒最終確定,爭奪和廝殺就會變本加厲。
市場傳出,國家隊要加強“智駕”名稱的監管,將“智駕”全部改名為“輔助駕駛”,同時或對“虛假宣傳自動駕駛或處2年以下刑期”。另一邊,電池新國標也公布,其中“電池短路導致熱失控后不爆炸、不爆炸”的時長標準延至5分鐘,可看作是上層對“行業夸大宣傳”最積極的回應;短期看,對消費者是好事,也為“狂飆”的營銷降降溫,但中長期看,特別在L3自動駕駛呼之欲出時,車企爭相布局唯恐落后時,行業“卷”輔助駕駛的大方向不會變,當然,“安全”會成為下一輪車企卷技術的核心宣傳點。
“卷”只是應對事物的方式,“殘酷”才是驅動“卷”本質,還在賭桌上的品牌,貴為鴻蒙智行、理想尚有成長的煩惱,更別說無話語權的車企,新勢力要盈利,傳統車企要收復失地,自主要進攻,每個人頭上都有懸著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不難想象的是,幾天后舉辦的上海車展,一定會把這種“殘酷”現實,再一次擺上桌。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近日,蔚來CEO李斌為ET9車主交車,親自開門,還手虛擋車主頭頂防止碰頭,這圖在微博流傳甚廣。這位“老好人”CEO,對待車主認真到近乎到“獻媚”的程度,讓人有點唏噓和心痛,上市公司CEO也是打工人啊。
“蔚來到底行不行”的質疑,幾乎充斥了整個2025年第一季度,花錢如流水、樂道又使不上勁,蔚來的銷量與昔日隊友理想、小鵬漸行漸遠;更焦慮的是,從銷量質疑轉向了對蔚來調性的質疑,大電池的普及,蔚來堅守的換電模式是否還能走下去?樂道是蔚來盈利的生死戰,樂道今年內必須要“起死回生”,否則就越加成了蔚來巨額研發、制造費用的包袱。但現實是當同級競品布局純電,增程兩條線,大量通用件降低起售門檻時,沒知名度的樂道,翻盤靠大型SUV L90去破局,很難讓人看好。
再者,他即便上市比預售價下調近3萬元,走精品小車路線的螢火蟲,對此刻的蔚來最多是送上一口水,李斌對螢火蟲的銷量預期,也僅占大盤的10%,要徹底止渴,完成“第四季度單季盈利”的Flag,還得靠蔚來和樂道啊。
難解局,非未盈利的新勢力獨有,已經盈利的理想,鴻蒙智行都陷入成長的煩惱,零跑也陷入無后勁的質疑。3月份,理想汽車的銷量,已經跌到了新勢力的第4名,翻查理想汽車當前美股的表現,幾乎只有一年前的一半,L8、L9增程賽道被問道截留嚴重,而接下來理想重點推出的純電SUV I8等,又不是理想一直擅長的賽道,市場對其未來業績預期不高,可謂有理有據,唯一明朗的是理想L6在20-30萬發力,但還要提防小米、極氪、阿維塔等一眾品牌的進擊,理想就是“看上去很輕松,事實壓力山大”。
上市24小時,大定3.2萬輛,問界M8這一仗確實贏得漂亮,也給第一季度銷量下滑壓力的鴻蒙智行,補上了一塊長板,需求透資、“爆款”下跌、持幣觀望情緒、競品價格戰沖擊,短期都沖擊著鴻蒙智行。之后得看智界和享界,能否在各自細分市場破局;還有第三季度才來的尚界,肩負著鴻蒙智行向下探搶占市場的重任,“依賴爆款”可以,“嚴重依賴爆款”就不美了,尤其是矩陣戰線拉長的鴻蒙智行。
去年,市場評判新勢力活下去的標準,是否保持穩態月銷1萬臺,現在標準,據說是提高到穩態月銷3萬臺,一是中國車市全面進入新能源時代,50%的占比在上升;二是各種“平權”沖刷傳統購買觀后,車市的競爭,向以智能化技術安身立命的車企傾斜,當中很大部分都是新勢力。
所以,一個小思考,小鵬汽車會是下一個盈利的新勢力嗎?自從Mona M03大賣之后,小鵬已經連續一個季度交出讓人艷羨的銷量答卷。何小鵬卻很謙虛的說,“小鵬還在 ICU門口”,很難說這當中沒有高端化的憂慮?當Mona M03和P7+在20萬市場甘之如飴的時,小鵬旗艦SUV G9再也難進攻30萬以上的市場,小鵬的調性不可避免向下走;前幾天小鵬X9用了“加量不降價”的方式上市,35.98萬起步就標配空懸和后輪轉向,又是走“量大管飽”的路線。
“量大管飽”不是當前車市追求的嗎?能活下來,達到盈利不是每個新勢力的目標嗎?理想狀態下,盈利不以單車零售均價下跌為犧牲,說白了,進攻“中低端”市場可以,但誰又能保證在這市場,自己不會被“平替”所代替呢?難免讓人擔憂后勁不足,與小鵬境況相似,但利潤和銷量更好的零跑汽車,也多少有這樣的煩惱。
合資2.0的清醒
在親身經歷,或者吃瓜圍觀這兩周大大小小近5,6場上市發布會后,最印象深刻應該是以19.99萬元起步廣汽本田P7,當時人還沒邁出場館門口,還在跟同行討論“東本S7怎么賣”的時候,就看到東本S7誠意一口價19.99萬元的海報,在刷屏朋友圈,雙車單價同權益,“聽勸”速度之快,已經出乎了我對合資車企的印象。
背后中日雙方肯定有博弈,對本田而言,造純電車也是要遵循開發流程、驗證周期,這一套做了70年,不會因新能源時代就有什么不同;在新車傾注的研發全新架構,配件的耐久性和質量,都是用戶難感知但實實在在的成本;不是說“25.99萬”不合理,但顯然不是當今車市大行其道的以“用戶思維定價”,“19.99萬”更像是一場本田在中國轉型“新勢力”的試水,上一個把這邏輯想明白的是豐田,不然也不會讓鉑智3X的激光雷達版“焊在”15萬價位。合資就是要在市場打法上更貼近新勢力,用品質、口碑的長板與新勢力一較高下。
卷嗎?不卷就怪了。兩田給出的答案,必定觸動更多的合資車企,之前“一口價”、以用戶思維定價,更多在燃油車身上體現,現在合資2.0時代的電車,也會以這樣的形式“躬身入局”,也只有這樣,尚存在自主品牌、新勢力奪回失地的可能。
最后,想表達兩個猜想。中國車市價格戰的帶頭者,無非就是有話語權的兩位——特斯拉和比亞迪;第一季度,這兩巨頭的銷量表現,都低于預期,所以特斯拉在上市不久的煥新Model Y(參數丨圖片)推出了免息,采取變相降價的政策;而“迪王”則下調了自己非智駕版車型的定價。不妨大膽想象下,手中有牌,也有20-30%增量目標的兩位,下半年若啟動更狠的降價,那么又是車市新一輪價格戰的起點。
那么,到時“卷”,就真成了呼吸和心跳一樣自然,既然無法避免,那就擁抱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